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读书#14 - 彷徨之刃

image

题图:Skitterphoto 来自pixabay

东野圭吾虽然有着“推理天王”的美誉,但我觉得他的很多作品更多的是描述犯罪心理,而且他也在进行多方位的探索,比如《变身》探讨的是现代医学发展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虚无的十字架》探讨的是需不需要废除死刑,本文着重介绍的《彷徨之刃》则是探讨少年法的弊端。

image

《彷徨之刃》这本书,情节实际上很简单,讲述的是一位父亲在目睹女儿被蹂躏的录像带后,深知现有的少年法无法惩戒罪犯,于是自行寻仇报复。在作品比较前面的部分,这位父亲就已经手刃了罪犯之一,而且案情在一开始就交代了。但作者是写推理探案小说的老手,自然会留下伏笔,那个神秘的电话到底是谁打的?这位父亲是否能赶在警察之前找到另一名罪犯并复仇?作者运用着娴熟的手法,不紧不慢的将追捕过程向前推进,没有特别的高潮,但也没有拖沓,让读者欲罢不能。

显然这本书不能简单归为推理探案一类,更多的是引发读者的思考:什么是法律,法律是不是也有明显的漏洞?某些法律,是否在某种意义上鼓励了犯罪?书中的人物(包括警察、父亲长峰、和佳子等)都有着矛盾的心理,一方面认为罪犯无可救药,现有的法律无法惩戒罪犯,一方面又希望遵守法律。书中的疑问:少年法到底保护受害者还是罪犯呢?估计作者也说不清楚,所以最后的结局:长峰被警察打死、菅野快儿被警察抓住 就不奇怪了。我想这也是作者的一个妥协,如果两名罪犯都被这位父亲杀掉,这本书的争议可能会太大。书中的另一名人物和佳子的心理也非常奇怪,一方面她很同情长峰,能理解长峰的心情,并在复仇过程中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但最后时刻,她又阻止了长峰的复仇。

书中一直留着一个悬念,那个神秘的告密者到底是谁?估计很多读者一直认为是中井诚吧,直到最后才将谜底揭晓,原来是警察久冢,这也是作者使的一个小手段。久冢最后的一番话:“警察到底是什么呢?是站在正义的那一边吗?不是,只是逮捕犯了法的人而已。警察并不保护市民,要保护的是法律,为防止法律受到破坏,拼命东奔西跑。但法律是绝对正确的吗?如果绝对正确,为什么又要频频修改?法律并不完善。为保护不完善的法律,警察就可以为所欲为吗?践踏他人的心也无所谓吗?警察证件我拿了这么久,其实什么也没学会。”是否似成相识?其实在香港警匪片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情节,警察辛辛苦苦追捕到的罪犯,明知有罪,可经过审判,无罪释放,最后通过非法律手段干掉坏人。

小说之外的思考

看了一些日本的作品,其实心里还是有一些迷惑的,日本人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性格?

在我们的印象中,日本人应该是对性非常开放的,这是从岛国流出的大量A片推导出的。但在东野圭吾的笔下,日本人的性观念还是相当保守的,比如《白夜行》、《彷徨之刃》等书,都有女生遭遇侵犯,但当事人和家长都选择了隐忍,不敢让别人知道。《彷徨之刃》中甚至写了一位因此而自杀。

到日本去旅游的中国人,都对日本人的和气、友善、遵纪守法印象深刻,由此推理,日本的教育应该也是非常温和的。但在东野圭吾的多部作品中均有校园欺凌的描写,在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也有谈及,感觉比中国的校园霸凌还要严重。如果说日本人都是和善的,那怎么产生出校园欺凌的呢?

其它读书笔记

  1. 每周读书#13 -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2. 每周读书#12 - 秘密
  3. 每周读书#11 - 等一朵花开

image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ogoweb/article/details/80444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