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OSI七层网络模型

OSI七层网络模型

OSI七层网络模型

  • OSI七层网络模型作为当今网络通信的标准框架,指导着我们进行日常网络通信的架设与通信标准的建立。关于这个经典的网络通信模型,下面这幅图可以很好的将其分层功能表达出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Layer1~3的连通是通信的基本条件,也就是上面分出的网络部分,是整个通信框架的基础。

  • 那么OSI七层网络模型的各层之间在内部是如何联系运作的呢?还是盗张好图来形象的描述一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OSI七层网络模型是国际公认的标准模型,但现实生产中,这种模型还是太过于繁琐,难以达到。所以又衍生出一种更加简洁,也更加符合生活生产的TCP/IP五层模型。其将原来的七层模型进行合并最终生成如下的五层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下来,分析该网络模型是如何进行通信的:

  • 我们首先架设数据从最上面的应用层发出,那么这些数据会依次经过传输层、网络层和链路层,最后从物理层发出,发给我们的目标设备。

详细的通信流程大体如下:

  1. 应用层发出的数据,一般称为用户数据,加上APP首部后,称为应用数据,此时用户数据在完成封装后,变身应用数据要接着往下传给传输层。
  2. 应用数据到达传输层后,会根据相应的通信协议,如采用TCP协议,则会加上TCP首部,此时应用数据变为TCP段。
  3. TCP段到达网络层,加上IP首部,就摇身一变称之为IP数据报,然后接着往下传输。
  4. IP数据包来到链路层后被加上以太网首部和尾部,称之为以太网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Layer3层,IP地址是标识网络中不同主机的地址;在Layer2层中,一个主机要和另外一个主机进行直接通信,必须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MAC地址是我们主机上面的物理网卡决定的,其一出厂就被唯一确定,就如同我们身份号码,具有唯一性,标识我们的身份。

  • Layer2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建立逻辑连接、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定义了如何让格式化数据以进行传输,以及如何让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这一层通常还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 Layer3: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其主要功能是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网络层通过综合考虑发送优先权、网络拥塞程度、服务质量以及可选路由的花费来决定从一个网络中节点A 到另一个网络中节点B 的最佳路径。

    Internet上有大量路由器负责根据IP地址选择合适的路径转发数据包,这就要涉及到路由的路径选择与数据包转发功能了。

  • 网络层的ICMP、IGMP为网络控制消息协议,是可检查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IP是网络协议,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ARP/RARP是地址解析协议,实现IP地址和MAC地址的转换;

  • 传输层的TCP、UDP、SCTP皆为传输控制协议、SCTP为流控制传输协议等;

  • 应用层的HTTP用于从www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FTP/TFTP也用于文件传输、SMTP用于传输邮件、SNMP用于网络监控管理、DNS用于域名解析等;

发布了49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5 · 访问量 9249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it_732/article/details/104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