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dafoo站点开发笔记

为了安全,也要兼顾编辑器切换管理 开发时不必管目录名称的事, 只是在部署的时候,才修改应用目录和tp目录的名字就行了.

为了提高tp的加载效率, 始终给app和tp以绝对路径.就是以 realpath来定位
realpath返回的就是 一个绝对路径, 在lx中是以 斜杠 根树开始的. 参数可以是文件名, 也可以是目录名称. 返回结果: 如果是文件的话, 末尾会带文件名, 如果是目录的话,即使参数末尾带斜杠, 也会删除结尾的斜杠.
所以, 如果定义 THINK_PATH的话, 末尾要加上/ define('THINK_PATH', realpath('./Think').'/');

vim的f 和 t键的区别: f是正好调到指定的字符 , 而t: to 是跳转到指定字符的前面
0和^的区别: 0是第一个字符,不管是不是空白字符; ^是跳转到第一个非空白字符. 跳到行的最后 就只有一个符号了$

在vim中, 除了对行的操作外, 将 操作命令 y,d,c,x 等和 跳转条件 f, t等 相结合, 操作就不只是以行为单位了, 可以想到哪里就操作到哪里. 比如 dt)...

vim中,字的含义, 一个英文单词是一个字, 连续的多个汉字也只能算一个字. 文本的单位 有 字w, 行j k等这些, 既是文本 的单位, 同时 也是vim的跳转命令.

所以, 像 操作命令 d, c,y, x 等 和 文本内容的单位比如 w j k 等符号之间的位置关系: 应该是: 操作命令+倍数+单位: 比如: d2w, d4j, y2w等等,
而不是: 倍数+单位+操作命令, 比如 : 4wd: 因为如前所说, 4w它是已经是一个命令了, 会向后跳转4个字, 这时命令就已经执行了, 再到d的时候, 其实也就只有一个 单字符 d命令了, 这个肯定就不是原来的本意了.

非常重要的一个思维就是, html中的结构, 尽量不要用手工符号 比如 br等 去调整, 而是要用 "语义化的标签" 去组织 内容. 比如p, span, div, 字体大小等方面,尽量不要用 font size之类的, 而是用 h1, h2...

chmod的格式: chmod [who] [+-=] [mode] 文件1 文件2...

一般来说, 文件/目录的创建者, 自动成为所有者, 自动具有 "读写执行" 的权限

  1. chmod默认只是对当前文件或目录(只一层目录), 修改访问mode. 要对目录下的子目录递归修改权限, 要使用 -R或 --recursive
  2. 可以一次性的 修改多个文件或目录, 而不必使用多个相同的命令来修改,这样更快 chmod +x file1 file2 dir1
  3. who可以是多个用户的组合,比如: ug+x
  4. 可以在一个命令中设置多个不同用户的权限, 中间用逗号分隔, 比如: g+w, o+x
  5. 访问模式还可以用 除了加号减号外, 还可以用等号. =u =g, 等, 表示跟所有者, 组的权限相同.
    [root@localhost html]# chmod o+w Honda Public -R

一般来说, 文件在本地(控制台) 访问, 读写, 编辑 都是以 owner的身份进行的, 只是在以 网络/web/localhost的 方式 访问时是以other(比如apache)身份访问的.

要让apche能够访问web根站点以下所有目录(解决linux写权限问题), 只是要求从 html目录(localhost网站根) 开始->到其下 所有子目录的访问权限 能被apache所 "读 + 写"就行了, 不必要求从/var/www/ 的所有逐级目录都被apache所读写.

  • 父目录下, 可以存放 和父目录所有者不同的 其他所有者的文件或子目录.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bkylee/p/8975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