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索引深入剖析-索引存储模型推演

二分查找

双十一过去之后,你女朋友跟你玩了一个猜数字的游戏。
猜猜我昨天买了多少钱,给你五次机会。
10000?低了。30000?高了。接下来你会猜多少?
20000。为什么你不猜 11000,也不猜 29000 呢?

其实这个就是二分查找的一种思想,也叫折半查找,每一次,我们都把候选数据缩小了一半。如果数据已经排过序的话,这种方式效率比较高。
所以第一个,我们可以考虑用有序数组作为索引的数据结构。

有序数组的等值查询和比较查询效率非常高,但是更新数据的时候会出现一个问题,可能要挪动大量的数据(改变 index),所以只适合存储静态的数据。

为了支持频繁的修改,比如插入数据,我们需要采用链表。链表的话,如果是单链表,它的查找效率还是不够高。

所以,有没有可以使用二分查找的链表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BST(Binary Search Tree)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叉查找树诞生了。

二叉查找树(BST Binary Search Tree)

二叉查找树的特点是什么?

左子树所有的节点都小于父节点,右子树所有的节点都大于父节点。投影到平面以后,就是一个有序的线性表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叉查找树既能够实现快速查找,又能够实现快速插入 。

但是二叉查找树有一个问题:

就是它的查找耗时是和这棵树的深度相关的,在最坏的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会退化成O(n)

什么情况是最坏的情况呢?

下面这个网站来看一下,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数据结构的动态演示,包括BST 二叉查找树:

https://www.cs.usfca.edu/~galles/visualization/Algorithms.html

还是刚才的这一批数字,如果我们插入的数据刚好是有序的,2、6、11、13、17、22。

这个时候我们的二叉查找树变成了什么样了呢?

它会变成链表(我们把这种树叫做“斜树”),这种情况下不能达到加快检索速度的目的,和顺序查找效率是没有区别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造成它倾斜的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左右子树深度差太大,这棵树的左子树根本没有节点——也就是它不够平衡。

所以,我们有没有左右子树深度相差不是那么大,更加平衡的树呢?
这个就是平衡二叉树,叫做 Balanced binary search trees,或者 AVL 树(AVL 是
发明这个数据结构的人的名字)。

平衡二叉树(AVL Tree) (左旋、 右旋)

AVL Trees (Balanced binary search trees)

平衡二叉树的定义:左右子树深度差绝对值不能超过 1

是什么意思呢?比如左子树的深度是 2,右子树的深度只能是 1 或者 3。

这个时候我们再按顺序插入 1、2、3、4、5、6,一定是这样,不会变成一棵“斜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它的平衡是怎么做到的呢?怎么保证左右子树的深度差不能超过 1 呢?

https://www.cs.usfca.edu/~galles/visualization/AVLtree.html

插入 1、2、3。
我们注意看:当我们插入了 1、2 之后,如果按照二叉查找树的定义,3 肯定是要在2 的右边的,这个时候根节点 1 的右节点深度会变成 2,但是左节点的深度是 0,因为它没有子节点,所以就会违反平衡二叉树的定义。

那应该怎么办呢?因为它是右节点下面接一个右节点,右-右型,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把 2 提上去,这个操作叫做左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同样的,如果我们插入 7、6、5,这个时候会变成左左型,就会发生右旋操作,把 6提上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为了保持平衡,AVL 树在插入和更新数据的时候执行了一系列的计算和调整的操作。

平衡的问题我们解决了,那么平衡二叉树作为索引怎么查询数据?
在平衡二叉树中,一个节点,它的大小是一个固定的单位,作为索引应该存储什么内容?

它应该存储三块的内容:

第一个是索引的键值。比如我们在 id 上面创建了一个索引,我在用 where id =1 的条件查询的时候就会找到索引里面的 id 的这个键值。

第二个是数据的磁盘地址,因为索引的作用就是去查找数据的存放的地址。

第三个,因为是二叉树,它必须还要有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的引用,这样我们才能找到下一个节点。比如大于 26 的时候,走右边,到下一个树的节点,继续判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是这样存储数据的话,我们来看一下会有什么问题?

在分析用 AVL 树存储索引数据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下 InnoDB 的逻辑存储结构

InnoDB 逻辑存储结构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innodb-disk-management.html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innodb-file-space.html

MySQL 的存储结构分为 5 级:表空间、段、簇、页、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表空间 Table Space

表空间可以看做是 InnoDB 存储引擎逻辑结构的最高层,所有的数据都存放在表空间中。分为:系统表空间、独占表空间、通用表空间、临时表空间、Undo 表空间 .

