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零散知识点记录——继承性与多态性

  1. 继承性通过extends关键字实现。可从父类那继承所有非private的成员作为自己的成员。格式:
class SubClass extends SuperClass{
	...
}
  1. 在子类中访问父类成员的格式:
    super.变量名;
    super.方法名;
  2. 覆盖:指在子类中定义名称、参数个数和类型均与父类完全相同的方法,用来重写父类中同名方法的操作。
  3. 默认情况下,所有的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都可以被覆盖,如果父类的成员不希望被子类的成员所覆盖,可将其声明为final。如果用final来修饰变量,则说明该成员变量是最终变量,即常量,程序中的其他部分可以访问它,但不能修改它,如果用final修饰成员方法,则该成员方法不能再被子类所覆盖,即该方法是最终方法。
  4. 抽象类=》不能直接由抽象类创建对象,只能通过抽象类派生出新的子类,再由子类来创建对象。
    抽象类语法格式:
abstract class 类名{
	声明成员变量;
	返回值的数据类型  方法名(参数表){
	...
	}
	abstract 返回值的数据类型	方法名(参数表);//注意没有方法体
}
  1. 接口结构与抽象类相似,但不同:
    (1)接口的数据成员都是静态的,并且须初始化。
    (2)接口中的方法必须全部声明为abstract。
  2. (1)接口定义语法:
[public] interface 接口名称 [extends 父接口名列表]
{
	[public] [static] [final] 数据类型 成员变量名=常量;
	...
	[public] [abstract] 返回值的数据类型 方法名 (参数表);
	...
}

(2)接口实现的语法格式:

class 类名称 implements 接口名表
{
	...
}

一个类要实现一个接口时,应注意:
(1)如果实现某接口的类不是abstract的抽象类,则在类的定义部分必须实现指定接口的所有抽象方法。即非抽象类中不能存在抽象方法。
(2)一个类在实现某接口的抽象方法时,必须使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否则,只是在定义一个新方法,而不是实现已有的抽象方法。
(3)接口中抽象方法的访问控制修饰符都已指定为public,所以类在实现方法时,必须显式地使用public修饰符,否则被系统警告为缩小了接口定义的方法的访问控制范围。

  1. Java语言中的接口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实现类似于类的多继承功能
  2. 内部类是定义在类中的类,内部类的主要作用是将逻辑上的相关的类放在一起
  3. 匿名内部类指可利用内部类创建没有名称的对象,一步完成声明内部类和创建该类的一个对象,并利用该对象访问到类的成员。这种类不取名字,而直接用其父类的名字或者它所实现的接口的名字,而且匿名内部类的定义与创建该类的一个实例同时进行。
    创建匿名内部类并访问成员的语法格式如下:
(
	new 类名()
	{
		方法名(参数1,参数2,...参数n)
		{
			方法体语句;
		}
	}
).方法名(参数1,参数2,...参数n);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tozeroblog/article/details/8936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