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外同学-发现你的隐藏能力

2.1 四类迹象,发现你的隐藏能力

 掌握SIGN模型,从而找到自己的天赋,并借此进入发展快车道
 优势心理学之父唐纳德·克里夫顿博士,曾经带领团队进行了一项长达50年、基于200万人的研究。研究表明,虽然成功的道路有千万条,但成功人士基本上都遵循了一个原则,就是将自身天赋发挥到了极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更重要的是,他指出:天赋并不是少数人的专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
 这里的天赋是什么呢?天赋就是隐藏的能力,让一个人可以在同样起点的情况下,更加快速地成长。也就是说,在某个领域内天赋高的人与该领域里的一般人,他们的努力与水平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图片里的两条实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往往以为天赋=能力,以为天赋是那条虚线,以为只要有天赋,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达成结果。实际上,天赋只是个催化剂,是加快反应的。可以说,天赋是一种隐藏能力,是否能够转化为显性的能力,则是需要后天刻意练习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下来我给你一个探索方法,让你更快发现自己的天赋。

 天赋有四个表现,简称为“SIGN”,可以帮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现它:

  • 表现一: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字母S对应的表现是Self-efficacy,自我效能。它的意思是对于某些任务,你的信心很强,觉得自己肯定能做好。比如,每当面对细节琐碎的事情时,还没开始,我就觉得自己做不好,但每当要我去解决一个难题时,我会充满信心。所以,当你对某类事非常有信心,觉得自己可以做成功,这就是天赋的其中一个表现。

  • 表现二:本能(Instinct)

 字母I对应的表现是Instinct,本能。意思是当你还没有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你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了。比如,当我决定要开发课程、教给别人的时候,我会感到异常兴奋,会思考很多方法,会想如何让学员更愿意以及更容易掌握这些内容。所以,那些让你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事情,可能意味着你天赋的所在。

  • 表现三:成长(Growth)

 字母G对应的表现是Growth,成长。正如前面提到的天赋曲线那样,你发现自己学得很快,相同的时间投入,会带来更多的成长。比如,当我为了搞清楚某个商业模式,去阅读大量相关资料的时候,一上午对我来说,就跟20分钟一样。如果在某个领域,你一接触就明显比别人进步得要快一些,这也是天赋给你的一个信号。

  • 表现四:满足(Needs)

 字母N对应的是Needs,也就是满足。做完这件事之后,就算感到疲劳和困倦,你依然会有满足感。比如,之前做咨询的时候,每次给客户汇报方案、被各种问题砸过来的时候,我都累到不想再继续了,然而结束之后,又觉得充满了成就感。杨丽萍说“跳舞就是跳舞最好的回报”,描述的就是这种感受。

 以上就是天赋的四个表现,了解到天赋的表现之后,你就可以开始有意识地去挖掘了。当然,你总结出这些事件之后,还需要再次提炼共性,比如我总结出这些事件的共性是数据分析,那么说明我的数据分析方面有很大天赋,所以就可以着力培养,以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描述我利用自己的优势,挑选客户,成为晋升最快咨询顾问的故事,感兴趣的话可以跟班主任要链接。

 好了,讲完这些,你可能还是有个疑问:这些事件我要怎么发现呢?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太熟悉,日常工作生活可能很难发现符合SIGN的特征,所以这里给两个方法,分别是向自己提问和向他人提问

  1. 问自己,你可以通过问自己一些问题,帮自己找到符合天赋表现的事件。当然,问题还是围绕天赋的四个特征SIGN。
  • 第一类问题:自我效能S相关

    • 你跟他人聊天的时候,倾向聊什么?
    • 以及,聊什么话题你会更有自信?
    •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不会感到焦虑和担心?
  • 第二类问题:本能I相关

    •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很少拖延?

    • 长时间休假后,你最想念工作的哪个方面、哪个内容?

    • 你宁愿放弃休息时间,也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 第三类问题:成长/专注G相关

    • 有什么事情,让你沉浸其中忘记吃饭/睡觉?

    •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暂时忘记刷社交网络?

    •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不容易感到疲倦和厌烦?

  • 第四类问题:满足N相关

    • 过去的工作和生活中,有什么让你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1. 问他人

 我们之前说过,天赋是天生的、下意识的,所以很多时候,你很难辨别出来。但是从别人的角度,他们跟自己有对比,会更容易帮你辨别。所以,你可以把这些基于SIGN模型的问题,发给你亲近的朋友或者同事,让他们帮你回答:

  • 你觉得,我身上有什么不同于别人的特质?

  • 你最欣赏或者佩服我的方面是什么?

  • 在你看来,我做什么事情的时候,看起来最兴奋?

  • 你曾经看到我做过哪件事情,让你印象深刻?

 在以下这些方面,你觉得我哪些更加擅长?

