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告系统设计谈起

源于我的知识星球的一个问题,有读者咨询如何成为广告系统的产品经理,以及如何理解广告产品。

恰好我以前有过一段时间的类似工作经历,想想这个话题有点大,觉得还是写一篇文章比较好。

今天文章有点长,铺垫内容过多,提前说明一下,如果对您的工作没有帮助,我先表达一下歉意。

产品经理似乎是个门槛非常低的行业,很多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人,因为觉得自己学研发很吃力,就想去找个产品经理工作。这样的年轻人特别多,但实际上,入门门槛越低的领域,竞争越激烈,那么想要上升到一定的位置,也就越难。

我曾经做过产品经理,但坦白说,表现平平,实在算不上优秀,比较幸运的是,我共事过国内最顶尖的产品经理或者说产品天才,比如俞军老师,比如李兴平,这也是我敢大言不惭做分享的底气所在。

那么回到今天主题,广告系统,比如百度凤巢,比如百度联盟,CPRO(主题联盟广告),比如腾讯广点通,比如阿里的直通车,阿里妈妈联盟,比如字节跳动的巨量引擎,或者穿山甲系统,以及诸如Facebook的广告系统,或者第三方的如多盟广告系统等等。因为以前我在百度商业产品部混过几年饭吃,还做过百度Cpro的第一任产品经理。所以多少有点发言权。

那么先说一些基本概念,所有产品经理,无论是广告系统,还是用户系统,所有产品经理,在进行产品设计,规划之前,必须明确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目标;第二个概念,资源。

什么是目标,你必须要非常到位的清楚。

广告系统,目标不就是赚钱么,这不是废话么,但这是很泛的目标,具体到不同产品,当然还有不同的具体目标,比如百度有凤巢,也有联盟广告。阿里有直通车,也有阿里妈妈,不同产品的侧重点不同;而且,就算是赚钱,也要区分,赚谁的钱,赚怎样的钱,是赚长钱,还是赚快钱,是赚用户的钱,还是在赚客户的钱,别人给你钱的目标是什么,你能不能完成别人的目标,这对产品设计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这还是产品平台的目标,你去一个大公司,你可能只能参与其中很小的一个模块,这时候,目标就更需要细化和具体,你这个模块,在整个产品体系里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务必要搞清楚,才能开始工作。

听上去都是废话,但很多人入职干活,浑浑噩噩,老板要什么我就鼓捣什么,做了半天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这就很容易出现理解歧义,导致大量的无效工作。

第二个概念,其实也很重要,资源。

你能操纵什么资源,有多少资源支持你去实现目标。很多人以为大公司的资源是无尽的,实际上细分到具体产品具体模块,资源可能非常有限。

我说我是百度cpro第一任产品经理,当时我的资源是什么,说来惭愧,半个程序员,因为程序员还有其他工作任务,这只是他的半个工作任务,所以有些需求,必须采用最小成本的方式来解决。后来这个程序员作为技术合伙人参与创建了多盟,公司卖掉后实现了财务自由,这是后话。

你必须在自己所能掌握的资源内,尽可能去实现目标。

很多产品经理事情没做好抱怨,老板资源给的不够,如果能多一些资源,就能如何如何,我就觉得这种都很扯,要不你努力说服老板争取资源,要不你用现有的资源把事情做漂亮,资源不足其实很多是能力不足的借口。

俞军老师一直强调给产品做减法,还有李兴平,20年前,在梅州兴宁县城里做出那么多牛逼的网站,没有什么技术资源,也没有投资商,就自己带着几个没什么学历的人鼓捣出来的。有什么资源用什么资源,没有资源就规避,很现实,不纠结。没有说投资商资金要到位,程序员要到位,就差什么这个那个了,哪那么多要求。当然后来有资本了,可以换一些打法了,那是后话。但基于手里的资源做事情,是很重要的。

很多入门的产品经理,思维爱发散,产品文档各种功能堆砌,特性描述一大坨,觉得自己简直是天才,然后执行不下去,要不技术达不到诉求,要不人力资源跟不上,要不运营预算超标,要不直接被上司否决掉,然后各种吐槽,公司不行,老板不行,按照自己的想法早就如何如何了,净是一厢情愿。

