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万事皆周期

最近看了一本投资大佬霍华德 马克思写的书《周期》,又发现了一本值得写读后感的书籍,也是一本只恨自己没有早点看过的书。同时阅读方式也采取了思维导图拆解阅读的方式,这里把自己总结的思维导图贴出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篇文章也按照思维导图的拆解方式进行介绍,摘录一些经典的语句和自己的看法。

  • 基本概念:介绍了周期的意义,周期的特征和周期的规律,其实和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不谋而合,有更成体系的描述。
  • 周期的分类:介绍了三大类,九小类逐步递进的介绍周期的现象,解释了很多自己之前不明白或理解不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
  • 如何应对周期:本书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明白了周期是如何发生,以及周期的现象后,如何在投资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应对周期,赚钱。
  • 周期的未来:周期的现在是这样,未来还会是这样么?

其实不光是投资理财,里面也蕴含了很多的人生智慧,身不在其中,有时候还真的很难体会,就好像你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不撞一次,你体会不会深。也正因为对道理的认识缺乏深刻性,才导致了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不能知行合一。在正式看这本书前,豆瓣书评的很多人说,这本书在反复说车轱辘话,三两句就能说明白的事,用一本书去讲。就我理解而言,这么说有失偏颇,有些时候不光是简单的你知道道理是什么样的,你需要做的是理解道理背后的深意,并且能身体力行。闲言少叙,书归正传,本篇文章依然主要从经济的角度去理解周期。

周期的基本概念

周期是什么?循环往复,和历史概念里的周期类似,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是相似,很多时候事情换个壳重新发生,大家就看不出来了,所以如果能看懂周期的内在规律,也许能看清事情发生的实质。我们应该把未来看作一系列由概率构成的区间,这些概率最好能基于各个事件所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把未来看作一个概率分布。概率分布反映了一个人对未来趋势的看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经济而言,虽然不一定看得准,但是可以让概览对自己有利。我们在周期上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我们的赢面就会变化。如果不能相应地改变我们的投资占位,我们面对周期就会消极被动。换句话说,我们忽视了主动调整以改变胜率的机会。但是我们如果既懂周期又会利用,就可以顺应周期的趋势把投资做得更好:当赢面对我们更有利时,我们可以增加赌注,投入更多资金买入资产,提高组合的进攻性;相反,当赢面对我们不利的时候,我们可以退出市场,把钱从赌桌上拿回来,增强组合的防守性

周期的特征

周期有三大特征,总体而言就是下面这张走势图,和事物的发展规律相似,螺旋向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复苏阶段(a):从一个受到过度压制形成的底部极端点,或者“谷底”,开始复苏,移向中心点,或者向均值回归
  • 上涨阶段(b):继续摆动,经过中心点,冲向顶部的极端点,或者“顶峰”。
  • 筑顶阶段(c):形成一个顶峰。
  • 反转阶段(d):从顶峰开始反转,向下修正,移向中心点,或者向均值回归。
  • 下跌阶段(e):继续向下运动,经过中心点,而且继续移向一个新的谷底。
  • 筑底阶段(f):形成一个底部。
  • 再次复苏阶段(g):又一次开始复苏,从谷底开始反转,向中心点回归,即均值回归。
  • 再次上涨阶段(h):接下来,又一次持续震荡上行,经过中心点,而且移向另外一个新的顶峰。

其实从走势图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周期的三大特征

  • 周期走势图是围绕基本面上下波动,均值回归,股市小幅上涨之后,必有回撤,股市中幅上涨之后,必有回调。牛市之后,必有熊市。大泡沫之后,必有大崩盘
  • 多个周期是相互叠加影响而不是独立影响,其相互影响具有因果性,看了后文就知道,其实可以重点关注股市周期即可,集众周期于一身。
  • 周期是必然的,但是投资人往往忽略周期的必然性、比较健忘,过于乐观又过于悲观,周期可以自我修复,沿着走势图继续行进

第一,大涨之后的周期性调整不会是温和的、逐渐的、没有痛苦的;第二,没有大涨就不可能有大跌。周期往往是涨得慢,跌得快。一波大牛市要持续好多年,才会上涨到最大限度,但是大牛市之后的大熊市却像飞速的载货列车一样,很快就会跌到谷底这不正印证了美股长红的十年,在今年3月份突然经历了四次熔断的事情么?

周期的规律

了解了周期的特征后,再来看看周期的三大规律,这三大规律其实也符合周期的三大特征,可以简单定义如下:

  • 不走直线,必走曲线: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件的发展都不会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起伏的曲线。市场周期,大涨之后必有大跌,大跌之后必有大涨。股市如海,永远是潮起又潮落。但是投资人通常只看到股市波动,却没有想到其中其实存在因果关系,上涨过程积蓄着下跌的能量,并最终导致下跌,下跌过程中积蓄着上涨的能量,最终导致上涨
  • 不会相同,但会相似:历史不会重演过去的细节,历史却会重复相似的过程。霍华德·马克斯解读投资周期,涨跌的方向会重复历史相似的模式,但涨跌的幅度不会重复历史相似的幅度。股市总是潮起又潮落,非常相似,但潮起多高,潮落多深,次次不同。这是因为随机性的作用。所以周期的大趋势,即大方向可以预测,但具体走势,即涨跌幅度无法预测。
  • 少走中间,多走极端:市场周期围绕基本趋势线或者平均线上下波动,市场走到一个极端之后,总会向中心点回归或者说均值回归。但是市场回归到中心点之后,却并不会停留,而是继续冲向另一个相反的极端。所以市场不是走到极端就是走向极端。股市只会一直潮起潮落,不是向上涨到极端,就是向下跌到极端。

身处周期之中,其实我们很难有准确的体会,除非经历了切肤之痛,记得我自己在另一篇复盘的文章里写过自己的愚钝,【程序员如何买基金 番外】复盘与策略,在投资初期我还是很谨慎的,但是后来随着收益越来越高,也开始变得疯狂,后来在暴跌的时候扛不住心理压力又做出了割肉的行为,这些实际行动统统打了自己之前越跌越买的脸,结果成了追涨杀跌,而后现在又涨回来了,浮亏变成了实亏。所以说有时候道理很简单,但人是情感的动物,受情绪波动的影响,很难控制自己。如果能深刻认识到周期的规律,也许就会少犯些错。

周期的分类

周期分为三大类,九小类,就我的理解而言,这几个周期的波动性是逐级递增的:基本面周期波动较小,反映了正常的经济变化,而投资人的心理周期放大了这种经济变化,加入了很多情绪因素在里面,市场周期则又相当于加入了掌握大量资本的金融机构的市场情绪变化,将各类影响融合起来,最终反映到股票市场上,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最终的周期变化接下来按照波动性从小到大的方向来介绍下这几种周期。

基本面周期

基本面周期分为经济周期、政府调节逆周期、企业盈利周期,其实可以重点关注经济周期和企业盈利周期,政府调节逆周期可以看做是一种政策引导手段,辅助我们来定位当前处于何种周期阶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分为短期经济周期、长期经济周期,而了解经济周期的原则更加重要:

长期经济周期

劳动小时数和每小时劳动产出共同决定了国内生产总值的长期趋势,而影响这些的因素有哪些呢?

