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存储“四十不惑”

古人云,四十不惑。

这四个字,现在形容高端存储最合适不过了。

为什么呢?

秉持初心,继往开来

谈高端存储,自然少不了Hitachi Vantara

对于不太了解Hitachi Vantara的朋友,这里我多介绍两句,Hitachi Vantara由HDS、Hitachi Insight Group和Pentaho在2017年整合而来。

HDS自然是高端存储领域的前辈高人了,相信大家都比较了解。

Hitachi Insight Group专注全球物联网业务,Pentaho专注大数据领域的数据集成与分析。

  • 新标杆源自低调与理性

从公司业务专注的组合来看,Hitachi Vantara转型大数据与物联网的策略,或许让大家感觉到一个高端存储厂商的“惑”。但是,当VSP 5000系列以2100万IOPS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便意味着Hitachi Vantara再次将高端存储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为此,我相信更多的人会略感惊讶。

一心走在转型路上的Hitachi Vantara,怎么会突然推出这样一个高端存储?

四十年前,从做大型机的存储开始,Hitachi Vantara坚持、积累、创新,一直走到今天。全新的VSP 5000系列在中国亮相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回顾这段历史,Hitachi Vantara给人的印象比较低调而理性

低调在于,针对技术与产品的研发,这家公司始终坚持以用户需求与市场发展为先的路线,不会有“只因技术而做技术”的激进。

理性在于,多年的行业经验,成就了Hitachi Vantara善于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技术放在合适的平台上,理性看待技术创新的独特优势,这对于任何一个企业级存储厂商的健康发展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

2011年,Hitachi Vantara针对SSD应用性能的发挥,特别推出FMD(Flash Memory Drive)技术,帮助企业用户在闪存应用上获得更好的回报。

2014年,Hitachi Vantara推出了基于GAD(Global-Active Device)的双活技术解决方案。这不是简单的方案封装,更不是外部虚拟化的实现方式,而是采用全局动态存储虚拟化技术,实现应用故障切换和应用迁移功能的透明化。基于存储来实现双活,为业务连续性提供了坚实保障。到目前为止,GAD在全球实现了超过450套安装量的成绩。

单从这两个关键技术的创新发展来看,谨慎严谨,理性创新,使得低调的Hitachi Vantara在高端存储领域不断进步。毕竟近些年来高端存储整体市场规模增长已经不是十分明显,甚至被IDC分析认为高于10万美元的高端存储出货量一度出现下滑的趋势,同时因为后来全闪存阵列与高端存储的有机结合,才将高端存储的影响力进一步拉了回来。目前来看,全闪存占比不断提升,有着超过一半高端存储总体市场规模的趋势。

看来,全球高端存储市场发展趋势与全闪存在高端存储领域的表现,最终让Hitachi Vantara选择了突破自己,成就数字新时代下的高端存储新未来。

  • 五大新需求催生VSP 5000系列

然而,数字化时代的企业用户所面临的不只是传统应用环境的挑战,还有来自物联网与大数据发展带来的基础架构现代化的新挑战,这对高端存储提出了五大新的需求。

一是,需要进一步优化高端存储的性能,为处理物联网数据和流数据分析等现代工作负载加速。

二是,需要对来自Oracle、SAP和Microsoft等传统企业应用、来自容器化的现代应用,以及来自大型机的关键业务应用等多样化工作负载,进行高效的处理和有效的管理。

三是,需要确保架构等前瞻性,以适应企业发展的未来需求。

四是,需要优化总体拥有成本,增强现有数据服务的价值并延长其生命周期,扩展现有存储资产的价值。

五是,需要简化管理并加速自动化,基于AI创建新的管理机制,以快速提高IT运营效率。

不过,挑战与机遇同在,新需求的出现也预示着高端存储的发展必须经历一次跨越时代的变化。数字化新时代,必然需要企业用户在高端存储方面具备应对多样化环境的能力。这也是VSP 5000系列诞生的真正意义——一个高端存储应数字化新时代发展而顺势转型的进程就此开始了。

  • 初心不改砥砺前行

没有一成不变的产品,更没有一成不变的数据。正因为企业用户自身的数据变化,带来了数据存储的变革。由此可见,在应对物联网、大数据带来的变化时,VSP 5000系列的诞生成为了Hitachi Vantara成立两年后实现业务转型的一个大手笔,同时也是高端存储厂商首次跨传统与新兴工作负载的大胆尝试。

况且在企业级用户领域,存储厂商也不断受到来自公共云厂商存储解决方案的影响。一个传统的企业级存储厂商,在高端存储产品创新上倘若不能实现与时俱进的创新,不能融入对物联网、大数据、云环境等新兴技术的支持,那后果就很严重了。