有限资源可以让你更清醒,知道什么才是核心,是重点,不要觉得文档越复杂越好,功能越多越好,百度贴吧的第一版MRD据说只有一两页而已。

理解了目标,清醒认识到资源,我们往下说,产品设计的架构是什么。

角色

什么是角色,比如联盟系统,一种是联盟成员角色,通过放置代码,获取广告分成或佣金。一种是广告主角色,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广告策略进行投放,并控制预算和优化回报。那么是不是只有这两种,当然不是,还有客服角色,当处理广告主投诉的时候,或者帮助广告主维护账户的时候,对广告主具有一定的查阅和操作权限。还有数据分析角色,需要监控分析整个系统的运营健康情况,以及不断地寻找可能的优化点和问题点。以及超级管理员角色,比如紧急处理一些特殊情况,通常是公司的风控负责人,或者一些市场业务的负责人。比如当年我同时兼任反欺诈点击负责人,就会有一些超级权限,可以随时查封一些欺诈点击的联盟会员,并冻结他们收入。

系统中,你要理解不同角色的定义,和他们在系统中的目标,对,不同的角色目标是不一致的,很多时候你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平衡这些目标。

还是联盟系统,联盟成员的目标是多从你这里赚钱;广告主的目标是提升投放的回报率,也就是花尽可能少的钱获得更好的效果,而平台的目标是,尽可能让整体流量变现效率提升。大家的目标甚至会有冲突,但你要知道这是一个平衡游戏,联盟成员觉得收益低就会离开你的联盟,去找别家,广告主如果觉得变现效率差也会选择其他联盟,而你平台如果无法兼顾他们的诉求,那么就会面临严重的流量和投放预算的流失。这事,真的不容易。

交互视图

不同角色,能看到怎样的交互视图,比如登录,进入主页面,比如设置新的策略,比如查询报告,比如获得分销代码,等等。交互视图是产品设计的核心,交互视图的友好性是很大的话题,可能无法展开。

那我就说一点,优秀的产品设计者,你用他的产品的时候,可能也不会觉得有多少惊喜,多了不起,好像也就那样,平平淡淡。但等你换了别人的产品,你才会明白过来,哇靠,怎么设计的这么别扭,怎么功能这么复杂,怎么用起来这么容易失误,这时候,你才会怀念,人家那个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产品,才是真正优秀的产品。

交互视图里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细节是文案,以前有这样的案例,早期支付宝优化调整,修改了一点付款时的文案,用户的支付完成率就提升了几个点,那么这几个点放现在可就是天文数字了。

操作逻辑

在不同的视图中,存在怎样的操作逻辑,比如你点击某个链接会怎样,你选择某个选项会怎样,你双手同时缩放会怎样,你鼠标滑过会怎样,这都是操作逻辑,交互视图+操作逻辑,是完整的操作体验。

操作逻辑,也是有非常多值得展开的点,但今天也无法展开,只说一句旧文提过的,不要挑战用户预期。

用户对每个操作是有预判的,我点击下单应该是什么,我点击取消应该是什么,我按照选择条件搜索的时候应该出什么,先做到满足用户预期,之后可以额外给一些用户小惊喜,但如果不满足用户预期,然后盲目以为自己准备了惊喜给用户,很可能带给用户的是惊吓。

数据逻辑

这是最具挑战性的内容,但很多时候也是最容易被产品经理疏忽的内容。

比如交互视图中,有一列内容相关推荐,那么问题来了,相关推荐这个内容产生的数据逻辑是什么。

比如广告主设置了一个策略,叫做按照用户兴趣投放,那么用户兴趣投放的数据逻辑是什么,如果存在多个广告主选择了同样的兴趣,投放过程中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广告出现。

数据逻辑很多时候是需要技术人员实现,毕竟产品人员缺乏算法基础,但产品人员必须与技术人员频繁有效的沟通,最重要的不是干预算法,而是让研发人员正确理解数据逻辑的目标。