  • 人口迁移。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就是一个案例。中国的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一方面增加了劳动力供应,助推中国崛起,使中国发展成为低成本制造大国,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消费阶层人数的扩大。助推
  • 野心。获利的动机和对生活更美好的愿望,能够推动劳动者(自然也是推动整个社会)更加努力地工作,生产更多商品和提供更多劳务。获利的动机和对生活更美好的愿望,能够推动劳动者(自然也是推动整个社会)更加努力地工作,生产更多商品和提供更多劳务。助推
  • 教育。美国公立教育质量下滑,可能对美国劳动者的素质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减少他们未来的经济贡献,相应地,也会削弱他们创造更多收入的能力,因而美国未来可能无法支撑更多的消费.助推
  •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导致一批新企业诞生,但是也导致一批老企业灭亡。科技创新创造了一些新工作,也消灭了一些老工作。中性
  • 自动化。用机器代替人类劳动的能力,一方面,我们可以把自动化看作强化经济周期的添加剂,因为自动化提高了生产率,但是另一方面,自动化减少了用于生产的劳动小时总数,自动化有能力消灭工作,所以自动化也许会有减少就业的影响,相应地也会减少人们的收入,下一步就会降低人们的消费水平,中性
  • 决定工作小时总数的因素。包括就业率助推、失业率阻碍、就业者人均工作小时数助推
  • 全球化,全球经济而言是零和游戏,对中国正和,对美国就是负和。

所以其实从以上这些因素也可以看出,国家的政策会在哪些方向上加大力气。

短经济周期

尽管长期趋势决定了潜在的经济增长率,但每年GDP实际增长率并不会完全听从长期趋势的指令,相对而言它会出现变化,偏离长期趋势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的参与。但如果想赚钱,就不要想着从短经济周期上去赚,从长期经济上去看,会更容易赚钱,但要拿住其实很难。这就是为什么基金收益三年动辄100%,但人们还是亏钱…

经济周期基本原则

了解了长短期经济周期的各自基本概念,再回过头来看看经济周期的基本原则:

  • 经济产出是工作小时总数和每小时产出的乘积,因此,一个经济体的长期增长主要取决于一些基本面因素,比如出生率和生产率增长率(不过也受到其他社会和环境变化的影响)。这些基本面因素在一个年度之间通常变化极小,在十年之间才会逐渐变化,因此经济增长率的平均水平会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都相当稳定。我们只有用最长的时间框架才能看清楚,一个经济体的长期增长率是显著加快还是显著放缓。但是经济长期确实会如此变化。
  • 虽然经济潜在的长期增长率会几十年都保持相对稳定,但是很多因素很容易发生变化,由此导致经济年度增长率发生变化,甚至经济年度增长率即使平均而言沿着长期趋势线移动,也会出现年度变化。这些影响因素分为(1)内部性因素。年度经济表现可能受到经济体内部经济单位所做决策发生变动的影响。比如,消费者消费更多还是储蓄更多,企业生产扩张还是收缩,增加存货(这要求增加产量)还是出售更多存货(相对于增产增销而言,这会削减产量)。这些决策经常受到消费者或企业管理者心态的影响。(2)外部性因素。年度经济表现也会受到经济体外部事件的影响。第一,人为事件,严格来说这些不是经济事件,比如,爆发战争,或者政府做出决策改变税率、调整关税,或者商品价格联盟调整价格。第二,没有人类参与的自然事件,比如干旱、飓风、地震。
  • 长期经济增长从长期来看是稳定的,但是它也随着长周期的波动而出现变化。
  • 短期经济增长平均而言遵循长期趋势,但是每年会围绕长期趋势线出现短期上下波动。
  • 平均而言,投资人的预测在大多数时候都接近于真实水平。极少有人能够持续做到预测正确;只有少数人的预测能够比其他人做得好得多;只有少数人能够正确地预测经济增长大幅偏离长期趋势

其实经济周期的基本原则告诉我们还是以长期趋势为主,不用太关心短期的波动变化,而是在那些难得一遇的机遇出现时出手,然后坐看云起时

政府调节逆周期

相应于经济的变化,政府需要拿出自己的工具箱进行调节,这里讲两个角色,央行和政府的财政部门,一个是赚钱的,一个是花钱的。

通胀的分类

相比于通缩,其实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遇到的都是通胀,通货膨胀是经济周期中一波强劲上行所产生的结果。

  • 商品需求增长相对而言过度超过供给,此时可能引发“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 生产投入要素的价格上涨,比如劳动力工资和原材料,此时可能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 进口国的货币相对于出口国的货币发生贬值时,对于进口国来说,其进口货物的成本会由于货币汇率上涨而上涨,由此可能导致“进口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上述三个原因,其中任何一个都会导致获得商品的成本上涨,即物价逐步上升。物价上升,就是通货膨胀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职责主要就是应对通胀和支持就业,但是这是完全相反的 两个操作。为通货膨胀往往来源于经济的强劲增长,而支持就业往往是经济低迷需要刺激。

  • 中央银行努力控制通货膨胀,实质上等同于努力抽走经济增长发动机里的部分燃料,而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燃料之一就是资金。中央银行的这些措施包括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卖出证券。私人部门从中央银行购买了证券之后,这些货币回笼到中央银行手里,退出了流通。流通的货币量少了,往往会减少商品的需求,这样就能抑制通货膨胀。总而言之就是降低资金的流动性
  • 中央银行还负责支持就业。当然,经济走强,就业率就会向好。因此,中央银行要鼓励经济增长和就业,就要采取刺激性措施,比如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通过买入证券来给经济注入流动性。美联储最近的“量化宽松”计划,就是这样做的。

所以大国理政,还是需要小心谨慎,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政府

除了央行,政府也参与调节,举个例子,我们国家正在做的事情:增加政府赤字,减免税收,稳就业、给企业担保,发行特别国债(其中央行承担一部分,央行完成了自己把钱投放到市场的工作,通过政府的手),定向的去释放资金的流动性。当然相比于08年的大水漫灌,我们现在的财政政策可谓谨慎多了,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嘛。

企业盈利周期

企业盈利波动也遵循一个周期,而且企业盈利周期会受到整个经济周期的影响,但是企业盈利周期的上行幅度和下行幅度,要大大超过整个国家经济周期的震荡幅度。所以企业盈利的波动要比整个国家GDP波动得更大。但是不同的企业波动情况不同。

