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及程序设计】项目1-4-2-2:计算并联电阻

 1 /* 并联电阻值.cpp:  
 2 问题描述:编程序,输入两个电阻R1和R2的阻值,求它们并联后的阻值R。提示:计算公式为r=1/(1/r1+1/r2));电阻值为浮点数 
 3 */  
 4   
 5 #include "stdafx.h"  
 6 #include <iostream>  
 7 using namespace std;  
 8   
 9   
10 int main()  
11 {  
12     int R1, R2, Ro;  
13       
14     printf("Input the value of the paralleled resistor R1 and R2");  
15     scanf_s("%d %d", &R1, &R2);  
16   
17     Ro = (float)(1 / (1.0 / R1 + 1.0 / R2));  
18   
19     cout << Ro;  
20     //printf("The value of the paralleled resistor R1 and R2 as a whole is %d", Ro);  
21   
22     return 0;  
23 }  

感想:

这题对于初学者而言,看似再简单不过,但实际暗藏杀机。“杀机”在于上方code中,17行中的隐性/自动数据类型转换(“隐性转换”)

Ro = (float)(1 / (1.0 / R1 + 1.0 / R2));  

项目1-4-2-4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隐性转换时发生的数据丢失(但为什么分配更大的存储单元会丢失?)

C语言支持不同数据类型的value/variable间的相互运算,每运算一次,都会发生隐性转换,而这种运算就是通过隐性转换得以实现的,其规则为

隐性转换规则

例如 

1+2的结果,仍然是int型;

3.28+3.24e5的结果,仍然是double型;

这个规则要用,每次定义变量都需要给定的 数据类型 的本质,加以理解:

一个变量,在内存中占据一定的存储单元;

通过变量名,找到对应的存储单元,从而操作变量的值。

也就是说,定义数据类型/给定变量名,实质是数据类型与存储空间之间的映射(规则),如下图:

数据类型与存储单元

可见,隐性转换的规则是,给每次计算的输出值分配更大的储存空间

但是有意思的是,

Ro = (float)(1 / (1.0 / R1 + 1.0 / R2));  

其中 = 运算,也发生了数据类型转换:将float类型的数值,赋给int类型的变量,最终输出的数据类型依然是int类型。最初给定的类型统辖着最终结果。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miyazakehime/p/9104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