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brid开发原理分析和开发中常见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罗列一下当前市面上,移动端的各种开发方法

1.Native App

纯原生的app开发模式,android(Java)或者ios(Swift,Oc)

优点:

有最好的性能,有最好的体验

缺点:

开发和发布的成本极高,两端需要不同的技术人员来维护,原生开发人员非常的稀缺

2.WebApp

移动端运行在浏览器上的网站,我们一般称之为H5应用,就是泛指我们经常开发的spa,map页面

语言:js,vue,react,angular等

优点:

1.开发和发布非常方便
2.用户看到的页面,会随着开发人员的发布实时更新
3.可以跨平台,因为H5应用的产出其实就是一个url,测试非常的方便,chrome safari f12
4.不存在多版本的问题,维护成本很低

缺点:

1.性能和体验一般
2.受限于浏览器,能做的事情并不是很多,需要兼容各种奇怪的浏览器
3.入口强依赖浏览器

3.React Navite App / Weex App / Uniapp

都是为了跨平台而生的,支持react/vue的语法

4.Flutter

闲鱼使用flutter开发。dart语言,跨平台支持的更好

然后是Hybrid基本介绍

h5+native 混合开发 = hybrid

app -> webview ->url === hybrid??

最大的特点是h5和native可以双向交互

例:通过微信JSSDK介绍Hybrid

h5经常分享在微信聊天/朋友圈

公众号文章 -> … ->分享给好友

授权 -> 是否同意授权xxxx ->头像昵称 ->手机号

分享,支付,位置。h5开发者只需要关注微信jssdk提供了哪些api即可,其他的事情都由jssdk和微信客户端来完成

Hybrid开发架构

hybrid最核心的部分,就是native和h5的双向通讯。通讯是完全依赖于webview容器

但是有两个问题

1.具体的通讯形式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2.webview凭什么可以支持起native和h5的双向通讯

双向通讯市面上目前有两种方式:

1.URL schema,客户端通过拦截webview中的请求来完成通讯
2.native向webview的js执行环境中,给window对象挂在api,以此来完成通讯

原理

在webview中发出的网络请求,都会被客户端给监听到
这就是URL Schema这种模式实现的最基本基石

定义自己的私有协议

h5里面可能有无数的请求,怎么判断哪个请求需要调用内置方法呢?

1.native可以定义自己的私有协议,例如hahah://

2.随后我们在webview中如果去调用native的一些端能力,就需要在请求前面拼上这个协议头,比如我们请求是http://gogoing,就要变成hahaa://+我们的请求

3.协议的名称是自定义的,没什么特别硬性的要求,只要和native协商好就可以

请求的发送

1.iframe的方式

…js

const doc = window.document
const body = doc.body

const iframe =  doc.createElement('iframe')
iframe.style.display = 'none' //不显示出来
iframe.src = 'hahah://googing'   //此时还没有开始请求

body.appendChild(iframe)

setTimeout(()=>{
body.removeChild(iframe)
})

客户端要考虑的还有安全方面,还会设置一些域名的白名单

2.locaiton.href(不适用于并行的请求 setLeft setRight)

客户端拦截协议请求

当拦截到的请求是约定好的,会解析参数,解析方法,进行相关的native操作

请求处理完成后的回调

webview请求本质上还是一个异步请求,我们需要有一个回调来告诉我们请求的结果

window.addEventListener和window.dispatchEvent这两个api

业务中:

…js

webview.setTitle({title:'哈哈哈哈'},(err,response)=>{
if(err){
console.error(err);
return;
}
//执行成功,执行业务逻辑
})

JSBridge中:

…js

const handleId = 1;
const eventName = `setTitle_${handlerId}`; //每一个eventName唯一
handleId++;
const event = new Event(eventName);
window.addEventListener(eventName,(res)=>{
(res.data.errcode){
//执行失败
return
}
//执行成功
})	;

JsBridge.send();
event.data = {errcode:0 }
window.dispatchEvent(event)

注入API

上面方法是通过iframe来发送请求,参数很容易过长而被截断

1.h5向native传递信息

前提是:native已经向window变量注入了各种api,咱们已经可以直接调用它们了

比如window.QiukuWebview = {setTile : xxxx }

...js

window.QiukuWebview.setTitle(params)

2.准备接收native的回调

…js

window[‘setTitle_callback_1’] = (err code,response) =>{

}

有可能有的公司为了安全性,会对参数进行加密或者编码

3.native调用回调函数

native执行完之后,应该怎么告诉h5我执行完了呢?我应该调用哪个函数告诉h5呢?

…js

window.QiukuWebview.setTitle(params);

…js

const callbackName = 'setTitle_callback_1';
window.QiukuWebview.setTitle({
trigger:callbackName,
...params
})

window['setTitle_callback_1'] = (err code,response) =>{
}

为了保证callback的唯一性,一般会加入各种Date.now()+id

h5在app内的运行方式

1.app的webview直接加载一个h5链接

缺点:

没有太好的体验,除了能用一些native的能力之外,和普通浏览器打开h5没什么区别,因为加载的还是网络资源

优点:

灵活,易用

2.app内置h5资源

优点:

首屏加载速度特别快,体验接近原生
可以不依赖网络,离线运行

缺点:

会增大app的体积
需要多方合作区完成方案

但是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是:如何更新内置的h5资源

开发中的常见问题

1.ios webview中滑动不流畅

如果有一个滚动容器 scroll-container , overflow:scroll

加一个css属性即可

-webkit-overflow-scrolling:touch;//控制ios中的惯性滚动

2.滚动穿透

背景页面有滚动的时候,此时有个弹窗出现了,你的手指在弹窗上滑动,你的背景也会跟着滑动。

2.1 弹窗内无滚动,背景页面有滚动

直接在弹窗容器元素上加一个监听事件就可以了

…js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touchmove',function(e){
//阻止默认事件
e.preventDefault()
})

如果是vue写的,直接加一个 @touchmove.prevent

2.2 弹窗内有滚动,背景页面有滚动

要实现的是:
弹窗出现时,背景禁止滚动
弹窗隐藏时,背景恢复滚动

vue里面只适用于v-if,v-show不行

…js

const inserted = () =>{
   //弹窗出现的行为
   const scrollTop = document.body.scrollTop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
   document.body.style.cssText +=`position : fixed ; width:100%;top:-${scrollTop}px;`;
}

const unbind = () =>{
  const body = document.body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
  body.style.position = '';
  const top = body.style.top;
  document.body.scrollTop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 = -parseInt(top,10);
  body.style.top = '';
}

export const vScroll = {
   inserted,
   unbind
}

然后注册

Vue.directive('scroll',vScroll)

比如在一个div元素上用的时候

div(v-scroll)

3.刘海屏幕的安全区域留白

设置viewport-fit cover

…html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viewport-fit=cover">

默认有一个div

div{
position:fixed;
bottom:0;
//加这2个属性,记住顺序不要颠倒,兼容性问题
bottom:calc(constant(safe-area-inset-bottom)+0);
bottom:calc(env(safe-area-inset-bottom)+0);
}

如果bottom设置一个变量的话

@bottom-height:1rem

div{
position:fixed;
bottom:@bottom-height;
//加这2个属性,记住顺序不要颠倒,兼容性问题
bottom:calc(constant(safe-area-inset-bottom)+@bottom-height);
bottom:calc(env(safe-area-inset-bottom)+@bottom-height);
}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5389051/article/details/10960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