企业类型敏感度

上游的原材料类型具有高敏感度:行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销售会直接对经济周期做出反应。企业在集中扩大生产的时候,也就是在GDP扩张的时候,需要更多的化工原料、金属、塑料、能源、线材、半导体,才能支持扩大生产,反之亦然

下游的消费类型具有较低敏感度,但是也有区分:低成本消费品低敏感度(报纸、零食)、日常刚需消费品低敏感度(吃饭、送礼)、高成本消费品高敏感度(奢侈品、度假旅游)、耐用型消费品高敏感度(耐用型一般高成本,公司厂房设备等),结合实际而言,受疫情影响较小的还是低端或刚需消费领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投资壁垒,防守型基金或股票。

企业周期波动分析

主要分析下企业经营和融资各自的杠杆,不管是哪种,固定成本越高,那么杠杆越高。

企业成本分析

大多数企业的成本都可以分为三类: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我们以一家出租车公司为例来进行说明:

  • 固定成本。这家出租车公司的总部设在一幢商务办公大楼里。如果公司客流量增加不大,公司总部就不需要为此增加更多的办公面积。但是即使客流量下滑了一些,公司总部的办公面积也不能马上减少。所以出租车公司总部办公室的成本属于固定成本。
  • 半固定成本。出租车公司有一个出租车车队。现在,客流量有所增加,现有的车队规模也可以应付,但是如果客流量再大幅增加,并且超出车队现有规模的最大运输能力,那么出租车公司就必须添置更多的车辆。所以,车辆成本对于出租车公司来说属于半固定成本。
  • 可变成本。出租车行驶需要加油。如果出租车业务量增加导致行驶里程增加X%,那么基本上耗油量也会增加X%。所以对于出租车公司来说,汽油成本属于可变成本

总成本的增幅往往低于收入的增幅。这就会导致公司的边际利润率上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毛利率上升。这意味着公司营业利润增长幅度要大幅超过其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这就是经营杠杆:一个百分点的经营收入增长,能够撬动营业利润增长更多百分点。一般来说,企业的总成本中,固定成本比例越大,可变成本比例就越小,这就会导致企业经营杠杆水平越高,快速推店面瑞幸咖啡的经营杠杆不可谓不高

企业融资分析

大多数公司所筹集的资本都是既有股权融资,又有债务融资的。相对于股权投资人,即股东来说,持有企业债权的债权人相对而言拥有优先地位,股权投资人首先承担亏损。也就是说,如果公司盈利下降,那么下降的部分完全由股东来承担;公司发生亏损,也首先要由股东承担亏损,公司用股东投入的资本来弥补亏损,直到属于股东的权益资本被全部用完,如果这还不够弥补亏损,那么剩余的亏损才会由债权人来承担。

我们假设这家企业30 000美元的资本结构是这样的:15 000美元权益资本,15 000美元债务资本(公司每年需要支付1 500美元的利息)。这意味着,如果营业利润从3 000美元下降到2 000美元,那么净利润就会由原来的1 500美元(息税前利润3 000美元–利息1 500美元),下降到只有500美元(息税前利润2 000美元–1 500美元),营业利润减少了1 000美元。也就是说,营业利润从3 000美元下降到2 000美元,下降幅度为1/3,会导致这个企业的净利润从1 500美元下滑到500美元,降幅为2/3,你会看到净利润的下滑幅度把营业利润的下滑幅度放大了1倍。这种净利润下滑幅度放大营业利润下滑幅度的效应,就是财务杠杆发生作用的结果

其它影响因素

管理层对存货、生产规模和资本投资的决策;技术进步(包括企业部门、同行业竞争对手,甚至其他竞争行业中的企业的技术进步);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的变化;行业以外,甚至企业界以外的外部因素的变化,比如天气、战争、时尚潮流。

投资人心理周期

投资人心理周期是本书我最喜欢的一个部分,这部分是干货最多的部分,让我能更有效的反思在2020年上半年的整个投资过程和行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心理与情绪周期

企业周期、金融周期、市场周期,在上行阶段大多都会走过头,不可避免地在下行阶段也往往会走过头。这种周期容易走过头的现象,都是投资人心理和情绪钟摆摆动过度造成的结果,很少有人总能够做到心情平和,不被情绪所困:大多数投资人的心理和情绪,是在错误的时候摆动到错误的位置。利好事件出现导致市场过度兴奋,因而他们纷纷买入,推高价格直至过高水平,这时大多数投资人却变得更加贪婪,还想进一步追高买入。相反,不利事件出现导致市场过度沮丧,因而他们纷纷卖出,压低价格直至过低水平,这时大多数投资人却会变得更加恐惧,还想进一步杀跌卖出。

  • 从贪婪到恐惧
  • 从乐观到悲观
  • 从风险忍受到风险规避
  • 从信任到怀疑
  • 从相信未来的价值,到坚持现在要有实实在在的价值
  • 从急于购买到恐慌卖出

投资人会在信任和怀疑之间摆动,一个极端是过度信任,执迷于未来盈利的可能性,另一个极端是过度怀疑,坚持一定要得到实实在在的有形价值——不是远在天边而是近在眼前的,不是未来得到而是现在得到的。有时候,通常是世界局势良好而且资产的市场价格正在上涨的时候,就算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那些利好故事被吹得再离谱,投资人都愿意全盘接受,尽管这些资产的价格已经上涨了很多,风险也提高了不少,但是投资人仍旧相信价格还会涨,宁愿承担高风险。于是他们高位追涨买入。但是当情形改变,变得糟糕的时候,他们会变得过度保守,更容易排斥看好未来的预测,即使这样的预测相当合理,他们也根本不会相信,完全拒绝买入。此举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市场价格已经下跌了。实际上,资产的价格更便宜了,未来赚钱的可能性反而增加了

偏听偏信的人

人总会一直坚持自己明显错误的决策,而不是承认错误,改变主意;人总会在吃大亏之后急于想要捞回损失,却亏得更多;人在预测错误之后只会给自己找理由,却死也不会承认自己的预测错了;如果得到的事实信息不符合自己的想法,人经常不是改变想法,而是改变信息、抵制信息、歪曲信息,甚至主动拒绝信息,联想到了达利欧的头脑极度开放,其实这段话给我震撼很大,其实人们往往是趋利避害的,人人都喜欢别人承认自己是对的,而这样的结果是自己的增长限度会越来越低,其实只有谦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改进,才是理智的做法,才能走的更长远。

卓越投资人的特点

卓越投资人的特征是成熟、理性、善于分析、客观、不受情绪左右,因此他们能够彻底地深入分析投资基本面和投资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每个潜在投资资产的内在价值

