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近邻算法详解

k-近邻算法

k-近邻算法采用测量不同特征值之间的距离方法进行分类
优点:精度高、对异常值不敏感、无数据输入假定。
缺点:计算复杂度高、空间复杂度高。
适用数据范围:数值型和标称型。

工作原理是:存在一个样本数据集合,也称作训练样本集,并且样本集中每个数据都存在标签,即我们知道样本集中每一数据与所属分类的对应关系。输入没有标签的新数据后,将新数据的每个特征与样本集中数据对应的特征进行比较,然后算法提取样本集中特征最相似数据(最近邻)的分类标签。一般来说,我们只选择样本数据集中前k个最相似的数据,这就是k-近邻算法中k的出处,通常k是不大于20的整数。最后,选择k个最相似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分类,作为新数据的分类。

按照开发机器学习应用的通用步骤,我们使用Python语言开发k-近邻算法的简单应用,以检验算法使用的正确性。

k-近邻算法的一般流程

(1) 收集数据: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2) 准备数据:距离计算所需要的数值,最好是结构化的数据格式。
(3) 分析数据: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4) 训练算法:此步骤不适用于k-近邻算法。
(5) 测试算法:计算错误率。
(6) 使用算法:首先需要输入样本数据和结构化的输出结果,然后运行k-近邻算法判定输入数据分别属于哪个分类,最后应用对计算出的分类执行后续的处理。

以下为完整开发流程
1.导入数据

2.展示数据内容以及分析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准备数据:归一化数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处理这种不同取值范围的特征值时,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数值归一化,如将取值范围处理为0到1或者-1到1之间。下面的公式可以将任意取值范围的特征值转化为0到1区间内的值: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min和max分别是数据集中的最小特征值和最大特征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测试算法
机器学习算法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评估算法的正确率,通常我们只提供已有数据的90%作为训练样本来训练分类器,而使用其余的10%数据去测试分类器,检测分类器的正确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函数datingClassTest如程序清单2-4所示,它首先使用了file2matrix和autoNorm()函数从文件中读取数据并将其转换为归一化特征值。接着计算测试向量的数量,此步决定了normMat向量中哪些数据用于测试,哪些数据用于分类器的训练样本;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输入
到原始kNN分类器函数classify0。

5.使用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际运行效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k-近邻算法是分类数据最简单最有效的算法,k-近邻算法是基于实例的学习,使用算法时我们必须有接近实际数据的训练样本数据。k-近邻算法必须保存全部数据集,如果训练数据集的很大,必须使用大量的存储空间。此外,由于必须对数据集中的每个数据计算距离值,实际使用时可能非常耗时。k-近邻算法的另一个缺陷是它无法给出任何数据的基础结构信息,因此我们也无法知晓平均实例样本和典型实例样本具有什么特征。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3485035/article/details/109109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