段 Segment

表空间是由各个段组成的,常见的段有数据段、索引段、回滚段等,段是一个逻辑的概念。一个 ibd 文件(独立表空间文件)里面会由很多个段组成。

创建一个索引会创建两个段,一个是索引段:leaf node segment,一个是数据段:non-leaf node segment。索引段管理非叶子节点的数据。数据段管理叶子节点的数据。也就是说,一个表的段数,就是索引的个数乘以 2。

簇 Extent

一个段(Segment)又由很多的簇(也可以叫区)组成,每个区的大小是 1MB(64个连续的页)。

每一个段至少会有一个簇,一个段所管理的空间大小是无限的,可以一直扩展下去,但是扩展的最小单位就是簇。

页 Page

为了高效管理物理空间,对簇进一步细分,就得到了页。簇是由连续的页(Page)组成的空间,一个簇中有 64 个连续的页。 (1MB/16KB=64)。这些页面在物理上和逻辑上都是连续的。

跟大多数数据库一样,InnoDB 也有页的概念(也可以称为块),每个页默认 16KB。页是 InnoDB 存储引擎磁盘管理的最小单位,通过 innodb_page_size 设置 .

一个表空间最多拥有 2^32 个页,默认情况下一个页的大小为 16KB,也就是说一个表空间最多存储 64TB 的数据。

注意,文件系统中,也有页的概念。
操作系统和内存打交道,最小的单位是页 Page。文件系统的内存页通常是 4K。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page_size';

假设一行数据大小是 1K,那么一个数据页可以放 16 行这样的数据。

举例:一个页放 3 行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往表中插入数据时,如果一个页面已经写完,产生一个新的叶页面。如果一个簇的所有的页面都被用完,会从当前页面所在段新分配一个簇。

如果数据不是连续的,往已经写满的页中插入数据,会导致叶页面分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行 Row

InnoDB 存储引擎是面向行的(row-oriented),也就是说数据的存放按行进行存放。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innodb-row-format.html

Antelope[ˈæntɪləʊp](羚羊)是 InnoDB 内置的文件格式,有两种行格式

REDUNDANT[rɪˈdʌndənt] Row Format

COMPACT Row Format(5.6 默认)

Barracuda[ˌbærəˈkjuːdə](梭子鱼)是 InnoDB Plugin 支持的文件格式,新增了两种行格式:

DYNAMIC Row Format(5.7 默认)

COMPRESSED Row Format

文件格式 行格式 描述
Antelope (Innodb-base) ROW_FORMAT=COMPACT
ROW_FORMAT=REDUNDANT
Compact 和 redumdant 的区别在就是在于首部的存 存内容区别。
compact 的存储格式为首部为一个非 NULL 的变长字 段长度列表
redundant 的存储格式为首部是一个字段长度偏移 列表(每个字段占用的字节长度及其相应的位移) 。
在 Antelope 中对于变长字段, 低于 768 字节的, 不 会进行 overflow page 存储, 某些情况下会减少结果 集 IO.
Barracuda (innodb-plugin) ROW_FORMAT=DYNAMIC
ROW_FORMAT=COMPRESSED
这两者主要是功能上的区别功能上的。 另外在行 里的变长字段和 Antelope 的区别是只存 20 个字节, 其它的 overflow page 存储。
另外这两都需要开启 innodb_file_per_table=1

innodb_file_format 在配置文件中指定;row_format 则在创建数据表时指定。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file_format%";
SET GLOBAL innodb_file_format=Barracud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创建表的时候可以指定行格式

CREATE TABLE tf1
(c1 INT PRIMARY KEY)
ROW_FORMAT=COMPRESSED
KEY_BLOCK_SIZE=8;

查看行格式:

SHOW TABLE STATUS LIKE 'student' \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上内容就是了解页 page 的概念

AVL 树用于存储索引数据

首先,索引的数据,是放在硬盘上的。查看数据和索引的大小:

SELECT
CONCAT(ROUND(SUM(DATA_LENGTH/1024/1024),2),'MB') AS data_len ,
CONCAT(ROUND(SUM(INDEX_LENGTH/1024/1024),2),'MB') AS index_len
FROM information_schema.TABLES
WHERE table_schema='idaas' AND table_name='id_t_user_base';

当我们用树的结构来存储索引的时候,访问一个节点就要跟磁盘之间发生一次 IO。
InnoDB 操作磁盘的最小的单位是一页(或者叫一个磁盘块),大小是 16K(16384 字节)。

那么,一个树的节点就是 16K 的大小

如果我们一个节点只存一个键值+数据+引用,例如整形的字段,可能只用了十几个或者几十个字节,它远远达不到 16K 的容量,所以访问一个树节点,进行一次 IO 的时候, 浪费了大量的空间。

所以如果每个节点存储的数据太少,从索引中找到我们需要的数据,就要访问更多的节点,意味着跟磁盘交互次数就会过多 .