风险态度周期

风险的第一重含义,大家都比较好理解,所谓的高风险高收益,其实风险的第二重含义更加的重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条斜率【每单位风险收益值】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大家都逃离时,斜率增加,大家都入场时,斜率降低

信用风险与信用价差

现在让我们把信用风险考虑进来:“如果10年期国债付的利率是6%,我就不会买10年期的A级公司债券,除非买A级公司债券能保证得到7%的利率。”这里引入了信用价差的概念。信用价差就是企业债券收益率与剩余期限相同的国债收益率的差别。我们假设投资人想要拿到100个基点的利差,才愿意从国债转向公司债。如果所有投资人都是这么想的,那么这100个基点就成了企业债券的信用价差

横轴上每单位的距离变化,在竖轴上产生的距离变化。资本市场线的斜率反映的是,横轴上承受的风险每多增加一个单位,为此能够在竖轴上增加的收益数量。资本市场线的斜率就是现在市场风险规避程度的直接反映,斜率越大表明风险规避程度越高,斜率越小,风险规避程度越低

正确的风险应对姿势

逆向主义,就是和别人做的事相反,或者说“逆风行驶”“逆水行舟”,是投资成功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刚刚提到了资本市场线的斜率,了解了斜率的变化,所以正确的姿势就是斜率越高时越要入场,也就是别人都在逃离时入场!

错误的风险应对姿势

一种是过度风险容忍,通常发生在吹大泡沫的过程中,资本市场斜率变的平坦,每单位风险收益降低

  • 利好事件导致乐观主义程度提高;
  • 乐观程度提高,导致人们提高风险容忍度;
  • 风险容忍度提高,导致投资人降低风险溢价要求;
  • 要求的风险溢价降低,相当于对风险资产要求的收益率降低;
  • 对风险资产的收益率要求降低,导致其价格上涨;
  • 资产价格更高,导致资产风险水平更高(但是这也吸引了那些追涨杀跌的“动能交易者”追涨买入更多股票)。

一种是过度风险规避,通常发生在泡沫爆炸的过程中,资本市场斜率变的陡峭,每单位风险收益增加。当市场跌得很厉害,这些投资人亏得很厉害,心痛得很厉害,他们的想法完全变了。以前在牛市里顺风顺水时,他们的想法是投资无风险,轻松赚大钱。现在熊市来了,这些投资人的想法变成投资有风险,容易亏大钱,自己既然不懂投资,就不应该瞎折腾。这样的结果是,投资人的风险态度发生了一个180度大转变,从风险规避不足,变成风险规避过度。

  • 最近亏得很惨的痛苦经历,让投资人对未来的一切都持负面态度,他们变得倍加谨慎小心。
  • 因为投资人现在把投资和亏损联系在一起,而不是把投资和盈利联系在一起,这让他们的投资过程更加强调规避更大损失,而不关注抓住投资机会。
  • 投资人想要确保自己的假设足够保守,能够排除任何会带来失望的可能,他们现在开始运用极端的怀疑主义。他们发现,要识别,甚至想象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投资,是根本不可能的。
  • 因为他们觉得到处都有风险,所以即使对于现在已经是高得离谱的风险溢价,他们也还是觉得它不够高。
  • 他们变得毫无安全感。过去的过度风险容忍,让他们成了在牛市高点以过高价格买入资产的冤大头。现在他们高喊着要风险规避,这让他们在市场底部割肉卖出。即使不卖,他们也绝对不会买入。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对风险的感觉过于夸大了,资本市场线的斜率变得过度了

当然,过度风险容忍的时候损失了投资人的本金,过度风险规避的时候也会损失潜在收益。其实都是亏损,不过人们宁愿选择过度风险规避,因为没得到一块钱比丢了一块钱更让人痛苦。联想自己的投资行为,不正是这样么,被大V带着走,嗨。

市场周期

市场周期分为信贷周期、不良债权周期、房地产周期以及股市周期。由于不良债权周期和房地产周期参与度低,主要介绍信贷周期和股市周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信贷周期

“资本”是指企业筹集用来发展业务的所有资金。股东投入的资金被称为权益资本,俗称股本;向银行贷款或者发行债券借入的资金被称为债务资本,“信贷”指的就是这部分债务资本,也就是我们在企业周期中提到的财务杠杆。

信贷周期的重要性

信贷周期相当于企业发展的杠杆,对于投资者来说,也非常重要,影响着个人的投资收益

  • 1 资本或者信贷,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能否及时获得足够多的追加资本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和经济)的成长能力。如果资本市场关闭了,企业就很难筹集到资本来支持业务增长
  • 2,企业和个人必须获得资本,才能在现有债务到期时进行再融资,企业和个人必须获得资本,才能在现有债务到期时进行再融资。企业通常不会全部还清债务,大多数经济单位,比如政府和消费者,也不会全部还清债务。很多情况下,人们只需要把到期债务滚动融资就行了,其实就是借新债还旧债。但是如果企业到那个时候不能发行新债券,账上现有的旧债券又到期了,那么企业就要违约了,就会因此被迫进入破产程序。现在的信贷容易得到还是很难得到,决定企业在某时点能不能滚动再融资最重要的因素。很多企业的资产,本质上是长期资产(比如,建筑、机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信誉),但是企业通常通过发行短期债券来筹资购买这些长期资产双重杠杆。企业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短期债务的借款成本最低。所以这种“借短投长”的安排,在大多数时候都运作得很好,这时信贷市场是开放的,而且完整地发挥作用。这意味着企业在债务到期时很容易滚动再融资。但是在不容易流动的长期资产与短期债务之间进行错配,有很大隐患,一旦信贷周期掉头向下,导致到期债务不能再融资,这种错配就很容易引发危机。这种典型的错配,要是正好遇上金融市场收缩,通常就会引发惨烈的金融市场大崩盘。
  • 3,很多经济单位都依赖信贷市场才能顺利运行,而金融机构代表了其中一个特殊的、夸张的案例其实,金融机构做的业务就是交易资金,比如存款是以低利率买入资金,贷款是以高利率卖出资金,需要渠道进行融资,以保持资金交易业务顺畅进行。由于买进的资金期限和卖出的资金期限经常不匹配,经常会借短贷长,所以金融机构成为长短期错配规模最大的集中地,很可能会完全崩溃。你想想看,比如,银行吸收存款,存款客户随时有权取走存款,然后银行用这些存款资金去做房产抵押贷款,再过30年才能收回来这些贷出去的资金。如果有一天所有存款客户都慌了,都跑到银行要求取出存款资金(“银行挤兑”),那么银行会成什么样子?银行如果没有渠道进入信贷市场紧急融资(也没有政府救援),就肯定没有足够多的资金一下子兑付所有存款,因此也只能违约了,也就一下子倒闭了雷曼兄弟2008年的倒闭
  • 4,信贷市场发出的信号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信贷市场关闭会导致恐惧扩散,其影响远远超过企业现实情况的负面程度。困难情况会导致资本市场关闭,而资本市场关闭会对企业造成负面冲击(同样也会影响市场参与者对企业的看法)。这种“恶性循环”是大多数金融危机的一个组成部分。