  • 思维方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脑洞很大、专注专业;
  • 沟通协调:化解冲突、争取资源、知人善任;
  • 计划执行:执行力强、追求完美、目标导向,等等。
     你会发现,你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常常有很大的差异。
    好了,关于天赋的方法,我们了解到这里。
     我们都应该听过一句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达不到拼天赋”,这并不正确。虽然这句话是为了安慰我们不要怪先天条件,而要靠后天努力,初衷是好的。但天赋不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发挥作用的东西,而是一个在起点就发挥作用的因素,它让你快速掌握某项能力,而快速掌握之后产生的成就感和信心,又会让你继续下去,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努力固然重要,但没有方法的、无效的努力反而会让你丧失信心,是有害的。实际上,我自己是很努力的,圈外的学员也都很努力,否则有时间为什么不去玩游戏、而选择来上课呢?可关键问题是,我们都是一天24小时,无非是有人工作学习8小时、有人工作学习16小时,最多也是2倍的差异,可最后不同人的市场价值、能达到的高度,远远不是2倍,而是200倍、20000倍,而那些最成功的人,也并非智商超群、天赋异禀,那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差异呢?方法一定是其中很关键的因素。

 所以我一直强调努力要有方法,而这些方法,并不需要你自己去摸索,前人早有很多总结,你只需要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就可以了,就像今天所讲到的天赋一样。这也是我做圈外、做这门课程的原因,初衷之一,就是希望自己作为人才发展领域的专业人士,能够把这些研究和正确的方法,教给更多人,让我们付出同样时间的前提下,能有更多的效果和产出。

3.1 三种方法,将知识内化成能力

 掌握将所学知识内化成能力的3个方法,盘活你脑中的知识。智慧和能力,它是指对知识的处理和运用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知识内化成能力,让自己的能力快速提升呢?今天给你三个方法:1.掌握20%的核心;2.知识和问题互相靠;3.做系统化训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掌握20%的核心

 做咨询的时候,需要快速地在1周之内了解一个行业。很多人会觉得:咨询顾问很聪明,学习能力超强。但在我看来,只是因为他们能够拿到优质信息资源、所以掌握了那个领域的核心而已,倘若把这个核心教给任何一个智商尚可的人,他们也可以做到。不信的话,回想一下我们大学的考试,虽然一学期的课很复杂,但大多数人也是用考前一周的时间去突击的,只要抓住了核心,最后的考试成绩其实不会差。
 我们常说的“二八原则”,其实这里也适用:一个领域20%的核心内容,能够解决这个领域80%的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掌握这20%的核心,就是我们快速提升的关键。无论是知识也好,能力也罢,想要快速提升,都是如此。那什么是20%的核心呢?

 比如,我们经常说一个人思维混乱,然后觉得思维混乱是个很大的事情,感觉一辈子都提升不了。但实际上,大部分的思维混乱,都是因为缺乏结构化思维,而结构化思维只要掌握三个特征就可以,包括主题鲜明、归类分组、逻辑递进,不管写作、演讲还是会议发言,做到这三点就可以显得思路很清晰。按照一定的方法论来训练,根据天赋不同,2周到2个月不等,就能有明显改变。这不是我瞎说,我写过文章、开过课程,按这个方式训练的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效果,是因为结构化思维属于思维的20%核心,而我说的3个特征,又是结构化思维的20%核心。

 每个领域里面,哪些是那20%的核心,其实是需要这个领域的专家来指点的,因为在你对这个领域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你没有方向,绕一大圈也不知道门在哪里,等终于入门了才发现走了不少弯路。

 大多数的成功人士,都很擅长找“师傅”,他们都在自己的传记当中提到,受谁谁谁的启发和提携。而我理解的好师傅所起到的作用,除了提供资源之外,另一个重大作用就在于,他们会告诉你,一个领域里面最核心的是什么,从而让你快速入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我所认为的好书、好课程,除了需要大而全的教科书之外,也应该是这样的定位,不是把所有理论都照搬过来,而应该帮助读者和学员找到那20%,至于入门之后他是否需要或者愿意深度提升,那是他自己的选择。关于20%,圈外的公众号里面会有一些文章,涵盖了一些常见能力领域,这些文章都是提取了该领域里20%左右的核心,可以在班主任那里获取文章链接。

2. 知识和问题互相靠

 我们经常有一种感觉,平时明明学了很多知识,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苦思冥想,试图从记忆里找知识来解决问题,可就是想不出来,没有任何思路。但是,也有极少数人,学一个知识,就可以举一反三地解决很多问题。实际上,之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想不起用什么知识,是因为知识和问题之间是脱节的,他们是分别存储的。比如你学习了马斯洛五层次需求的知识,你在学这个知识的时候,就没想过它可以用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只是知道了一个概念,那么当你遇到团队管理问题的时候,自然也想不起来能用这个知识解决,也就是说,你的问题很难把你脑中的知识调用出来。这种现象,是造成我们所学的知识无法内化成能力的关键原因。

