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被听到

最近梁文道写了一篇文章 《人人都是作家,但却没有一个读者》,说现在的人很少有耐心好好看完一个东西,好好理解一个观点,就忙着借此发表意见,实际上他们关心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渴望被听到,自己的想法观点到底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被别人听到。

韩寒当年不想用微博,因为随便发个微博,就会想着有没有人来评论,是赞的多还是骂的多,都称赞我什么,骂我什么,我要怎么回复。。。这样会让自己很累,没意思。

那是韩寒的顾虑。我们绝大多数人不出名,发微博的一个很大的愿望就是渴望被听到,被关注,被评论,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同时也能获得成就感:你看我一条微博影响了多少多少人。 我很想知道的一个数据是,在所有微博或者tweet里面,被转发被评论或者收藏的微博或tweet所占的比例是多少。我觉得应该不高,如果再除去那些很熟很熟的人的转发评论收藏的情况,这个比率应该会更低。也就是说,除了对那些本来就熟悉的人,大部分人在微博上的影响力都很低。twitter的情况应该会好一些,毕竟新浪微博已经太媒体化,个人是在很难发出什么声音。对于博客,我觉得也是如此。

我们渴望被听到,包括我写这篇文字,也是渴望被听到的,这种渴望甚至超过了“写给自己的总结”这样的动机,也就是说更多的是面向别人而非自己。我们那么渴望被听到,因为我们听到和一些人,他们每天发微博发微信写博客,成百上千的转发评论,而在我们看来,自己的学识和观点不一定在这些“红人”“牛人”之下,于是我们有点不服,希望也像他们一样受到大家的重视。

这样的心理无所谓对错,人性如此,只不过在微博微信博客等等工具的作用下,这种心理被放大出来。但这种心理不太好,它会让我们更浮躁更多的感到挫败,越来越趋向于遇到什么事先喊两嗓子而非好好地分析好好地写个东西出来。 所以我觉得新浪微博不断地媒体化是一种作恶,因为它把微博(或者叫原名twitter)这种东西的正面意义减少了,明明是给普通人用的东西,现在却越来越变成了少数人的平台和工具,而普通人,只是看客而已。关于这一点,霍炬在2011年写的文章 《microblogging和微博信息架构产品差距和影响》就说明得很清楚,非常值得阅读。

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内心,因为自从高中毕业接触网络以来,确确实实浮躁了许多。每天越来越多的信息碎片堆积在周围,让人有点喘不过气来。我渴望被听到,渴望自己的微博博客被各种各样的人转发评论,渴望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但似乎这又不是我真正渴望的,我真正渴望的是幸福呀。 自省和外在影响的矛盾,这是我的,可能也是很多人的主要矛盾之一。也许真的没有什么解决方法,但自己认识到这种矛盾,是不是地静下心来想一想,也是自我的修养。

猜你喜欢

转载自gaopenghigh.iteye.com/blog/182678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