信贷周期运行过程

信贷周期的运行有几种模式,信贷扩张期,信贷收缩期,我们要在信贷收缩期的拐点入场

个人觉得在经济基本面之上,企业盈利在波动,企业盈利之上,企业的杠杆也就是信贷也在波动,而投资人的心理和情绪以及信贷机构控制人的心理和情绪,融合在一起充当了又一个杠杆,导致大幅的上下波动,信贷扩张期的现象:

  • 经济进入一段繁荣时期;
  • 资本提供者生意兴隆,增加了他们的资本基础;
  • 因为坏消息稀少,贷款和投资的风险看起来已经缩小了;
  • 风险规避消失了;
  • 金融机构开始扩大业务,也就是提供更多的资本;
  • 金融机构竞争市场份额,为此不惜降低要求(比如,降低利率),降低贷款标准,为一个特定交易提供更多资本,而且放松贷款协议条款。在极端情况下,资本提供方融资给那些其实并不值得融资的借款人和项目。

信贷周期走到这步之后,上涨阶段结束,周期开始反转,慢涨急跌,信贷窗口砰的一下关闭了

  • 损失导致贷款人失去信心,变得畏缩戒备;
  • 风险意识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利率提高、信贷限制提高、合约条款要求提高
  • 能够借到的资本变得很少,信贷周期进入低谷区,只有质量最高的借款人才能借到资本;
  • 公司资金吃紧,变得渴望得到资本,借款人债务到期之后不能滚动融资,导致债券违约和企业破产;
  • 这个过程会助长和加强经济收缩。

当然,发展到极端的情况,过程会再次反转。因为发放贷款或者投资的竞争程度处于低点,可以要求高收益率,同时要求借款人有很高的信用评级。在信贷周期走到这个极端时,手上握有资本的逆向操作者,就会尝试出手发放贷款或者购买债券以追求高收益率。如此高的潜在收益率实在很诱惑人,于是开始有更多的资本进入。就这样,一波复苏就逐步得到燃料,并逐渐形成。这个时候就是入手的好时候,有点像18年底,到19年初的现象,房贷利率提高,股市也跌到了2600点以下

领悟市场传递的信息

资本市场传递的信息人们也很容易领会。一个紧张不安、小心谨慎的信贷市场,其产生的原因、导致的后果、暗示的真相,就是下面所列的这些事情:

  • 害怕亏钱;
  • 提高风险规避和怀疑主义;
  • 不愿意把钱贷出去,也不愿意把钱投资出去,不管机会有多么好;
  • 到处都缺资本;
  • 经济收缩和债务再融资困难;
  • 违约,破产,重组;
  • 资产价格低,潜在收益高,风险低,风险溢价过高。

以上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向我们指明这是一个投资的绝好时机,相反,一个慷慨的资本市场往往伴随着以下现象:

  • 害怕错过赚钱的机会;
  • 减少风险规避和怀疑主义(也相应减少尽职调查);
  • 数量过多的钱追逐数量过少的交易;
  • 愿意加大购买证券的数量;
  • 质量低的证券也愿意购买;
  • 资产价格高,潜在收益低,风险高,风险溢价微薄。

一看这份清单所列的因素,你就会明白,资本市场的过度慷慨起源于缺乏审慎,因此这时应该给投资人一个最明显的红色警告。资本市场窗口大开会出现在这个时候:市场都是好消息,资产价格上涨,乐观主义高涨,看起来一切皆有可能。但是,这种情况总会带来一大批不靠谱又定价过高的证券发行上市,导致企业债务水平过高而最终毁灭企业。

不良债权周期

能投资不良债权的是顶尖高手了,我们的日常中其实也遇不到这样的资产,也没有实力购买这些资产,其实说不良,也不一定是企业的业务不良,而是资产状况不良。不良债权投资基金所投资的企业,不是那些做得很好的企业,也不是那些有光明前景的高成长企业,一般投资的都是那些烂企业

  • 连发行在外的债务都无法按期还本付息,因而构成了债务违约
  • 投资的是认为有很大可能会债务违约的企业,这些企业要么正在走破产程序,要么正在走向破产。

这些投资的企业,一般来说并不是在业务运作上遇到了困难,只是因债务负担过重在财务上遇到了困难。因此属于好企业烂财务,也就是没有玩儿好财务杠杆的企业。

不良债权企业产生原因

一个因素是“不理智的信贷扩张”。比如玩儿生态的乐视,疯狂扩张门店的瑞幸,在一场衰退【造车、做空报告】中,衰退导致企业盈利下滑。而经济衰退和企业盈利下滑通常伴随着信贷短缺的出现,信贷窗口“砰”地猛然关闭,导致企业现有债务到期不能得到再融资,结果陷入违约。经常会有不利的外部事件发生,削弱投资人和贷款人的信心,破坏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上涨,从而进一步加剧这种信贷短缺,所以孙宏斌不一定是啥,很有可能是想通过收购抄底。

周期的相互作用

不良债权市场投资机会的起伏,都来源于其他周期的相互作用。这些周期包括经济周期、投资人心理周期、风险态度周期、信贷周期

  • 经济周期,影响投资人心理、企业盈利能力、违约发生率。
  • 投资人心理周期,推动信贷市场情况起伏波动,推动投资人贷款、买进和卖出的意愿起伏波动。
  • 投资人对待风险态度的周期,在周期顶部时,会有利于不良债券顺利发行,在周期底部时,会拒绝为企业到期债务再融资提供资本。
  • 信贷周期有两个深远影响:一是影响企业债务到期获得再融资的难易程度;二是影响未来债券发行人受到严格信用标准审核的程度。

很多种位于底层的周期都会影响不良债权市场,因此不良债权市场远远不是与其他周期分离的,也不是与其他周期隔绝的。正如我前面所说过的,这些周期自身都会起伏;每个周期都会引发其他周期起伏;每个周期都受到其他周期起伏的影响。但是它们综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结果是,一个上升和下降幅度巨大的不良债权周期,其波动幅度远远超过位于其底层的其他周期

房地产周期

同不良债权周期一样,房地产周期对我们的普通人而言不是那么重要,因为没有足够数目的资金去进行房地产的投资。房地产周期也包括大多数金融周期共同具有的组成要素,但是房地产周期还包括一个要素,其他周期都不具备,这个特殊的要素就是房地产开发周期很长。所以事实上房地产投资风险更大。

更大幅度的波动

房地产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会周期性地起伏,但是房地产市场的周期由于特殊因素的作用,其波动幅度会更大:

  • 从项目初步设想到项目建成销售,其间有一段长达数年的交付时间
  • 房地产开发商一般都会使用极高的财务杠杆
  • 房地产供给通常弹性很小,不能根据需求波动快速地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制造商一看他们的产品市场需求萎缩,可以马上采取措施减少生产,比如减少轮班,从三班倒变成两班倒,遣散部分员工。但是房地产行业做不到,比如你是房东、酒店老板或者房地产开发商,遇到需求短缺,想要调整减少自己拥有的营业面积,那可就难多了)

所以很有可能市场一片向好的时候盖房子,等到盖好的时候已经人满为患了,在中国,我还要在作者提到的这些之上加一个:房地产受政策影响特别大

注意房地产的周期

作者在书中提到,美国也有过房地产泡沫爆炸的时候,当时美国年轻人都愿意租房子,媒体也到处宣扬这种观点,几乎没人会认为房子还会涨价了,然而事实上,又一个十年过去后,房地产又迎来了春天,我们现在不也一样,大家都在说房子以后会越来越不值钱,所以我想提醒自己,房地产也有周期!并且个人估计,疫情以及疫情后的一两年之内,房地产会到达谷底,随后触底反弹,当然因为政策稳着,并且现有杠杆的确过高,之后的反弹也会是温和缓慢的反弹,所以有机会我会在这两年之内买房。【2020.5.31,2年后回来看会不会被打脸】

股市周期

重点来了,股市周期,所有周期作用的结果周期!

股市周期的特点

市周期是最重要的市场周期,甚至我们平常所说的市场指的就是股市。,股市周期有三个特点:

  • 第一个特点,从多层次组成来看,股市周期集所有其他周期于一身,再加上随机性的影响,形成了股市的波动周期,而且股市周期既受其他周期影响,也影响其他周期。简单地说,基本面加上心理面决定市场面。而市场面反过来影响基本面和心理面。
  • 第二个特点,从波动幅度来看,价格会大偏离,因为投资人不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的心理和情绪会大幅波动,所以资产的买卖价格会大幅偏离价值,投资的机会即在于此,投资的风险也在于此
  • 第三个特点,从过程来看,大牛市和大熊市都有三个阶段

股市周期起伏的原因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心理面和基本面的交叉影响,第二个也就是我最想强调的,作者反复强调的,本书最大的价值:投资人情绪的摇摆:

  • 投资人有三种心理倾向:用歪曲的眼光看待当前的事实,有选择性地感知,带有偏见地解读
  • 人都有一些怪癖似的心理误区。比如确认偏误,接受那些能符合他们说法的证据,抛弃那些不符合他们说法的证据;再比如非线性效用误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亏损1美元的痛苦感,大大超过赚1美元的幸福感(也大大超过现在放弃未来潜在的1美元盈利的痛苦感)。
  • 投资人在经济繁荣时期容易过度轻信,对那些高得离谱的盈利预期神话也会信以为真,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又容易过度怀疑,拒绝所有盈利的可能性,对那些非常靠谱的盈利机会也会因不信任而拒绝。
  • 投资人的天性就是在风险容忍和风险规避之间来回摆动,导致他们对作为风险补偿的风险溢价的要求也随之来回摆动。
  • 投资人会有羊群行为,一方面因为要和别人做的事保持一致的心理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因为和别人持仓不一样的操作难度很大。
  • 有件事会让你心里感到极不舒服,就是看到别人赚了大钱,做的却是你拒绝做的那种事情。【血淋淋的事实摆在眼前】,因此,投资人本来一直拒绝参与资产泡沫,却往往最终还是屈服了,因为他们实在顶不住压力了,举起白旗,宣布投降,于是也跳入了泡沫,开始买入(甚至即使,不,准确地说是因为,作为泡沫题材的资产价格的上涨幅度已经很大了)。
  • 投资人还有一种相应的倾向是,往往会放弃现在不流行而且现在看起来不成功的投资,不管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投资多么明智。
  • 最终,其实投资都是和钱有关的,而钱会引发强烈的感情因素,比如,投资人贪婪地想要得到更多钱,嫉妒别人赚的钱多,害怕自己会亏钱

贪婪与恐惧,信任与怀疑,摇摆而不坚定!

牛熊三阶段

牛市三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开始向好。【可以看看我手绘的图】

  • 第一阶段,只有少数特别有洞察力的人相信,基本面情况将会好转;牛市第一阶段,尽管存在基本面改善的可能性,但是大多数投资人不具备这样的洞察力,也就不会珍惜其蕴藏的投资良机,他们看不出来证券价格里面包含的乐观主义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暴跌过程中
  • 第二阶段,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基本面情况确实好转了;通常情况下,第二阶段发生在股市大崩盘、股价一路暴跌之后,这一波暴跌彻底摧毁了股价,同样也彻底摧毁了投资人的心理,让投资人像羊群一样对股市由爱转恨,投资人亏了大钱之后,发誓从此永远离开股市,此生再也不碰股票了【暴跌之后
  • 第三阶段,每个人都得出结论,基本面情况将会变得更好,而且永远只会更好。牛市最后一个阶段,情况正好和第一阶段的相反。基本面的事情发展顺利,而且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已经强烈地反映在资产价格上了。这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的情绪,投资人简单地推论基本面改善将会持续直到永远,对未来非常乐观,因此把买入报价提升到很高水平【上涨一段时间并且持续上涨

熊市三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一片开始转跌。

  • 第一阶段,只有少数深谋远虑的投资人才能意识到,尽管形势一片大好,市场面普遍被乐观看涨,但是基本面肯定不会一直顺风顺水;【暴涨过程中
  • 第二阶段,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基本面正在越变越糟;【暴涨过后,增长缓慢
  • 第三阶段,每个人都相信基本面只会变得越来越糟。【开始暴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投降的投资人【包括我自己】

在牛市或者熊市,第一阶段,大多数投资人都克制自己(按照定义)不去参与只有少数人才做的事。这也许因为他们无识无胆无勇:

  • 一是无见识,他们缺乏这种行为背后的远见卓识;
  • 二是无胆识,他们缺乏那种过人的胆量,不等到事情得到证明,变得清清楚楚,引得大家蜂拥而至时,就不会出手;
  • 三是无勇气,他们缺乏足够的勇气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他们不敢做一个不与众人保持一致的逆向行动之人。

很多人都错过了牛市第一阶段,先人一步买入的赚钱机会,或者错过了熊市第一阶段,先人一步卖出保住胜利果实的机会。这需要你有胆有识才行,既要看得准,又要出手狠。投资人会继续抵抗,而这时市场趋势已经形成,正在积聚前进的动力。等到市场的走势形成一股潮流时,这些投资人也还是不愿意加入进来。他们简直有钢铁般的意志,坚决拒绝跟风。在牛市第二阶段,那些看涨的投资人纷纷跟风买入,推动有些品种大涨或者有些板块大涨或者整个市场大涨,但这些投资人就是不跟风买入;在熊市第二阶段,很多投资人跟风卖出,导致价格低于内在价值,这些投资人还是拒绝跟风卖出。

