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关于比特币的考题

今天坐地铁一路看上一篇转的《我们正处在区块链行业历史的前三分钟,这个时代意味着什么》,受到不少启发,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道考题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在职研的“经济统计研究”随堂考试,正好有一道题跟数字货币有关。先说说这门课,两天的时间(其实是一天半)老师讲了几个大主题,包括GDP、失业、国际收支平衡表、财政收入和支出等。第一节课是边看《linux口袋书》边听,第二节课觉得虽然不太感兴趣,但是花了好些学费,不认真听还是挺亏的,所以尽量听课,不过实在没意思的地方还是看了会AI的书。

老师很nice,讲得挺好的。考试阶段老师说:“开卷考试肯定不是让你抄书,都是论述自己观点的题,你们都有手机,可以查,开放性主观题,没有正确答案,只要你能说出道理,自圆其说就行,我判卷的过程也是向你们学习的过程”。挺喜欢这种开放风格的老师。

五道题自选四题回答,我最感兴趣的是“你认为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应该纳入货币供应量统计吗?请说明原因。”正好显摆一下我仅有的一点点对比特币的认知,看着同学们在群里分享《比特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作为参考答案我内心是坏笑的。答案记不太清楚,基本是这样的:

我认为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应该纳入货币供应量统计。以比特币为例,从2010年第一笔比特币购买比萨的实物交易到如今比特币可以用来兑换成大多数国家的货币,也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到日本政府承认比特币是一种合法支付方式还出现了比特币ATM机,比特币已经现实的成为了一种用于流通和交易的金融工具。即便交易需要打包成区块以及六个区块最终确认交易导致的交易延迟带来的低效率丝毫也不能影响其金融工具的本质作用。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的用于流通和交易的金融工具总量,所以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应纳入货币供应量统计。
但是数字货币种类繁多功能不一,在纳入货币供应量统计时应谨慎考虑,不应一概而论。

如果早点看这篇公众号文章,我的答题能更完满。

文章梗概

  • 去信任不是无信任,是去掉对中心的信任,把信任分散到非常小的单元,相信的是分散化的信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老师讲过,货币就是一种信用。文章讲到“人们相信的是主权国家的赋税能力。人们对于法币的信心来自于对这个国家本身的赋税能力的大小”。
  • 只有各国政府集体绞杀才会导致数字货币崩溃,而政客存在的意义就是“不达成共识”,“熵永增,Crypto永生”。
  • 我们现在处在这个行业历史最混沌的前三分钟。其实并没有什么规则和既定的玩法,这个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一个非常正常的形态。如果说当一个行业已经很规范,而且特别有秩序的时候,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机会了。
  • 但是区块链行业的这个路径是反过来的。当一个东西是自下而向上,然后由草根开始渗入精英,而且是慢慢的被精英所认可的时候,这个事物的发展是极其有机的过程。随着大的机构进场,这个东西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市场秩序会越来越规范,也可以看到,因为有机构开始要入场,因为资金体量足够大,因为它的影响力足够大,最终监管和主权国家作为玩家会正式入场。这是非常健康的发展过程。
  • 我们现在把原来判断中心化系统性能的标准作为判断公链性能好坏的标准,就好像让大象和长颈鹿比脖子谁长一样。
  • 很多人以为智能合约是“自动执行”,其实智能合约一点都不自动。智能合约最大的特点是“必然执行”。
  • 豆瓣的启发。
  • 区块链适用场景:

    1 需要可能产生一定范围的共识,这个一定范围的共识可能是成为某一种利益分配的输入

    2 确认信息真实的成本比较高,或者是造假的收益会很高

    3 现有的价值分配体系可能不是特别合理,而且这种不合理的价值分配体系可能形成一个行业的瓶颈了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5753140/article/details/80492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