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S】初识ConfigMap

为了能够准确和深刻理解Kubernetes ConfigMap的功能和价值,我们需要从Docker说起。

我们知道,Docker通过将程序、依赖库、数据及配置文件“打包固化”到一个不变的镜像文件中的做法,解决了应用部署的难题,但这同时带来棘手的问题,即配置文件中的参数在运行期间如何修改的问题。

我们不可能在启动Docker容器后再修改容器里的配置文件,然后用新的配置文件重启容器里的用户主进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Docker提供了两种方式:

  • 在运行时通过容器的环境变量来传递参数;
  • 通过Docker Volume将容器外的配置文件映射到容器内。

这两种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大多数情况下,后一种方式更适合我们的系统,因为大多数应用通常从一个或多个配置文件中读取参数。但是这种方式也有明显的缺陷:我们必须在目标主机上创建好对应的配置文件,然后才能映射到容器里。

这些缺陷在分布式情况下变得更为严重,因为无论采用哪种方式,修改多台服务器上的某个指定文件,并确保这些文件保持一致,都是一个很难完成的目标。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希望能看到集中管理系统的配置参数,而不是管理一堆配置文件。针对这些问题,k8s给出了一个很巧妙的设计实现:

首先,把所有的配置项都当作key-value字符串,当然value可以来自某个文本文件,比如配置项password=123456、user=root、host=192.168.1.2用于表连接FTP服务器的配置参数。这些配置项可以作为Map(k-v)表中的一个项,整个Map的数据可以被持久化存储在k8s的Etcd数据库中,然后提供API以方便k8s相关组件或客户应用CRUD操作这些数据,上述专门用来保存配置参数的Map就是Kubernetes ConfigMap资源对象。

接下来,k8s提供了一种内建机制,将存储在etcd中的ConfigMap通过Volume映射方式变成目标Pod内的配置文件,不管目标Pod被调度到哪台服务器上,都会自动映射。如果ConfigMap的key-value数据被修改,则映射到目标Pod中的“配置文件”也会随之自动更新。于是,Kubernetes ConfigMap就成了分布式系统中最为简单且对应用无侵入的配置中心。



ConfigMap与配置文件相比,我们可以使用ConfigMap将配置从镜像中解耦出来,保证镜像的可移植性。此外ConfigMap存储在etcd中,被k8s纳入管理,我们只需要通过调用api-server的接口来完成对配置的修改。

ConfigMap与Secret相比,ConfigMap不存储敏感数据,只存储简单的文本数据(明文)。Secret则存储token、私钥(密文)等敏感信息。


ConfigMap的使用方式 

-------未完待续

发布了165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533 · 访问量 109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3591903/article/details/1039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