但是大多数投资人最终还是投降了。可能只是因为坚持得太久,意志力都被耗尽了,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到牛市第三阶段,他们看到股价一路涨上来,涨了2倍,涨了3倍,别人跟风买入的股票都赚大钱了,自己却一只股也没买,心里嫉妒别人赚大钱,痛恨自己看走眼不敢买。或者到熊市第三阶段,他们看到自己股票的市值跌了一半,看着那些已经提前卖出的人站在河边分毫无损,心里别提多么嫉妒了,痛恨自己太愚蠢,当时完全想错了,没有跟着其他人早点儿卖出离场。他们内心越是嫉妒别人,越是痛恨自己,自信心就越会慢慢地消失,意志力也会慢慢地变得消沉,最后他们放弃抵抗了。。

这些投降派,第一阶段该做的正确的事,等到第三阶段再去做时,却是错上加错了。牛市第一阶段,他们应该及早低位买进,却一直坚持不买进,此时所犯的错误在于该买时不敢买;抗到牛市第三阶段,他们实在抗不住了,投降了,也跟风买入,可是这时买入却成了错误,其错误在于不该买时却买了。熊市第一阶段,他们应该及早高位抛出,却不愿意抛,其错误在于该卖出时不愿意卖;就这样一直坚持不卖出,抗到熊市第三阶段,他们实在抗不住了,投降了,也跟风割肉卖出了,可是这时卖出却变成了错误,其错误在于不该卖时却卖了。在周期波动期间,投降这种行为特别有杀伤力。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反面案例,它告诉我们,心理因素导致的投资错误所造成的最悲惨的结果能坏到什么程度——不但能杀死你的钱,而且能杀死你的心

泡沫与暴跌的形成过程

泡沫的形成过程,虽然和前面所述的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描述的更具体,我觉得有必要贴出来。

  • 经济增长,经济数据都利好,
  • 企业盈利增长,高于预期;
  • 媒体刊登的只有好消息;
  • 证券市场走强;
  • 投资人变得更加自信,更加乐观;
  • 大家认为,风险非常少见,就是有风险也是良性的,不会有大害;
  • 投资人认为,承受高风险是赚钱的必经之路,高风险才能带来高收益;
  • 贪婪驱动投资人的行为;
  • 投资机会的需求,远远超过供给;
  • 资产价格上涨,超过内在价值;
  • 资本市场大门敞开,发行证券融资很容易,债务到期滚动融资很容易;
  • 违约出现得很少;
  • 投资人的怀疑程度降到低点,而信任程度升到高点,意味着有风险的交易也能达成;
  • 没有人能想象事情会出错,没有什么有利的发展变化看起来是不可能的,一切好事皆有可能
  • 每个人都想当然地认为,事情会永远变得更好;
  • 投资人忽视损失的可能性,只担心错失机会;
  • 投资人忽视损失的可能性,只担心错失机会;
  • 没有人能想到有什么理由要卖出,也没有人被迫要卖出;
  • 买进的人数超过卖出的人数;
  • 市场小幅下跌,投资人不但不生气,而且很高兴,正好逢低买入
  • 股价创出新高;
  • 媒体欢呼庆祝股价创出新高
  • 投资人变得盲目兴奋,无忧无虑;
  • 持有股票的人自己都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怎么这么聪明,及时追涨买入,一下子赚了这么多,在高兴之余,他们可能还会买入更多;
  • 那些一直站在旁边只敢看不敢买的人,看着朋友发大财,后悔死了,最终他们投降了,也跟风追涨买入;
  • 预期收益降到低点,甚至是负的;
  • 风险升到高点;
  • 投资人应该忘记错失机会,应该只担心亏损;

暴涨即将结束的时候,是时候要非常谨慎小心了 ,暴跌的形成过程:

  • 经济增长放缓,报告数据都是不利的;
  • 企业盈利持平或者下跌,且低于预期;
  • 媒体报道的都是坏消息;
  • 证券市场疲软;
  • 投资人变得担心和沮丧;
  • 大家觉得到处都是风险;
  • 投资人觉得,承担风险一点儿好处也没有,不会让他们赚钱,只会让他们亏钱;
  • 恐惧主导了投资人的心理;
  • 市场上证券的需求低于供给;
  • 资产价格跌到内在价值以下;
  • 资本市场大门“砰”地猛然关闭,想要通过发行证券融资非常困难,通过债务到期滚动融资也很困难;
  • 债务违约率飙升;
  • 投资人的怀疑程度升到高点,信任程度降到低点,意味着只有非常安全的交易才能达成,甚至任何交易都达不成; 没有人考虑情况可能出现改善,任何负面的结果都有可能发生,一切坏事皆有可能;
  • 每个人都想当然地认为,情况永远只会变得更加糟糕
  • 投资人忽视赚钱机会的可能性,唯一担心的就是会亏钱;
  • 没有人能想到值得买入的理由;
  • 卖出的人数超过了买进的人数;
  • “不要去抓跌落的小刀”取代“逢低买入”;
  • 价格创出新低;
  • 媒体关注这种令人沮丧的趋势;
  • 投资人变得沮丧和恐慌;
  • 持有证券的投资人觉得自己好傻,幻想破灭了,亏了之后他们才明白,自己当初做这笔投资时所想的那些理由,其实自己并不是真正明白;
  • 那些一直拒绝跟风追涨买入的人,特别是那些卖掉股票的人,觉得自己当初的判断得到了市场验证,自己一直不买简直太英明了;
  • 那些本来持有股票的人放弃了,以令人沮丧的价格割肉卖出,结果雪上加霜,让股价进一步螺旋式下跌;
  • 大跌之后,股价蕴含的预期收益率高到了天上; 风险很低;
  • 投资人应该忘记亏钱的风险,只应担心错过赚钱的机会;

暴跌即将结束的时候,进攻型投资的时刻到了。市场给我上了一课,学费是本金亏损1000,实际上是利润亏损8000,一个没有经验的菜鸟投资人,第一次经历一波上升的市场周期。这个过程一开始看起来是合乎逻辑的,利好因素一个接一个,形成大牛市甚至泡沫。然而事实真相是,这么多好消息,这么乐观的预期,最终投资却以亏损告终,这肯定会让投资新手感到非常吃惊。当然,对于那些不懂投资的门外汉来说,他们的投资以这样的悲惨结局收场,其实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如果这个建立在错误判断基础上的过程没有走到极端,市场就不会上涨到牛市的最高点,这个最高点同时也是市场反转下跌的起点,没有这个起点,市场也就不会跌到熊市的最低点,而熊市的最低点也是反弹上涨的起点

