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um要素》读书笔记

《Scrum要素 – THE ELEMENTS OF SCRUM》
[美]Chris Sims,Hillary Louise Johnson    著
徐毅    译
人民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3年2月

        这本书写的还不错,推荐一读。虽然不是那种让人惊艳的感觉,但是确实愿意花时间多读几次,特别是项目开始之前或者结束之后。不同的人——指不同的角色——应该会有不同的收获。

        我们目前工作中使用的开发方式,应该是“瀑布式”和“敏捷式”的结合。当然,我们号称是“敏捷式”的。
        项目开始之前,会有产品经理收集需求,编写项目说明书;项目中的参与者们评审完之后,是交互/视觉的设计;接着又是一堆的评审,然后是技术方案的设计;技术方案也需要评审,评审完之后,进入编码阶段;编码完成之后进行测试,然后就上线了。这是经典的瀑布开发流程。

        下面根据使用的情况,产品经理或者运营会收集一些用户的反馈,整理出修改的需求之后,针对每一个需求,安排一个日常进行改善。这里的每一个改善,就相当于一个sprint——更加简化版的sprint——我们会进行需求评审,开发,测试,最后再进行一个回归测试,保证不影响以前的功能。
        这里的主要问题,在原型的开发中,也有大设计前置(BDUF)的问题;而且在开发过程中,产品经理和交互、视觉同学不进行参与或者参与度太低,导致开发中的一些问题没有很及时很恰当的解决——最差的结果是,开发出来的结果,大家都不满意;产品经理不满意、开发同学也不满意。在后期的迭代开发中,一般来讲,整个项目的所有成员,没有完全参与进来。

        这个过程中,缺少一些指导性的东西,导致有时陷入迷茫之中。

        大家都在讲敏捷式开发,但是估计都是“中国特色的敏捷”,真正学到的只是迭代式开发这一点,其他的要素要么不知道,要么就是根据自己的习惯、资源进行了。所以,某种意义上,很需要这样的书。

        这本书用很简洁的语句告诉我们Scrum的要素。这里记录几个有感触的点,不覆盖全部。
        1.    “作为scrum团队成员,要完成的不是你的工作,而是这份工作”。
        这句话的重点是,所有的任务大家共同完成,而不是某个人负责一方面。大家共同为这项工作负责,这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平等;scrum也不要求所有成员都是可互换的,而是他们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完成一些不在他们舒适区中的工作。大家平等的参与编码的工作,万一出现进度问题,所有人都可以进行协助,保证sprint的进度。

        2.    Sprint规划
        其实就是编码开始前的设计和评审,同时估算工作量。比较特别的是,这里使用了故事点的概念来衡量工作量;每个sprint中,完成的工作量基本一致,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完成时间,从而也能够保证项目质量。
每个sprint的工作总量足够小,从而保证sprint的规划会议能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而不是陷入无休无止的评审会议之中。

        3.    任务板
        任务板是一种信息辐射器,用来同步项目的进度,对所有人可见。这里最大限度的让大家了解目前的进展,不管你是不是项目中的成员。
        最简单的任务版由代办(to do),办理(doing)和已办(done)组成。

        4.    完成定义
        因为细分了具体的故事点,所以可以清晰的定义每一个故事的终结。避免含糊的事件存在,这也是信息透明的一个表现。

        5.    用户故事
        也就是产品的细节功能点,这里的翻译觉得有点看不懂,不过还是按照书中的概念来。
        模版:
                作为<某类用户>
                我想<做某事>
                从而<创造出某些价值>
        说实话,目前看到的PRD,很少有能够把需求说的明确的。……作为一个开发,迫切需要一个没有歧义的需求描述。

        6.    工作量评估
        团队估算游戏:集体排队+你的数字是?。
        很神奇,但是确实很有可能把工作量说清楚。对于一个项目来说,我们可以把所有需要的工作量估算出来,然后根据需求和进度安排几个sprint进行处理。有点迫不及待的感觉了。

        7.    铁三角和“单指针表盘”
        衡量功能、进度和成本的神奇工具。帮助我们进行优先级排队。

        8.    项目微章程
        代号、电梯演讲、价值、里程碑……
        瞬间觉得有点高端大气了。

        整本书总体上来讲,还是让人满意的,但是还是有点瑕疵。全书最让我觉得不太舒服的,就是名词的翻译了,比如sprint和用户故事。我现在还是靠猜来进行理解的,希望其他读者能够理解地清楚些。

        最后,用书中的寓言进行结尾。
        一头猪和一只鸡走在路上。鸡看着猪说,“嘿,我们一起开个餐馆怎么样?”猪回过头,看着鸡说,“好主意,那取个什么名字好呢?”鸡想了想,说“不如叫‘火腿和鸡蛋’吧?”“我可不这么想,”猪说道,“我得委身其中(committed),而你不过是参与其中(involved)罢了”。

        在项目的开发中,一方面,我们需要每个人都全力投入,而不是involved;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分辨出谁是鸡谁是猪,从而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意见对我们的影响。

        以上是当前阶段的一些理解,希望随着经验的积累,再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能有不同的理解。

猜你喜欢

转载自yuanc00.iteye.com/blog/194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