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垃圾回收

变量生命周期

不再使用的变量也就是生命周期结束的变量,当然只可能是局部变量,全局变量的生命周期直至浏览器卸载页面才会结束。局部变量只在函数的执行过程中存在,而在这个过程中会为局部变量在栈或堆上分配相应的空间,以存储它们的值,然后再函数中使用这些变量,直至函数结束(闭包中由于内部函数的原因,外部函数并不能算是结束)


标记清除(mark and sweep)

这是JavaScript最常见的垃圾回收方式,当变量进入执行环境的时候,比如函数中声明一个变量,垃圾回收器将其标记为“进入环境”,当变量离开环境的时候(函数执行结束)将其标记为“离开环境”。至于怎么标记有很多种方式,比如特殊位的反转、维护一个列表等,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使用什么策略,原则上讲不能够释放进入环境的变量所占的内存,它们随时可能会被调用的到。

垃圾回收器会在运行的时候给存储在内存中的所有变量加上标记,然后去掉环境中的变量以及被环境中变量所引用的变量(闭包),在这些完成之后仍存在标记的就是要删除的变量了,因为环境中的变量已经无法访问到这些变量了,然后垃圾回收器相会这些带有标记的变量机器所占空间。

从2012年起,所有现代浏览器都使用了标记-清除垃圾回收算法。


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

在低版本IE中经常会出现内存泄露,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其采用引用计数方式进行垃圾回收。引用计数的策略是跟踪记录每个值被使用的次数,当声明了一个变量并将一个引用类型赋值给该变量的时候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就加1,如果该变量的值变成了另外一个,则这个值得引用次数减1,当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变为0的时候,说明没有变量在使用,这个值没法被访问了,因此可以将其占用的空间回收,这样垃圾回收器会在运行的时候清理掉引用次数为0的值占用的空间。

看起来也不错的方式,为什么很少有浏览器采用,还会带来内存泄露问题呢?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没办法解决循环引用问题。比如对象A有一个属性指向对象B,而对象B也有有一个属性指向对象A,这样相互引用

复制代码
function test(){
            var a={};
            var b={};
            a.prop=b;
            b.prop=a;
        }
复制代码

这样a和b的引用次数都是2,即使在test()执行完成后,两个对象都已经离开环境,在标记清除的策略下是没有问题的,离开环境的就被清除,但是在引用计数策略下不行,因为这两个对象的引用次数仍然是2,不会变成0,所以其占用空间不会被清理,如果这个函数被多次调用,这样就会不断地有空间不会被回收,造成内存泄露。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2138029/article/details/803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