 那么,如何让知识和问题链接起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轻易调用知识呢?答案是:知识向问题靠,以及问题向知识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知识向问题靠,就是说,每看到一个知识的时候,就去思考这个知识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比如,你学习了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就马上思考一下它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因为这个知识讲的是人类的需求,而我们跟任何人相处其实都需要知道对方的需求。所以你就会想到,它可以用来管理下属(分析他们的需求层次,并据此激励他们),也可以用来找另一半(分析你自己所处的需求层次,从而确定你需要什么样的人),还可以用来分析奢侈品为什么可以卖那么贵(买奢侈品,满足的不只是物质需求,还有被人尊重的需求等等)。这就是知识向问题靠。

 问题向知识靠呢?就是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抛弃第一反应,不要先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式来解决,而要去想有什么方法论模型可以用。

 为什么不能按照第一反应的方式解决呢?因为在我们碰到问题的时候,我们的下意识第一反应,是未经思考的,是在遵循我们过去的模式,但如果我们处理所有问题都靠过去的模式,那么刚刚学习的新知识、新解决方案,要怎么才能掌握呢?所以,试着抛开思维定式,用你学到的知识去解决,这样一来,你的知识就会被不断盘活,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具体怎么落地呢?分享我的做法。当我看书或者学习课程看到一个很有用的理论或者模型,我会记下来,然后思考至少3个用该模型解决问题的场景,也一起记下来。下次当我遇到一些难题的时候,我不会下意识反应,而是翻一下这个笔记,对照一下,哪些方法模型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是笔记中没有的场景,这个问题是某个模型的新场景,我就补充进去。长此以往,积累了很多知识和问题之间的链接,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3.系统化训练

 为什么说要系统化训练呢?一方面,不同的能力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它们之间是有关联的。比如说,你要提升自己的演讲能力。而演讲要做得好,首先需要结构化思维,你得表达清晰;在此基础上,你需要会讲故事,能够打动听众,而讲故事也是一种能力。再比如说,很多人说我表达不清晰,那我就去学表达,但表达其实本质上是大脑在说话,大多数人表达不清晰,并不是因为表达能力的问题,而是本身思维就不清晰,所以思维和表达得一起提升。所以说,能力的训练是需要系统化的,因为它们本身相互关联。

 另一方面,能力需要刻意练习,而刻意练习需要时间。我在前面说到的结构化思维的例子,虽然已经帮你挑出那20%最关键的部分了,但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个系统提升。比如,1个月的计划中,先是每天练习讲三段式,再是练习提炼主题,然后是积累结构,基本上每天是不间断的。

 这样的系统训练需要一段时间的,但很多时候我们的习惯,是高估几天的变化,而低估几个月的变化,所以很难坚持系统化训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比如说减肥,你这周有兴致就跑步2次,下周有兴致就节食1次,再下一周从外卖改自己做饭,之后再参加了几次减肥训练营。你会发现,几个月之后,也不会有什么变化。因为减肥是个系统工程,你得有一个3个月计划,按照计划,今天跑步、明天健身房,同时辅助饮食调整。学习是一样的,今天学点结构化思维,明天练一下演讲,很难有真正的提升。知识的学习是大脑增加了一段记忆,但能力的提升是行为和思维方式发生改变,而行为和思维方式是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的。所以,圈外商学院里面,针对能力提升的学习,只做系统化学习项目,包括课程、练习及反馈,也有线上线下学习社群,整个学习持续4-8个月。效果如何呢?我在开学的时候,会寄给大家一封入学欢迎信,要求大家在毕业的时候给我回信。我收到过上百封回信,以及近千个微信消息,都提到说,原以为几个月很长,但真正结束后,回头看,没有想到几个月可以有这些改变好了,总结一下,今天提到了将知识内化成能力的三个方法:掌握核心的20%、知识和问题互相靠以及系统化训练。具体到我们的行动中,如果我们有需要提升的能力,首先要先找到专业人士,了解这个领域的核心20%是什么,先去学习那20%;然后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各个知识点的应用场景,并记录下来,遇到问题再返回去找;最后,能力提升是个系统性过程,所以需要坚持至少1个月。

 我经常用开车来打比方,你拿着一本开车指南然后背下来,里面的知识背得再熟,一点价值都没有;你把指南里的知识落地,真正上车然后开起来,才是有价值的。知识不能被内化成能力,就像守着一本开车指南却不会开车一样,除了浪费大脑内存之外,毫无意义。互联网时代,我们要记住一句话:大脑不单是用来记忆的,更是用来思考的。你把指南里的知识落地,真正上车然后开起来,才是有价值的。知识不能被内化成能力,就像守着一本开车指南却不会开车一样,除了浪费大脑内存之外,毫无意义。互联网时代,我们要记住一句话:大脑不单是用来记忆的,更是用来思考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学习这件事,如果纯靠意志力,的确是不可持续的,那如何能够让自己坚持学习呢?这个领域有什么样的研究和方法呢?我们将在下节课揭晓。这个方法不仅对学习有用,对任何需要坚持的正面行为,比如健身,都会非常有用。

发布了98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0 · 访问量 2681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22017379/article/details/104677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