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篇】Archlinux系统安装

本教程为最新安装Linux的教程,想看更详细可以到我B站主页看视频教程

ArchLinux安装配置手册[系统篇]

本教程参考自 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Installation_guide

本教程于2019.11.9日编写,请根据查阅时间参考本教程(官网安装方式未更新,则本教程保持最新状态)

教程中的镜像更新时间:2019.11.01

作者:Huanhao

bilibili:301技术

转载请标明出处!

301技术

安装前的准备

镜像下载地址:https://archlinux.org/download/

未使用过Linux的用户,建议先了解一下Linux

如果你是从HTTP镜像源下载的镜像,我建议你检查一下签名: 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GnuPG


启动Live环境

(1)制作启动盘

如果你是Windows用户,你可以使用Rufus来制作,具体使用方法你可以查阅一下百度。

如果你是Linux用户,你只需要使用dd命令即可,相信你肯定会的。

(2)进入Live环境

  • 选择从带有 Arch 安装文件的媒介启动通常是在你电脑开机的时候按下某个按键,一般会在启动画面有提示。不同的主板按键不同。

  • 当 Arch 菜单出现时,选择 Boot Arch Linux 并按 Enter 进入安装环境。


验证启动模式(重要)

可以列出 efivars 目录以验证启动模式:

ls /sys/firmware/efi/efivars

如果目录不存在,系统可能以 BIOS 或 CSM 模式启动,详见您的主板手册。

如果目录存在。系统就是以UEFI启动。

请记住你的启动模式!!!


连接网络

请选择其中一种方式连接

  • 1.连接网线
dhcpcd
  • 2.连接WiFi
wifi-menu
  • 3.使用ADSL宽带连接
pppoe-setup     #配置
systemctl start adsl    #连接ADSL

检查网络连接

使用ping检查网络连接,如果看到是如图的样子,证明网络连接成功

ping www.baidu.com

Ctrl+c可以结束命令的运行


更新系统时间

使用 timedatectl 确保系统时间是准确的:

timedatectl set-ntp true

建立硬盘分区

查看硬盘情况

fdisk -l

可以看到我有一块30G大小的硬盘,路径是/dev/sda,loop0是镜像文件

一般硬盘路径都是/dev/sda的格式,如果你有其他硬盘,也许会再多显示一个/dev/sdxx,请根据其详细信息辨认。

如果你有固态硬盘sda可能会变成nvme0n1

也可以通过lsblk查看硬盘信息

lsblk
NAME        MAJ: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
loop0       7:0    0 476.7M 1 loop /rn/archiso/sfs/airootfs      #iso镜像
sda           8:0    0 465.8G  0 disk   #465.8G的机械硬盘sda 
└─sda1        8:1    0 465.8G  0 part /mnt/home #sda下的第一个分区sda1
sdb           8:16   1  14.6G  0  disk  #16G的启动盘
├─sdb1    8:17    1  588M  0 part  /runarchiso/bootmnt
└─sda2    8:18    1  64M  0  part
nvme0n1     259:0    0 119.2G  0 disk   #119.2G固态硬盘nvme0n1 
├─nvme0n1p1 259:1    0   100G  0 part /mnt  #nme0n1第一个分区nvme0n1p1
└─nvme0n1p2 259:2 0 19.2G   0  part  /mnt/boot/efi  #nme0n1第二个分区nvme0n1p2

机械硬盘sda

固态硬盘nvme0n1


分区方案

BIOS with MBR
挂载点 分区 分区类型 建议大小
/mnt /dev/sda1 Linux 剩余空间
[SWAP] /dev/sda2 Linux swap More than 512 MiB
UEFI with GPT
挂载点 分区 分区类型 建议大小
/mnt/boot /dev/sda1 EFI 系统分区 265–512 MiB
/mnt /dev/sda2 Linux x86-64 root (/) 剩余空间
[SWAP] /dev/sda3 Linux swap More than 512 MiB

分区方案解读:如果你是以BIOS模式启动,你就无须创建和挂载/boot分区。

如果你是以UEFI模式启动,那你就必须创建和挂载/boot分区


开始分区

在那之前,建议你先了解一下以下分区的作用

/
/home
/boot
swap

使用cfdisk分区

BIOS选dos,UEFI的选gpt

以下的/dev/sdx字段都代表你的硬盘路径,请根据自身情况修改

cfdisk /dev/sdx

通过左右方向键可以选择下面的选项,选择New然后回车

先新建/分区

输入大小然后回车即可创建分区

第一个/dev/sda1就是我们刚刚创建成功的分区

Free space 就是剩余的空间


新建/home分区

需要先把光标移到剩余空间,再新建哦!


