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种子用户创造指数级裂变,谁说当年校内网发家是靠鸡腿?

01 徘徊在“死亡”的边缘


校内网的联合创始人和早期员工都是工科男,擅长做产品设计和写代码,早期都在专心研究产品。校内网当时想做真实关系的社交网站,而不是陌生人的社交网站,所以很希望种子用户能填写详尽的真实信息,因此他们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缺少用户注册和使用。


王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系。清华电子系是一个拥有上千人的大系,每年都会举办学生节,但是礼堂只能容纳几百人,所以学生节时总是一票难求,通常一个寝室6个人只能分得2张票。


校内网联系电子系的学生会,通过提供赞助换来100张门票,作为校内网抽奖活动的奖品,以此吸引学生到网站注册。但是非常遗憾的是,等到活动结束以后,这部分用户的活跃度极低,流失率很高。


为此,校内网的团队尝试了互联网产品推广的所有市场营销方法:


  • 在百度上投放广告;

  • 在线下派人来发传单,宣传校内网;

  • 通过男女生宿舍联谊,组织活动发展用户;

  • 通过赞助学生活动、比赛,希望获得用户注册……


事后发现这样的活动,用户发展策略是失败的,这样吸引来的用户,并不是种子用户,用户之间的互动和关系也缺少黏性。为此,整个研发团队都停止了产品开发,思考如何获得用户以及如何将用户留下来,但是一直没有找到突破口,网站的注册用户和用户的黏性,一直处于泥泞和沼泽中,徘徊在“死亡”的边缘。




02 阴差阳错踩到种子用户引爆的点


转折出现在当年的那个寒假,他们像往常一样准备策划活动来获得用户。受到一个早期员工经常租一辆大巴组织朋友们一起爬山的启发,他们想到,为什么不租大巴将学生从学校送到火车站?因为当时北京的公共交通不如现在,没有那么多地铁,很多学生需要半夜去火车站熬夜苦等到凌晨上火车。


于是校内网发起一个活动,送学生到火车站。活动要求是学生们要填写自己的真实信息,比如学校、名字、专业及要乘坐的火车是哪一个火车站哪一列的。若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时间凑齐50个人,校内网就免费安排一辆大巴送大家去火车站。


学生们为了能坐大巴去火车站,主动帮校内网宣传,四处拉人注册网站。一辆大巴一天的租金是500元,校内网一共花了1.4万拉来了8000名新用户。而且这个“大巴送你去车站”的活动仅在清华、北大、人大这三所学校进行,所以早期的注册用户都是这些学校的学生。


校内网的团队惊奇发现,在大学生寒假回来以后的3月份,校内网的注册用户迅速突破,呈现爆发式增长。有一次我询问校内网的创始团队,他们给出来的答案是“他们命好碰到了”。至于,背后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3月份网站的注册用户呈指数级增长,搞不明白。




03 复盘校内网


从种子用户及指数级增长角度,帮助校内网复盘用户增长的路径:这个活动很好地筛选出校内网用户群体里的种子用户,也就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人民大学的学生。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把他们的老乡和同学的社会关系带入到校内网。


另外大学生漫长的假期都很无聊,这就为校内网回访打下基础,大学生希望看一下他的老乡或同学们在寒假里面都在做些什么,分享些什么内容。


另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人民大学的学生,在假期作为种子用户回到了全国各地的高中,对于班级的同学来说,他们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所以同时影响了更多非北京区域的其他高校学生。


过完年以后,这群早期的用户回到各自的城市上学,他们又会在当地的高校里面进行发酵和传播,“北京的大学生间正在流行的这样一个社交网站”。


通过种子用户的病毒传播和传播短周期的双重效应,校内网的团队阴差阳错地踩到引爆的手雷,获得用户指数级增长,最终引发了很好的网络效应。


图片



04 划重点


最后梳理一下种子用户思维方法:


  1. 梳理产品的特性、卖点。

  2. 清晰刻画种子用户画像。

  3. 通过人际关系网络,筛选、接触第一波种子用户。

  4. 通过关键词形式检索有需求的种子用户,私信告知产品信息。

  5. 通过内容营销,针对种子用户群体做出爆款内容,吸引种子用户。

  6. 将种子用户拉入社群,进行交流互动。

  7. 开展线上线下种子用户群体的活动、见面会。

  8. 激发种子用户的病毒传播、连接行为,获得用户增长。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51cto.com/15060458/26735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