因此,在针对云环境的对接上,Hitachi Vantara VSP Cloud Connect Pack添加了一个HNAS 4000文件存储网关。VSP 5000系列的用户数据可通过该网关平滑移到公有云,利于存储资源的综合有效的利用。其移到公有云的数据将被对象化,可以快速建立索引方便搜索。

可见,从2017年整合至今的短短两年多时间里,Hitachi Vantara让大家见证了其初心不改,继往开来的坚持与实力,同时也让大家坚信高端存储依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Hitachi Vantara一直以来的良好战绩,也证明了高端存储这条创新路,可以放心地继续走下去,并为全球企业用户的现代化基础架构带来持续的加持。

探求高端存储背后的力量

作为一款可以承前启后的高端存储产品,VSP 5000系列拥有业界超高的性能,2100万IOPS只是性能中的一个代表词。“四高”的特点,给大家带来了高端存储的新认识,其背后真正的技术力量才更令人惊讶。

  • “四高”一出,谁与争锋?

高性能一直是高端存储的显著指标。除了高端存储的价格与中低端有着明显的区别之外,性能的优越,自然也成为了所有高端存储相关厂商寻求发展的一致追求。Hitachi Vantara的VSP 5000系列实现了2100万IOPS;在强调IOPS超快的同时往往容易忽略响应时间,但是VSP 5000系列拥有业界目前最领先的IOPS的响应时间——仅为0.07毫秒。这意味着Hitachi Vantara的高端存储具备了超越目前业界所有友商性能的能力。不过,阿明相信存储性能“没有最高只有更高”,VSP 5000系列的良好开端,势必也会引发高端存储行业新一轮的性能追赶,十分值得期待。

高可靠,这也是高端存储的必须性指标。只有在重视高可靠的基础上,追求高性能的发展路线,才是高端存储厂商与企业用户的正确选择。就此,Hitachi Vantara的VSP 5000系列实现了业界少有的高可靠性,达到了全球领先的8个9。VSP 5000系列拥有99.999999%的设备可靠性,主要源自其I/O架构具备强大的自愈能力,专为始终在线的业务而设计,加上四个内部交换总线设计的创新。

高扩展,这是以前高端存储几乎不会谈论的话题。不过,现在因为企业用户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加快,无论是面对大型机平台的传统需求还是容器平台的云原生需求,都必须有着灵活的支持。对此,Hitachi Vantara为业界带来了创新的节点互联技术,全面兼容现有主流的各种存储介质,加上不断进化的统一存储微码和不断优化的服务能力,从而实现了高端存储VSP 5000系列的高扩展能力,可以从两个控制器的小规模起步,可扩展到69PB。

高灵活,这是企业用户数字化平台所必须的能力。VSP 5000系列针对有着苛刻要求的大型机应用和有着弹性特点的容器应用,实现了灵活的支持,并且具备跨平台的数据迁移与整合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业内首个在既可纵向扩展容量又可横向扩展性能的单一环境中同时支持NVMe固态磁盘(SSD)、串行连接SCSI (SAS) SSD和HDD的存储平台,VSP 5000系列混合部署NVMe和SAS的灵活性,优化工作负载成本和性能也是非常吸引人。

在应对这样复杂的应用环境下,样样在行,从而为企业用户带来了更好的应用体验。

高端存储这四高的新认识,可能对有着现代化基础设施整体需求的企业用户来说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从多个技术细节上来进一步分析VSP 5000系列的奥妙。

  • 值得一提的几个技术细节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计算架构的变化也催生了存储架构从Scale Up走向Scale Out。

Scale Out架构带来更大存储容量的扩展性,也早已成为企业级存储用户的一个核心要求,任何传统紧耦合方式必然无法满足对更多的节点的要求。

可是,庞大的存储节点,必然需要采取更适合的互联技术。因为节点互联技术会直接影响到存储的延迟性和相应管理的复杂性。

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VSP 5000系列采用PCIe+FPGA的辅助,最终实现了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内存存取的机制。

针对节点互联,在物理层,Hitachi Vantara最终选择了基于PCIe的技术,实现了更低的延迟效果。

在逻辑层,Hitachi Vantara采用了全新Hitachi Accelerated Fabric技术,其创新的横向扩展架构十分有助于提升性能和经济性,实现了通过内存直接访问PCIe节点间结构,同时通过优化全面缩短延时。采用FPGA辅助实现CPU效率最大化,让四级重冗余结构发挥出应有的价值,这也是VSP 5000系列可以实现0.07毫秒延迟的同时保证8个9的数据高可靠性的秘密所在。

