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currentHashMap get

 V get(Object key, int hash) { 
            if(count != 0) {       // 首先读 count 变量
                HashEntry<K,V> e = getFirst(hash); 
                while(e != null) { 
                    if(e.hash == hash && key.equals(e.key)) { 
                        V v = e.value; 
                        if(v != null)            
                            return v; 
                        // 如果读到 value 域为 null,说明发生了重排序,加锁后重新读取
                        return readValueUnderLock(e); 
                    } 
                    e = e.next; 
                } 
            } 
            return null; 
        }

在 ConcurrentHashMap 中,所有执行写操作的方法(put, remove, clear),在对链表做结构性修改之后,在退出写方法前都会去写这个 count 变量。所有未加锁的读操作(get, contains, containsKey)在读方法中,都会首先去读取这个 count 变量。

根据 Java 内存模型,对 同一个 volatile 变量的写 / 读操作可以确保:写线程写入的值,能够被之后未加锁的读线程“看到”。

这个特性和前面介绍的 HashEntry 对象的不变性相结合,使得在 ConcurrentHashMap 中,读线程在读取散列表时,基本不需要加锁就能成功获得需要的值。这两个特性相配合,不仅减少了请求同一个锁的频率(读操作一般不需要加锁就能够成功获得值),也减少了持有同一个锁的时间(只有读到 value 域的值为 null 时 , 读线程才需要加锁后重读)。



总结:

首先定位到segment:

计算hash函数:

int hash = hash(key)

//定位Segment所使用的hash算法

hash >>> segmentShift) & segmentMask

// 加锁,这里是锁定某个 Segment 对象而非整个 ConcurrentHashMap 

// 定位HashEntry所使用的hash算法

int index = hash & (tab.length - 1);

然后就开始遍历链表,如果通过hash==e.hash && key.equals(e.key),那么返回value,如果读到 value 域为 null,说明发生了重排序,加锁后重新读取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varyall/article/details/8031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