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人员如何构建知识体系

现在做技术的人普遍都有一种焦虑,我也或多或少有一点,焦虑什么呢,总是感觉,自己不懂得技术太多了。虽然不停的学习,拼命的扩充自己的技术边际,但是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学习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新技术发展的速度,就会感觉自己不会的东西越来越多。很多人问,怎么学习新技术,怎么跟上新变化?

其实工作十多年,觉得要想应对变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换个说法,现在很多人都在讲长期主义,长期主义并不是说我们要坚持什么长期不变,而且我们找到不变的而去长期坚持。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计算机行业的变化都是表面的东西,内在东西其实变化不大。也就是说,理论层面变得不多,只是在形式上变化。所以要应对这种变化,我们一定得打牢自己的理论基础,提升内功修养,比如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TCP/IP等。

但打牢了基础,就更容易突破瓶颈。技术世界里不存在量变会造成质变的现象。什么意思呢?量变到质变是说,我们用砖头建小房子,砖头砌够了,房子就建好了。我们学习英语,词汇量足够了,有一天就突然发现能看懂大多数的英文文档。但在技术领域不是这样的。砖头砌得再多,电脑装得再多,网络设备配置再多,也不能让我们成为一个架构师,因为我们不懂原理,不懂科学方法。只有掌握了原理,我们的能力才能长上去。就像学数学一样,但我们掌握了微积分这种“大杀器”,我们的解题能力就会所向披靡,而微积分绝对不能靠中学的题海战术能量变出来的。

所以必须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如果只学一些表面上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某些系统应用的操作,安装等),技术的形式一变化,就会发现以前学的都么用了,要从头再学一遍。

掌握技术基础可以帮我们推导出问题的答案,因为基础是总结、抽象和归纳,很容易形成进一步的推论。我们学习的很多技术实现都逃不脱基础原理,不管是负载均衡、网络安全、流控等用的都是TCP/IP基础原理,所以我们只要抓住原理,举一反三,时间长了就能自己推到出过程。

对于运维技术的基础,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超大的道理最锥形体,越靠上越偏重应用,或者说偏重于业务,越靠下,越偏重于基础技术和理论。

图片

分为如下几类:

理论知识:

网络七层模型、算法和数据结构、服务器硬件及存储

系统原理:

网络协议、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数据库原理

应用:

LAMP(Linux、Apache、MYSQL、PHP)注意,我写的这个是通常理解的应用,但是呢,我们在一个企业上班,肯定要根据每个公司的实际情况来学习应用的知识,比如我现在的公司,windows系统架构、IISweb服务器、SQLSERVER数据库、.NET架构、而负载均衡采用F5、发布采用WAF、TMG。这里建议规模不大的公司采用成熟的商业产品,而不要用开源的体系。

体系:

ITIL、ITSM、Devops等等

这些知识如果在学校没有学或者学得不好,一定要自己去看经典的教材,现在这个年代网络上什么都有教。

当然,就算自学,这些基础技术也需要四五年时间积累。过去20年来,大家都说技术日新月异,但其实基础理论方面几乎没有任何突破性进展,变得只是形式,核心还是这些内容。十几年前大学本科学的课程,和现在的课程相比,基本么什么变化。而是否掌握这些原理直接影响你能飞多高,因为懂原理的人和不懂原理的人能解决的问题去完全是两个层次。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大学里面教的基础理论知识、工作中用到的技能、为了面试或者考职称刷的题目,这三部分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大学的课程早就忘得差不多了,因为工作中基本用不上;

工作中每天用到的就是配置修改,做得很熟练了,也没什么挑战;

刷题的那些也仅仅用来面试或者考试而已。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技术栈还没有打通形成体系,是断层的。这些知识其实是有联系的。那么,一个好的、成体系的技术栈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应该是“基础深厚,涉猎广泛,融会贯通”

就像我这几年,每年都会把TCP/IP和操作系统原理都看一遍,边看边结合遇到的问题或供应商提出的新概念对比,每次都会有新的理解,越发对技术有敬畏之心。当然,也会发现,很多新概念,就是新瓶装旧酒。

总结:所谓大道至简、知易行难。道理总是听起来很简单,真正能理解道理,落到实践中,还是非常难。在实践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多繁琐的、琐碎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解决。最后,希望我们在构建自己知识体系过程中,能沉下心,坚持学习、联系和试错。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愿你我共勉。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51cto.com/1518258/2627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