此外,根据用户需求可以采取无干扰的方式添加NVMe或SCM存储资源,实现NVMe over Fabric的模式。

针对更多的存储介质利用上,VSP 5000系列实现了在高端存储领域中少有的对五种存储介质都支持的能力。包括NVMe SSD、NVMe SCM、SAS接口的HDD和SSD,以及第三方的存储介质。

针对存储统一管理上,Hitachi Vantara统一了存储微码,其中包括高中低端存储系统如VSP G130、G350、G370、G700、G900、G1500,以及VSP 5000系列这些代表性的产品,其存储微码和操作系统都实现了统一。统一管理带来的好处对企业用户复杂的存储环境来说,那可是立竿见影的事情了——在简化管理上有着很大的价值。

针对从大型主机传统关键应用环境到容器技术云原生环境,VSP 5000系列成为了更有助于企业数字化混合平台构建的数据存储基础设施。一条龙的数据存储服务,有助于业务未来就绪与现有跨平台数据的整合。企业数字化转型遭遇新旧IT交替带来的烦恼,就此迎刃而解。

由此而言,高端存储具备行业新标杆性能的背后,是一系列硬件与软件技术的创新与融合。

软硬件协同升级,

加上Hitachi Ops Center才更高端

高端存储之所以高端,除了“四高”的技术魅力之外,另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好马配好鞍,VSP 5000系列加上Hitachi Ops Center更高端。

本着从企业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的态度,好的高端存储阵列更需要好的运营管理,这样才可以让用户在用好产品的同时,可以更容易体验到好产品的好用之处。

高端存储的性能瓶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被打破,但是性能再好、机器再可靠,没有一个与时俱进的运营管理,那可会拉低高端存储的身段了。

这也是Hitachi Vantara强调从IT到OT的整体策略转化的重点之一。Hitachi Ops Center也就成为了VSP 5000系列不可多得的利器。

Hitachi Vantara的目的,也是非常直接的。在适当的时间将适当的数据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便用户集中精力去实现DataOps的优势。这才是VSP 5000系列带给企业用户的实惠。

提到DataOps不得不强调一下Hitachi Ops Center的价值与意义。它采用AI技术增强能力,并提供简单、强大、联合管理,这是目前企业用户在数据存储管理上最关心的话题。

Hitachi Ops Center管理程序模板带来了企业用户在管理和IT工作流程上的简化,管理效率自然获得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Hitachi Ops Center自动化模块带来的结果更明确:一方面,为企业用户提升数倍的IT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加快企业用户的业务创新,节省更多时间。

由此而言,由收集并分析遥测数据的Analyzer、自动执行日常任务和动作的Automator、管理和保护数据的Data Protection、简单的设备管理Administrator四大模块组成的Hitachi Ops Center,在简化管理和加快管理自动化上,具备了业界少有的能力。这是企业用户在高端存储应用上最想要的简单、统一的体验,以及全局运营洞察。

进一步分析来看,Hitachi Ops Center将人工智能引入基础架构管理和运营中,借助一套智能的集成化系统管理软件,可以为企业用户带来战略性业务成果。将Hitachi Infrastructure Analytics Advisor和Hitachi Automation Director与Hitachi其他工具以及第三方工具一起集成起来,有助于企业更加轻松地分析和管理从服务器、虚拟机、网络到存储的数据中心环境,进而优化应用整个数据路径。

随着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洪流的冲击下,企业用户在存储运营管理上的需求将会更为迫切。就此可以断言,运营中心将成为新一代高端存储必不可少的重要标配。

小结:以OT与IT新融合之道

迎接下一个四十年

综上所述,VSP 5000系列代表了数字新时代的高端存储风向标,不仅具备高端存储能力,而且针对物联网数据和流数据的工作负载有着很好的支撑,针对多样化工作负载有着广泛的支持,特别对于关键业务应用的传统工作负载方面依然一如既往地胜任。

由此而言,处于转型期的Hitachi Vantara依然葆有高端存储创新进取的初心。四十年,对于一个企业的技术坚持来说,在常年的激荡与风雨中,它早已沉淀下来了成熟的动力。

因此,在IT新旧交替的关键时期,任何一个走在数字化转型路上的厂商和企业用户,都需要对数据存储的现代化进行深度的考量,谨慎而理性地对待新兴技术的发展,坚持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存储技术放在合适的平台上,真正发挥出数据应有的价值。

面向未来,在围绕全球企业数字化进程的需求上,Hitachi Vantara将以OT与IT更全面的融合之道,为实现下一个四十年的新发展而努力向前。

-END-

 ?

欢迎文末留言评论!

文来源:阿明新媒体(Aming),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章和作者回复仅代表该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发布了269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6 · 访问量 13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1689867/article/details/10324958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