如何应对周期

前面用2万字左右的篇幅介绍了周期的基本特点和常见的九大周期,接下来就是硬菜了,如何来应对周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应对市场周期

1,明确所处周期位置, 2不要预测底部,左侧买入法。

明确所处周期位置

应对市场周期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判断所处的周期位置,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1 查看估值指标变化,那些助推市场大涨的因素,都从估值指标上反映出来了:股票的市盈率、债券的收益率、房地产的资本化率和收购的现金流倍数。这些估值指标大幅上升,明显高于历史正常水平。所有这些指标都是潜在收益率降低的先行指标。市场崩盘导致资产价格大跌,估值水平跌到低点,情况和牛市正好相反。这些因素都能被观察到,也能做量化分析
  • 2 观察投资人的情绪,投资人小心谨慎地操作,显示出风险规避的态度,充满怀疑主义,抑制乐观情绪。在这个时候,证券价格倾向于合理反映其内在价值水平,由此让证券市场变成一个安全、正常的地方。相反,投资人如果变得非常兴奋狂热,过度热衷于追涨买入,就会推动市场价格大涨,达到过高估值的危险水平。而投资人在沮丧失望的时候,就会恐慌性地抛售卖出,价格就会暴跌,跌到过低估值的水平

综合以上两点,可以形成一张观察指标图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发现大多数都在左边那一栏,那么赶紧捂紧钱包。自我感觉现在处于【牛市的第二阶段】刚刚经历过暴跌,并且政策开始释放利好,报复性消费即将来临。但是也不是很确定,由于自己手头的这些钱比较重要,还是留着观望一个小周期看看吧。

不要预测底部

不要有确认底部后再开始买入的想法:

  • 第一,我们根本没有办法知道市场已经到了底部。
  • 第二,通常只有在市场下滑的时候,我们想要买的东西才能买得最多,因为这个时候,卖方才会在实在扛不下去了的时候宣布投降,大量低价割肉卖出,有人大量卖出,你才有机会大量买入。与此同时,那些不愿意“抓住跌落的小刀”的人都躲到一边,不敢出手。没有人跟你抢着买,你才能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但是一旦市场跌到了底部,下跌停止了,按照定义,这个时候就没有卖家在卖出了,此后市场会迎来一波反弹,那就是买方主导的市场了【竞争加大】。

投资策略

第一点就是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买入,也就是市盈率低的时候买,第二点就是,大胆买并且坚定的持有,越跌越买。第三点就是,耐心等待市场回归价值,市场会最终证明你的估值是对的。

同时需要注意:千万不要割肉,周期的一波下跌会让你的账面出现亏损,只是账面上一时的浮亏,并不是致命的永久性亏损。你只要能够一直持有,直到周期走到上升阶段,就能享受到大幅反弹的收益了,原来账面上的亏损也能弥补回来了。但是你如果在市场跌到底部时卖出了,就把一个周期向下波动所造成的账面浮亏变成了永久性的损失,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我就做了这种事】,还有就是千万不要满仓干,要在财务上有资本,在需要时能追加保证金甚至补仓。

市场周期与投资布局

投资成功有三要素:激进买入、选择时机、操作技能。如果你选择对了合适的时机,又能足够激进地买入,那么即便没有太多操作技巧,也照样能成功。市场很难战胜,只能想办法增加我们的赢面

三对要素

分别是周期定位与资产选择激进和保守、技能和运气

周期定位与资产选择

较好的市场环境是:

  • 经济周期和企业盈利周期都处于上升阶段,而且已经或者可能会达到甚至超过人们的预期;
  • 投资的心理和风险态度是沮丧的(或者至少是清醒的),而不是过热的;
  • 因此资产价格相对于其内在价值而言是适中的,或者是偏低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在召唤你激进地投资。于是你加大投资仓位,提高投资组合的收益预期,提高组合贝塔值,即市场敏感度进攻组合

较差的市场环境是:

  • 周期定位情况不妙,经济增长乏力,投资人心理过度乐观,因而资产价格过高。这意味着你应该更偏重防守。防守组合

激进和保守

激进,增加风险:把你的资本更多地置于风险之下;持有质量更低的资产;所做投资的业绩表现,更加依赖于出现有利的宏观结果;以及(或者)利用财务杠杆、高贝塔值,即对市场波动更敏感的资产和战略。

保守,减少风险:投资的资本更少,而持有的现金更多;强调重视资产要更加安全;买入那些在没有出现繁荣和牛市时,相对而言市场表现更好的防御性资产;以及(或者)避开财务杠杆和高贝塔值。

技能和运气

技能,有能力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以保持平衡(尽管不能每次都正确),这要通过一个可重复的智力过程,而且要基于对未来的合理假设。现在这个要素有了一个为大家所熟知的学术名称:阿尔法。(6)

运气,在很多情况下,技能和合理的假设都不起作用了,我们就只能靠运气了。也就是说,随机性对事件的影响大于理性的过程,不管是“运气好”还是“运气不好”,它们都是运气。

应对周期的局限性

说了这么多,作者最后谈到:其实我们知道我们只能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关于未来,我们所知道的不过是概率而已。知道概率,能帮助我们把对未来判断的准确程度提高到高于整体平均水平。但是有一点很关键:我们知道事件发生的概率,并非代表我们精确地知道什么事件会发生。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到市场的走向以及准确定位周期,在极端情况定位极端情况比较容易,举个例子:极端好:A股5000点,极端差:美股触发熔断【感觉自己真的丢了一个天大的机会,怎么没有早点儿读这本书呢】

思考人性:成功的周期

乍富的人不能长久,出名早的人很少能一直出名。成功让人骄傲,骄傲让人自大,然后变得太过自信,趾高气扬,而不再自律,不再刻苦努力……因此不再具备成功的必备要素,他们也就不再成功了,其实这本书不光是经济上,从人生哲理上也会对我们有所警示,中国古语,登高必跌重,所以保持谦虚和兼容并包,能客观上让自己的上升和下降都保持平缓,不至于剧烈震荡,所谓胜不骄败不馁。如果你能耐心读到这里,兄弟,希望能与你共勉。

周期的未来

“这次不一样”,是投资世界最危险的5个字,特别是在市场价格走到历史上极端估值水平时就更加危险,可是这个时候说“这次不一样”的人特别多,只要有人参与,周期就永远存在,经济就永远波动。只不过这些周期太过漫长,并且每次换不一样的皮囊出现,你很难看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虽然现在没有一定的资金储备和实战经验,但是仍然深信,万事有备而战,方可从容,所以先做好知识储备,等到合适的时机来临时就有备无患啦,况且,学习使人快落嘛,一起学习更快落hhhhh。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inat_33087001/article/details/10645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