产品人员应该制定的是数据逻辑的考核标准,比如研发你可以自由发挥,但我要做上线后的评测,我评测的时候,关注的数据指标是什么,比如灰度测试,数据指标比原有策略有提升,说明你的新策略是对的,数据指标没有提升,说明新策略不对,那么就不能升级。

这个考核标准,产品人员要心理有数,而且需要不断地分析一些坏案例,看看标准是不是也存在问题。

以上,说的还主要是作为泛泛产品人员,需要理清的产品设计逻辑,基本的工作目标和范畴,其实有篇旧文“产品与技术的沟通”提了很多,我也懒得翻旧文了,索性重新整理一下。

下面呢说具体的广告系统设计的产品经理,是怎样工作的。

1、理解不同角色的目标。

以搜索广告为例

用户,对搜索结果的满意度,点击率。以及对搜索引擎的持续信任感。

客户,实现有效的投放回报。

企业平台,实现流量变现效率最大化,同时兼顾业务可持续性。

内部客服,对客户的有效管理,对投诉的快速响应,以及防范客服的滥用职权。

内部数据分析,快速定位意外事件及问题;有效分析业务风险和潜在优化点。

风控和安全管理,紧急处置能力,快速并灵活的数据调用及分析能力。

以联盟广告为例

流量主,实现流量收益转化价值。

广告主,实现有效的投放回报。

企业平台,实现流量变现效率最大化,同时兼顾业务可持续性。

内部客服,可能又要细分客户客服和流量主客服

内部数据分析,同上

风控,同上

特别要强调业务可持续性,涸泽而渔的方式是务必要谨慎的。而且风控诉求也是非常强的,无论是流量主,还是广告主,都可能存在各种不当手段获利。流量主很多人都能理解,比如点击作弊,比如归因劫持,为了赚钱么,广告主呢?很多人不知道,当年我负责百度反欺诈点击的时候,广告主之间的恶性竞争所引发的欺诈点击,并不比比流量主获利所引发的规模小。那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是风控绕过机制,这都有产业链了,比如如何把骗子广告发布到正规媒体上。做海外投放的老手知道个名词,cloak,这个市场规模多大,我不能讲的,讲了会挨揍的。

所以广告系统,涉及风控环节,全是老司机,比如北冥乘海生这样的,半佛仙人这样的,都是老司机的典范。你傻白甜去干这个,分分钟被各种撸死。那怎么办,跟公司里这方面的老司机多聊天,拜师,然后多通过日志分析去找那些钻漏洞的行为,反推其方法,一点点磨练。

我讲真一句,如果你成为这方面老司机,对各种流量作弊和撸羊毛招法一清二楚,你绝对是职场的香饽饽。就算你不想混职场了,想赚钱也是分分钟的事情,当然,这事就不能鼓励了,你懂的。

所以当你成为产品经理的时候,你第一件事情其实是多去沟通,和业务部门多沟通,要深度沟通,不是听几句需求就自以为理解了,要追着他们很多细节去死抠,理解他们业务的目标,难点和风险。此外和客户沟通,和用户沟通,和风控团队老司机沟通,当然,还要找机会跟管理者沟通。

很多时候,业务部门和管理者对一个产品的看法是完全相反的,比如广告销售团队,他们会优先考虑所谓好卖的流量,好卖的资源,你推出一个新的广告产品,他们觉得这个东西客户理解成本高,而且能吃掉的投放预算低,可能潜在管理维护风险还大,投诉风险高,他们就是各种抵触;但管理者需要这个产品提升公司不同资源的流量转化效率,优质流量资源已经充分变现了,其他不那么优质的流量资源能不能变现,管理者需要这个增长点,对此抱有很高的期望,这时候你怎么办?

