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组织,比你预想的要重要的多

一、“拉帮结伙”,真的不好吗?

在社会里,存在着很多非常特殊而又普遍的小团队,比如说某几个人关系不错,他们经常一起聊天、一起散步;又或者说大家因为某些共同的兴趣而组织到一起的,篮球、足球、爬山、骑行、跳舞、音乐、读书等等;甚至有很多人,刚到一个新团队,他会去寻找跟他可能有共同交集的人,他自己也搞不清楚,怎么就跟这些人玩到了一起。这种小团队太多了,而且我们每个人可能会参与多个团队,吃饭有饭友群、聊天有聊天群、散步有散步群、兴趣有兴趣群、甚至吐槽都有吐槽群,因为这就是生活。不管你在任何地方工作或者学习,都不可避免的要加入相关的组织。

二、非正式组织,超出你的想象?

我很早之前也发现了这些现象,在管理学领域,有一个专业的术语,叫非正式组织,我们常见的饭友群、遛弯群、篮球群、技术群、甚至闲聊的聊天群,其实都在组织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因为它代价很小,成本很低,像一张网一样把大家粘在一起。

2、非正式组织的概念来源于近一百年前的霍桑实验,不过当时是说员工的情绪会通过非正式组织放大,而今用到组织行为学中也是顺其自然,这些小团队的作用很重要。

3、咱们中国人在社交上一般都喜欢做两件事,一个是吃饭,一个是闲聊,这两个事其实就是临时成立的一个小组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记得宁老师在《清华管理学课》里讲了一个案例:某企业需要改革,这时候来了一个新的一把手,这个一把手花了一年的时间与所有员工轮着吃饭,吃着吃着事情就把组织需要做的事都办成了;咱们国家有一种典型的饭桌文化,这种文化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非正式的组织关系。

三、组织启示,可以借鉴什么?

在企业的组织里,这些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1、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多组建相关组织,营造氛围

2、切忌把“非正式组织”变成“正式组织”,非正式的优势就是自由、灵活、随意、开放,不要轻易改变组织属性

3、“非正式组织”可以变成员工交流和熟悉的最佳实践,可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4、领导要有意无意的加入部分组织,与员工一起互动,拉近彼此的关系

5、坏的情绪可以通过“非正式组织”无限蔓延,当然好的情绪也可以通过“非正式组织”无限蔓延,但是坏情绪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远大于好的情绪

6、“非正式组织”就藤蔓交织的网络一样,渗透进组织里,但是一定注意不能出现与组织文化明显背离的现象,边界要控制。

7、我们单位里做的比较好的有两类,一种是以吃饭、散步、聊天为主的社交组织;一类是以篮球、羽毛球、跑步为主的运动组织;相关组织其实都需要有人营造氛围,比如吃饭的时候一起喊一下,打篮球的时候也一起喊一下。

8、不可否认,“非正式组织”已经融入了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里,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我们要正视和肯定它的存在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imingzim/article/details/10693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