应试思维是个人主义

奥巴荣 网络日志083
佛山·中国 2019-12-25

上一篇日志讲了三个方面,排名、学历、职业选择。这是受应试教育、应试思维影响最明显的。今天还想讲一些没那么明显的地方。由于不明显,有偏见也是很正常的。

在刚开始工作时,我记得自己是一个很想当然的人,当然现在也是,只是比当时好太多。也不是故意的,但是做事情就是不靠谱,觉得为什么别人总是不懂我的表达,为什么他们那么笨,小小的事情都要问我。现在看来,其实是自己表达方式有问题。要深入分析的话,可以扯到个性习惯、工作经验、态度、文化差异等等,原因很多,而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多摔几次跤,就懂了。

对于不善表达的人,应试教育有其好处,适合埋头苦学,考个好大学。但是,埋头学习,却忽视了实践,在学校读书可以不跟别人说一句话,一样可以考好成绩,可是这样也容易错失锻炼沟通交流能力的机会。如果采取素质教育,迫使进行更多交流,或许就不用等到进入职场才碰一鼻子灰。

之所以会提起这个问题,是因为看到新同事在犯我当年的错误。让我想到,同样的事情,怎么让后人少走弯路?对职场新人来说,应试教育那一套东西,是能够理解的共同语言。应试思维的核心是考试,考试是一个人的战斗,可以说其他人都是敌人。老师不一定会这么说,但这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平时的学习中有合作的时候,互惠互利,互相学习,这是提高效率的好方法,而这本质上还是个人主义的。只要有利于自己,借笔记给你抄又何妨。但打工不一样,在公司里,有公司才有员工。员工再有本事,工资再高,被炒了,或者公司倒了,一样得失业。如果把应试思维那一套用在工作中,是很危险的。

读书时,老师和家长说,你什么都不用管,只管把书读好。高考后,进入大学,没人管,完全可以混到毕业。大学里,可以培养团体意识,也可以培养极端的个人主义。想逃课就逃课,想买啥就买啥,反正钱问家人要。不喜欢的就避开,不喜欢舍友就换宿舍,不喜欢社团活动就退团,不想读书就退学,想怎样都行。结果,一进公司,就被人呼来喝去的,干这干那,一开始有点新鲜感,还好,过个周末回来,还是那些破事,心情极差。要是脾气不好,直接拎包走人,回家啃老。要是忍气吞声,心里委屈,有苦不敢说,身体却很老实,叫我干啥我偏不干。聪明的孩子还好,道理一点就通。道理很简单,懂就简单,不懂的还是不懂。转化一下思维,以前是以前,不管成绩好坏,都是过去式,现在是做买卖,老板出钱,买你的劳动。不是你花钱体验生活。

对管理者来说,请人不易,培养人更不易,去留问题,该怎么抉择?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obarong/p/12099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