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 磁盘管理与维护

1.df命令: df命令用来检查linux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
格式: df 【选项】
-h 以容易理解的格式输出文件系统分区占用情况,
-k 以kb大小为单位输出文件系统分区占用情况
-m 以MB为大小单位输出文件系统分区占用情况;
-i 列出文件系统分区的inodes信息;
-T 显示磁盘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
常用组合: df -h ; df -i ; df -T;

2.du命令: du命令用来显示文件或目录所占用的磁盘空间情况;
格式: du [选项] 文件或目录
-sh 以人性化的格式显示文件或者目录大小,例如 300MB、1.2GB
-ks 以MB为单位显示文件或者目录大小

           常用组合:   #du -sh /usr/*   ; #du -ks ./* | sort -n (按大小排序)

3.fsck命令: fsck命令用来检查文件系统并尝试修复错误。
格式: fsck [-t <文件系统类型>] [设备名] ”-t<文件系统类型>“是指定要检查的文件系统类型。一般情况下可不添加此选项。
注: 在执行fsck命令修复某个文件系统时,这个文件系统对应的磁盘分区一定要处于卸载状态,磁盘分区在挂载状态下进行修复是极不安全的,数据可能遭到破坏。
例: # fsck -y /dev/sda10 (添加-y选项后,如果出现需要手动确认修复的,将自动输入yes进行修复。文件系统结构遭到破坏时,推荐使用y选项,让命令自动修复)。

#fuser /data1 (查看data1被哪个进程占用) 【#yum install psmisc (安装fuser命令模块)】

4.mount /umount命令 :挂载以及卸载指定的文件系统。

  mount [选项] [-L<标签(即设备别名)>] [-o <选项>]  [-t <文件系统类型>]   [设备名]  [挂载点]
   umount  [挂载点]  (卸载)
  选项:  -r   以只读方式加载设备;
              -w  以可读写模式加载设备,属于mount默认设置;
              -a   加载文件/etc/fstab中指定的所有设备;
              -L<标签> :标签其实就是磁盘分区标识的别名,标签可以随便起名,这样便于记忆,在linux下磁盘分区的设备名比较难记,利用标签代替设备名,简单易记。
              -o<选项>  :指定加载文件系统时的选项, ro: 以只读模式加载; rw:以可读写模式加载;
               -t  <文件系统类型>:指定设备的文件系统类型,常见文件系统类型由 xfs/ext3/ext4/vfat/nfs等;
               设备名:硬盘分区在linux上的设备标识,类似于/dev/sda1  、/dev/hda2等;
            挂载点  :Linux系统下指定的某个目录。
     例:  # mount -t ext4 /dev/sdb6  /data1  
              #mount -o remount, rw /data  (重新以可读可写模式挂载data)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51cto.com/12772149/259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