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云之后必须要做的四件事

云计算技术现在已经被众多企业所选择和采用,2019 年国内最大的阿里云市场达到了 52 亿美元。在我们的多年从业经验中,很多企业的确通过云计算技术获得了竞争优势,使自己的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然而也有一些企业,却产生了一些水土不服,虽然上云了,却没有获得什么实际收益,更有甚者,直接下云而去。如果这些企业不能借助云计算获得应用分发能力的提升,成本和效率的优势,被淘汰只是迟早的事了。

那么对于前者企业,他们做对了什么,而对于后者,他们又忽略了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上云之后,企业还要依托云计算的本质价值做一些必要的工作。为了上云而上云,只是跟风显然是不行的。那么云计算它的本质价值是什么,企业那些能力有和它相关,能如何借助它来提升呢?本篇就对云计算的技术本质做一说明,进而结合这些本质特征,告诉大家在企业上云之后必须要做的几件事。

看一下我们总结的四个云计算的商业技术本质,以及对应企业上云需要做的事情,如下表:

表1,企业上云要做的四件事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0908278 查看本文章

下面我们逐一详细说明。

1.  云计算的商业本质是计算资源的按需购买

--> 企业上云要基于云做好新的IT基础设施投资和成本预算

所谓按需使用是指对计算资源像水电一样的消费模式,这是云计算诞生的初衷,也可能是企业使用云计算的最大原因。

所谓计算资源不单单指 CPU 的计算能力,实际上包括服务器、网络、存储的 IT 基础设施。这些企业都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购买,通常需要较低的持续运营成本即可,从而减少初始投资。

云计算显著消除了传统的资本支出成本,虽然异地数据中心为业务客户端提供持续的连接性、存储和冗余性,但云服务提供商将会负责运行数据中心的维护和电力、冷却、连接等运营成本。因此,企业可以简单地将这些云计算服务的可预测成本纳入整体运营预算,而不是招募更多的技术支持人员,或者每三到五年支出一笔费用以购买需要升级的昂贵硬件。

IT 基础设施的投资是一个企业 IT 投资中风险较高的一类。云计算不仅从初始投资,也能从维护、灾备、人力上节省企业成本。

现在的云服务商都可以做到按秒计费,甚至包括在资源在空闲期的促销。认识到云计算的商业本质,就不难了解它对企业的价值在于成本优势,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种价值加以量化。对于很多并不具有垄断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来讲,丧失了成本优势就丧失了竞争力。

这一举措带来的额外好处还有,客观上要求企业做好云计算的使用规划、有助于企业资产配置管理的正规化、自动化,甚至包括服务目录、容量和可用性管理的合理计划。另外也可以使管理层看到长期的价值,进而在上云路上不会半途而废,做出正确决策。

2. 云计算的行业本质是社会分工

--> 企业上云要重新定义运维工作流程和职责

云计算的行业本质是社会分工,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云计算是计算资源的供给(云服务商)与使用者(企业)的社会分工。如果企业使用的是Saas,还包括应用研发与使用的分工。这种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即每个企业都能专注于自己的领域,产生更高的效率。

技术供给既然被分工出去了,企业就该重新组织和定义运维团队。正如在程序员论坛V2EX 上出现一个热议话题,“当容器服务集群、跨地域监控与容灾 / 保活、DBA、代码托管与 CI/CD 都能全部依托阿里云产品时,运维已经被踢出 IT 行业”。当然这里面不光指云计算,还有Devops对运维工作产生的变革。

如果企业在服务化和 Devops 做的比较好的话,可以采用“谁构建,谁运维”的方式,其运维工作全部由开发人员完成,只保留极少的 Core SRE 角色专门响应和处理严重等级的故障。

如果企业在这方面还没展开,对于云上基础设施的运维也可以重新做一下梳理,涉及到的方面有资产配置管理(这个要自动化)、事件管理、故障管理等。就比如最简单的SLA的制定,上云之后结合云服务商的SLA指标,我们也可以给客户承诺比较高的 SLA。

图2, 云计算一体化运维 

3. 云计算的技术本质是企业应用的分发管道

--> 企业上云要根据应用或服务的用户范围、更新频率制定对应的上云计划

云计算最初只是一种商业模式,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云计算的技术本质已经变成了企业应用的分发部署管道,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就比如血管和需要供给给细胞的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应用最后都会上云,这似乎是一个必然趋势。即便是一个内部系统,可能为了获得统一的安全和与研发团队的持续部署框架接轨,也不得不上云。

现阶段,企业要根据每一个应用或服务的用户范围、更新频率来制定云迁移阶段计划。即用户分布越广、更新频率越高的应用应当优先上云。一个没有上云的应用,它的用户触达规模与上云的应用的规模不是一个量级的。或者说要想达到一样的触达效果,付出的成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企业中那些因为并发等问题导致用户规模受限,商业模式受影响的应用,真的可以再次重新规划一下了。比如利用云计算服务商横跨全球的数据中心,将业务从国内走向海外。

另外要基于云计算是应用分发部署管道的本质特性,做好研发团队 Devops 的转化,比如结合虚拟化、容器等技术构建统一集成与统一部署(CICD)平台。

开发测试云(即给研发团队使用的云)是云计算最早的应用场景之一,因为只涉及到研发测试环境,这用应用减少了企业安全性和保密性方面的顾虑。不失为企业上云上云高价值、低风险的好的一步。

图3. 公有云全球数据中心

4. 云计算的技术本质是统一安全、高可用、高性能

--> 企业上云要基于云计算环境,对企业应用架构进行统一安全、高可用、高性能的适配和重构

上面讲到云计算已进化为企业应用的统一分发管道,下一步云计算就会进化为统一数据安全中心,进一步高性能和高可用都应该是由这个管道来保证的,。

然而事实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上述的每一个目标的达成它都是分层次的,而不仅仅依赖于环境和基础架构。

比如安全性的达成,你说主机和网络的安全,云服务商固然可以保证,但应用程序级的呢?比如文件的加密传输等,这些需要企业根据具体应用需求付出一定的努力来达成。

再比如一个支持高性能、高并发的可伸缩系统,它充分利用了云计算的灵活的特点,但同样涉及到对应用的服务的改造要求,客观上要求服务实例是无状态的。

图4. 基于云的可伸缩架构

所以,最后这一公里,企业必须有所认识,并切实实现。那就是基于云计算环境,对企业应用架构进行统一安全、高可用、高性能的适配和重构。

综上所述,我们阐明了企业上云成功与失败的背后因素是什么。即便不提云计算带来的成本竞争优势、分发效率、安全性和给研发团队带来的升级变革,它的社会分工的属性已经客观上要求企业都必须上云。为上云做好规划,才能算功能圆满。本文希望给在上云阶段遇到迷茫的企业,做出一点启示。

å¨è¿éæå¥å¾çæè¿°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精彩文章不错过

发布了3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3 · 访问量 76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aitrabbit/article/details/10556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