这时候你应该劝说管理者,为了激活新的市场机会,公司需要承担一定的市场教育成本,比如说给新业务的销售团队更高的返点奖励,更多的资源支持,以及适当降低公司在新产品的收益占比,让第一批客户有更好的体验和更低的成本,从而形成口碑效应,顺利实现新产品的冷启动。

如果你只是说,领导要求的,你们业务部门都要照办,阳奉阴违的事情,你其实没辙的。

我当年就是沟通能力不行,当然当时意识也没到位,所以cpro产品在我手里就是半死不活,业务部门基本不配合,完全推不动。第二任产品经理张川,又一个商业产品的老司机,沟通能力强我太多,就把很多障碍消除了,那么产品表现也有了突飞猛进。所以后来人家成了美团的高级副总裁,而我还在做自媒体。

2、功能和交互设计

这是产品初期最重要的工作,让系统能够满足不同角色的诉求,能够实现可靠的使用和交互,能够查询报表,能够获得收益,入账,出账,开户,销户等等等等。

后期主要是修修补补,一般不会有太多的动作,当然新功能,新特性总会出现,或者领导要求提供新的报表,但这部分工作在后期,基本都不重。

3、策略优化

这是广告平台产品中后期最重要的工作,基本功能和交互不会有太大的改动,但策略优化是非常长期的工作。也是非常考验产品理解力的工作。

策略优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压榨流量的最大价值。

我以前讲过,很多人有个误区,以为竞价排名就是价高者得,这是错的,为什么是错的,点击单价很高,点击率很低,你算算看,收益会好么?还不如点击单价略低一些,点击率很高,对不对。所以广告平台追求的是综合收益,而不是单一数据指标,但综合收益又是由各个单一指标组合的,你需要理解其中的逻辑。

比如搜索竞价收益,我以前列过公式,用户搜索总量*广告覆盖率*广告点击率*平均点击价格=广告收益。

所以百度凤巢提升收入的逻辑是什么,我旧文好像提过,不赘述,但其实可以拆解,就是从各个环节优化数据指标,实现整体提升。比如,什么是广告质量分,为什么广告质量分具有排序权重。比如什么是集合竞价,为什么我竞价一个词却会展现在很多词的搜索结果里。

但最终有个关键逻辑,我也强调过,我说一切广告系统其实都是竞价排名,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核心思想就是,以有限资源,挑动入局者的竞争,实现平台利益最大化。这才是竞价的核心思想。

那么现在广告系统智能化能力很强,各种策略算法其实早已远超我的理解水平。毕竟我离开商业产品设计十多年了。从具体策略,我可能没什么发言权,但说到目标感,我还是能扯几句。

前面讲到,压榨流量最大价值,那么对于客户而言,实际上很多客户不擅长投放,或者就算有预算也不知道如何花出去,广告系统的终极目的其实就是,用系统的投放策略,干掉人为的投放策略,说来有些残酷,但确实正在朝这个方向前进,比如Facebook的alike投放,你不知道它具体是什么策略投放的,但你知道这玩意效果不错,所以在投放占比的比例越来越高,越来越高,实际上FB最终也是期待,你不要选投放策略了,我根据你广告主题和目标,我系统帮你优化到,而且自动学习,我投放一段根据反馈数据反馈就优化一段。当然现在没这么理想,但其实每个广告系统都存在这样的梦想,傻瓜式投放,你设置投放目标和预算,以及最大容忍转化成本就行,剩下的,系统搞定。

最早广告投放套利是个很大的市场,比如15年前,有公司靠这个赚了不知道多少钱,后来这个生意越来越难,因为广告平台自己的优化能力越来越强,你有套利空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流量变现的压榨能力不够强,不如你。虽然现在还有人做这个生意,但真的大不如前。而下一步,广告平台还会逐步侵吞第三方投放优化的市场,为什么需要第三方投放优化,很多广告主有预算不知道怎么花,自己花出去效果不行,所以代投公司就有很多。那么广告系统策略的目标,就是让你傻瓜投放,效果系统优化。

当然,现在广告平台不会承认的,毕竟他们现在要维持和代投公司的所谓合作关系,特别是有些代投公司可以决定客户的预算更多投向哪个平台,他们更不会得罪这些人了。

所以,如何理解策略优化的目的。

压榨流量最大价值,这其中就包含了更好的实现对客户预算的最大化消费,如何最大化消费,降低你的投放门槛,用算法而非人工实现投放最优化,当然,这里也存在一个良心问题,比如,你完全交给广告平台算法投放,它会不会在保证你要求的转化成本基础上,搭配一堆垃圾流量给你,实现它的价值最大化,比如说,它明明可以给你做到4块钱一个安装,但你既然设置了5元转化成本,它会不会毫不客气的给你塞进去20%的卖不动的垃圾流量。这事,不好说,说不好。但至少目前,它必须证明比人工投放效率高,你才会选择它。

