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ger.parseInt(s)与Integer.valueOf(s)区别

一、Integer.parseInt(s)用法

    String s1 = "1000";
    String s2 = "1000";
    int n1 = Integer.parseInt(s1);
    int n2 = Integer.parseInt(s2);
    if (n1 == n2) {         
        System.out.println("Integer.parseInt(s1) == Integer.parseInt(s2)");
    }

输出:

Integer.parseInt(s1) == Integer.parseInt(s2)

Integer.parseInt(s)的作用就是把字符串s解析成有符号的int基本类型

二、Integer.valueOf(s)用法

    String s = "123";
    Integer integer = Integer.valueOf(s);
    System.out.println("integer : " + integer);

Integer.valueOf(s)把字符串s解析成Integer对象类型,返回的integer 可以调用对象中的方法

三、Integer.parseInt(s)与Integer.valueOf(s)的区别

Integer.parseInt(s)多次解析同一个字符串得到的int基本类型数据是相等的,可以直接通过“==”进行判断是否相等。

int是基本类型,不含有equals方法,所以只能用“==”比较。

Integer.valueOf(s)多次解析相同的一个字符串时,得到的是Integer类型的对象,得到的对象有时是同一个对象,有时是不同的对象,要根据把s字符串解析的整数值的大小进行决定:如果s字符串对应的整数值在 -128127之间,则解析出的Integer类型的对象是同一个对象;如果s字符串对应的整数值不在-128127之间,则解析出的Integer类型的对象不是同一个对象。不管对象是否相等,对象中的value值是相等的。

    String s = "100";
    Integer i1 = Integer.valueOf(s);
    Integer i2 = Integer.valueOf(s);
    if (i1 == i2) { //两个对象相等
        System.out.println("i1 == i2");
    }
    if (i1.equals(i2)) { //两个对象中的value值相等
        System.out.println("i1.equals(i2)");
    }

输出:

i1 == i2
i1.equals(i2)

通过上面示例,字符串s对应的整数值为100,在-128~127之间,所以解析出的两个对象i1和i2是相等的。equals是比较的两个对象i1和i2中的value值是否相等,“==”是比较i1和i2两个对象是否相等。

当s字符串对应的整数值不在-128~127之间,示例如下:

    String s = "1000";
    Integer i1 = Integer.valueOf(s);
    Integer i2 = Integer.valueOf(s);
    if (i1 != i2) { //两个对象不相等
        System.out.println("i1 != i2");
    }
    if (i1.equals(i2)) { //两个对象中的value值相等
        System.out.println("i1.equals(i2)");
    }

输出:

i1 != i2
i1.equals(i2)

可见,当s字符串对应的整数值为1000,不在-128~127之间,通过Integer.valueOf(s)解析出的两个对象i1和i2是不同的对象,对象中的value值是相同的。

原因: 为什么Integer.valueOf(s)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由于JDK中源码已经定义好的。由于在-128—127之间的整数值用的比较频繁,当每次要创建一个value值在-128—127之间的Integer对象时,直接从缓存中拿到这个对象,所以value值相同的Integer对象都是对应缓存中同一个对象。-128~127之外的整数值用的不是太频繁,每次创建value值相同的Integer对象时,都是重新创建一个对象,所以创建的对象不是同一个对象。这个从JDK中源码可以看出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String s) throws NumberFormatException {
    return Integer.valueOf(parseInt(s, 10));
}

然后上面的源码又调用了Integer.valueOf(int)方法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
    /*IntegerCache.low为 -128;
    IntegerCache.high默认为127,但可以在JVM进行配置,一般默认就是127*/
    if (i >= IntegerCache.low && i <= IntegerCache.high)
        /*如果i在-128~127之间,从缓存中取对象*/
        return IntegerCache.cache[i + (-IntegerCache.low)];
    /*如果i不在-128~127之间,重新创建一个对象*/
    return new Integer(i);
}

四、Integer.parseInt(s)与Integer.valueOf(s)的联系

Integer.parseInt(s)是把字符串解析成int基本类型,Integer.valueOf(s)是把字符串解析成Integer对象类型,其实int就是Integer解包装,Integer就是int的包装,在jdk5中已经自动实现了自动解包装和自动包装,所以两种方式都能得到想要的整数值。

new Integer()与Integer.valueOf()

new Interger()

//Interger引用类型变量a中储存在堆中开辟的空间的地址,地址中储存100
Integer a=new Integer(100);

Interger.valueOf

 //直接调用Interger的属性valueOf,将int类型的10,隐式加包为Interger类型的10
 //再将转化后的10储存在Interger引用类型变量a中
Integer a=Integer.valueOf(10);
Integer a=new Integer(100); 
Integer b=new Integer(100); 
Integer c=Integer.valueOf(100); 
Integer d=Integer.valueOf(100); 
System.out.println(a==b); //false 
System.out.println(c==d); //ture

a,b只是储存了一个地址,100在堆中的储存地址,因此a,b进行比较输出结果肯定为false。 c,d中储存的是通过Interger.valueOf隐式加包后的100,c,d中储存的类型相同值也相同两者进行比较输出结果肯定为ture。

Interger类型中的valueOf类的源代码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
     if (i >= IntegerCache.low && i <= IntegerCache.high)  //low=-128
     return IntegerCache.cache[i + (-IntegerCache.low)];
     return new Integer(i);
 }

该代码表示valueOf的隐式加包是有范围的只能加包**-128~127**,超过这个范围将用new Interger的方法。

所以如果是-128~127 用valueOf效率会高点,有缓存

因此将代码中的100改为1000,两个输出将都是false,而且所用的方法也一样都是在堆中调用一个地址用来储存值,Interger类型的变量,储存地址。

发布了69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23 · 访问量 32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1870547/article/details/88416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