新建/boot分区(BIOS启动的不需要)

不需要太大,256M-512M就可以了

注意:/boot分区的建立方式还多一个步骤

选中新建的/boot分区,下面的光标移到Type选项

然后选中EFI System回车即可


新建swap分区

大小一般等于你的运行内存大小

也是和/boot分区差不多,要选择type

选中Linux swap然后回车即可


确认分区

光标移动到write然后回车

输入yes回车确认

选中Quit,回车即可退出cfdisk


查看分区

用lsblk即可,可以看到sda硬盘被分成了4个分区,正是我们刚才分的区

sda1 是我的/分区

sda2 是我的/home分区

sda3 是我的/boot分区

sda4 是我的swap分区

lsblk


格式化分区

当分区建立好了,这些分区都需要使用适当的文件系统进行格式化

注意:请根据自己的分区情况进行对应的格式化,例如我刚刚把sda1作为我的/分区且大小为14G

/

mkfs.ext4 /dev/sda1

/home

mkfs.ext4 /dev/sda2

/boot(BIOS启动的不需要)

mkfs.fat -F32 /dev/sda3

swap

mkswap /dev/sda4
swapon /dev/sda4


挂载分区

/

/分区挂载到/mnt

mount /dev/sda1 /mnt

/home

/mnt下创建/home文件

mkdir /mnt/home

挂载/home分区

mount /dev/sda2 /mnt/home

/boot(BIOS启动的不需要)

/mnt下创建/boot

mkdir /mnt/boot

挂载引导分区

mount /dev/sda3 /mnt/boot


更换镜像源

vim /etc/pacman.d/mirrorlist

按下/键,输入China,进入检索模式,搜到China的字样后回车,蓝色的光标就会出现在China的下面

但是目前显示的这个源我不太想要,按下n键可以跳到下一个China源,正好是我要的清华镜像源

为什么不用科大镜像源?

答:因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每次我安装arch的时候用科大的源会出现连接不到的问题,你也可以找科大的源使用。


然后按下2dd剪切,按下gg回到顶部,按下p粘贴

建议在清华源的下面再加上一条阿里源,以防安装软件的时候出错

Server = http://mirrors.aliyun.com/archlinux/$repo/os/$arch

i进入编辑模式然后输入,按ESC退出编辑模式

按下(也就是Shift + ;),然后输入wq回车,即可保存退出

Snipaste_2019-11-09_18-54-46.png


安装基础软件包

base 软件包并没有包含全部 live 环境中的程序,packages.x86_64 页面包含了它们的差异。需要额外安装:

如果你还想安装其他软件包组比如 base-devel,请将他们的名字添加到 pacstrap 后,并用空格隔开。你也可以在 #Chroot 之后使用 pacman 手动安装软件包或组。

如果你看不懂上面在说什么,那你跟着我运行下面的命令就行了

pacstrap /mnt base linux linux-firmware base-devel vi vim nano dhcpcd

配置系统

Fstab

用以下命令生成 fstab 文件 (用 -U-L 选项设置UUID 或卷标):

genfstab -U /mnt >> /mnt/etc/fstab

Change root 到新安装的系统:

arch-chroot /mnt

设置时区

ln -sf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hwclock --systohc

本地化设置

/etc/locale.gen 是一个仅包含注释文档的文本文件。指定您需要的本地化类型,只需移除对应行前面的注释符号()即可,建议选择带 UTF-8 的项:

vim /etc/locale.gen
en_US.UTF-8 UTF-8
zh_CN.UTF-8 UTF-8

接着执行 locale-gen 以生成 locale 讯息:

locale-gen

将 LANG=en_US.UTF-8 加入 /etc/locale.conf

vim /etc/locale.conf

设置主机名

xxxxs是你的主机名(自己取个喜欢的名字)

echo "xxxx" >> /etc/hostname

编辑 /etc/hosts文件,添加以下内容(xxxx为你的主机名)

vim /etc/hosts
127.0.0.1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
::1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
127.0.1.1    xxxx.localdomain     xxxx

设置root密码

使用passwd命令为root用户增加密码

passwd 

安装Intel-ucode(非Inter C PU不需要)

pacman -S intel-ucode

如果你的下载出错,可能是网络断开了,那就再连接一次网络即可

安装引导

如果你硬盘上还有别的系统,需要安装 os-prober。如果你的系统在别的硬盘单独引导,则不需要。

pacman -S os-prober

对于 BIOS 系统:

pacman -S grub
grub-install --target=i386-pc /dev/sdX    # sdX 为你的安装硬盘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对于 UEFI 系统:

pacman -S grub efibootmgr
grub-install --target=x86_64-efi --efi-directory=/boot --bootloader-id=GRUB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安装网络连接组件

这里我提供两种方案,选一个就行(例如我:无线网络组件)

无线网络组件:

pacman -S iw wpa_supplicant dialog netctl  #无线网络

后面重启系统后可以使用wifi-menu命令连网

有线网络组件: 注意:笔记本用户千万别手欠,觉得自己笔记本也有网线插口就执行以下命令,否则系统安装好,DNS也会无法解析,除非你真的是使用网线方式连的网络

systemctl enable dhcpcd     #进入系统自动连网
systemctl start dhcpcd      #重启后执行此命令启动网络服务

重启

系统到这里就安装完毕了

exit
umount -R /mnt
reboot

恭喜你已经安装完了系统,下一篇是安装桌面的指导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huanhao/p/archlinuxsyste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