那么,很多人觉得,策略优化说到底是个算法的事情,是研发的事情,产品人员可参与的不多吧。

有几点是强调的,

第一,要控制研发不要跑偏,你无法参与制定算法,但你要制定评估标准,要让研发的策略算法,达到或超出你的评估要求,这事是你要做的。

第二,要理解负面指标的意义并有效控制。

什么是负面指标,第一,用户的体验下降和流失,你广告投放过度侵扰了用户的使用,导致用户流失到竞争对手那边,流量基本盘流失,这是很可怕的。这就是涸泽而渔。第二,客户续费率的下降和口碑崩坏,你的系统成功花掉了客户预算,但客户得到的效果和真实预期背离较大,从而减少或取消你这边的预算,并形成口碑崩塌,这也是要命的。实际上,一些侵略性策略会导致这一结果,百度凤巢之前搞了一次智能起价,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第三,要比算法更理解人性。

很多时候,通过算法改变,研发会带入历史的数据,得到一个评估,比如采用新的策略算法会提升或者下降多少收入,但我说实话,这个结果,经常是不可信的。

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客户不是静态的,历史数据代表客户对策略算法的改变无动于衷,但实际上不会。

策略算法的调整,客户会有感知,这个感知之后会有不同的反馈,比如,投放信心增加,从而增加预算和投放场景;比如正向互动,为了获得更好的资源主动优化广告素材。比如恐慌和拒绝,从而减少预算,降低投放规模。

所以策略和算法,除了从数据效率上改变你的潜在收益率,客户也会基于此做出正向或负面的反馈,就好比前面提到的智能起价事件,就是典型的数据测算是正向的,但激发了大量客户的负面反馈。

全方位理解客户,包括他们的情绪,他们的容忍度,他们对策略的理解,哪怕是误解,你都要理解清楚,并且做出适合的评估,这事让研发做,是很难的。

举个例子,有些客户就是刷假量的,骗投资人的,现在你系统风控升级了,他们有预算也刷不了假量了,产品烂,又没有真实转化,这就很尴尬,你流失了客户金主,我不是说要鼓励这个行为,但给老板写报告解释的时候,你至少要知道发生了什么对吧。

4、研发管理

产品经理另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对研发的进度控制和跟进,那很多时候你说我提需求不就可以了,细致的沟通和随时的把控是很重要的。

我举个例子,你列出了A,B两项升级需求,那么在你的产品规划里,A对项目改进的权重是80%,而B是20%,但你不知道的是,研发计划里,A占了20%的研发资源,而B占了80%的研发资源。

你傻呵呵的等什么呢,这就需要细致的沟通,得到这一真相,然后告诉研发,A先更新后单独上线,或者甚至干脆砍掉需求B。

综述,广告系统产品设计,其实强调的很多是沟通,通过沟通增加对业务,对产品的理解力,策略里面太多东西,我也不擅长,但一定要知道目标是什么。把握核心的逻辑,其他的可以慢慢学。

框架思维很重要,虽然知道整体目标,但如何分解为具体的每个单项数据也是要的,毕竟整体目标是不同单项数据的集合。

理解人性,算法不能代替一切。所谓负面指标是什么,所谓广告客户的正反馈和负反馈是什么,如果不理解这一点,一昧追求算法优化和收益最大化,可能走向反面,涸泽而渔。为什么微信一直没有压榨流量的最大价值,这可能就是腾讯市值比百度高几十倍的原因之一,当然不能武断的说这是一切原因。

至于如何深入学习,推荐一点资源吧。

特别提醒,我写了7500字的正文不是为了推这么点东西的。

为防止杠精扯淡,增加一个付费过滤,有兴趣的自己付费去看。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aoz/article/details/10615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