如果是机械硬盘时代,每次从磁盘读取数据需要 10ms 左右的寻址时间,交互次数越多,消耗的时间就越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比如上面这张图,我们一张表里面有 6 条数据,当我们查询 id=37 的时候,要查询 两个子节点,就需要跟磁盘交互 3 次,如果我们有几百万的数据呢?这个时间更加难以估计。

所以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第一个就是让每个节点存储更多的数据

第二个,节点上的关键字的数量越多,我们的指针数也越多,也就是意味着可以有更多的分叉(我们把它叫做“路数”)。

因为分叉数越多,树的深度就会减少(根节点是 0)。

这样,我们的树是不是从原来的高瘦高瘦的样子,变成了矮胖矮胖的样子?

这个时候,我们的树就不再是二叉了,而是多叉,或者叫做多路。

多路平衡查找树(B Tree) (分裂、 合并)

Balanced Tree

这个就是我们的多路平衡查找树,叫做 B Tree(B 代表平衡)

跟 AVL 树一样,B 树在枝节点和叶子节点存储键值、数据地址、节点引用。
它有一个特点:分叉数(路数)永远比关键字数多 1。比如我们画的这棵树,每个节点存储两个关键字,那么就会有三个指针指向三个子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 Tree 的查找规则是什么样的呢?
比如我们要在这张表里面查找 15。
因为 15 小于 17,走左边。
因为 15 大于 12,走右边。
在磁盘块 7 里面就找到了 15,只用了 3 次 IO。

这个是不是比 AVL 树效率更高呢?

那 B Tree 又是怎么实现一个节点存储多个关键字,还保持平衡的呢?跟 AVL 树有什么区别?

https://www.cs.usfca.edu/~galles/visualization/Algorithms.html

​ 比如 Max Degree(路数)是 3 的时候,我们插入数据 1、2、3,在插入 3 的时候,本来应该在第一个磁盘块,但是如果一个节点有三个关键字的时候,意味着有 4 个指针,子节点会变成 4 路,所以这个时候必须进行分裂。把中间的数据 2 提上去,把 1 和 3 变成 2 的子节点。

如果删除节点,会有相反的合并的操作。

注意这里是分裂和合并,跟 AVL 树的左旋和右旋是不一样的。
我们继续插入 4 和 5,B Tree 又会出现分裂和合并的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这个里面我们也能看到,在更新索引的时候会有大量的索引的结构的调整,所以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不要在频繁更新的列上建索引,或者为什么不要更新主键。

节点的分裂和合并,其实就是 InnoDB 页的分裂和合并。

B+树(加强版多路平衡查找树)

B Tree 的效率已经很高了,为什么 MySQL 还要对 B Tree 进行改良,最终使用了B+Tree 呢?

总体上来说,这个 B 树的改良版本解决的问题比 B Tree 更全面。
我们来看一下 InnoDB 里面的 B+树的存储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ySQL 中的 B+Tree 有几个特点:

1、它的关键字的数量是跟路数相等的;

2、**B+Tree 的根节点和枝节点中都不会存储数据,只有叶子节点才存储数据。搜索到关键字不会直接返回,会到最后一层的叶子节点。比如我们搜索 id=28,虽然在第一层直接命中了,但是全部的数据在叶子节点上面,所以我还要继续往下搜索,一直到叶子节点 **。

举个例子:假设一条记录是 1K,一个叶子节点(一页)可以存储 16 条记录。非叶子节点可以存储多少个指针?

假设索引字段是 bigint 类型,长度为 8 字节。指针大小在 InnoDB 源码中设置为6 字节,这样一共 14 字节。非叶子节点(一页)可以存储 16384/14=1170 个这样的单元(键值+指针),代表有 1170 个指针。

树 深 度 为 2 的 时 候 , 有 1170^2 个 叶 子 节 点 , 可 以 存 储 的 数 据 为1170117016=2190240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查找数据时一次页的查找代表一次 IO,也就是说,一张 2000 万左右的表,查询数据最多需要访问 3 次磁盘。

所以在 InnoDB 中 B+ 树深度一般为 1-3 层,它就能满足千万级的数据存储。

3、B+Tree 的每个叶子节点增加了一个指向相邻叶子节点的指针,它的最后一个数据会指向下一个叶子节点的第一个数据,形成了一个有序链表的结构。

4、它是根据左闭右开的区间 [ )来检索数据

来看一下 B+Tree 的数据搜寻过程:

1)比如我们要查找 28,在根节点就找到了键值,但是因为它不是页子节点,所以会继续往下搜寻,28 是[28,66)的左闭右开的区间的临界值,所以会走中间的子节点,然后继续搜索,它又是[28,34)的左闭右开的区间的临界值,所以会走左边的子节点,最后在叶子节点上找到了需要的数据。

2)第二个,如果是范围查询,比如要查询从 22 到 60 的数据,当找到 22 之后,只要顺着节点和指针顺序遍历就可以一次性访问到所有的数据节点,这样就极大地提高 了区间查询效率(不需要返回上层父节点重复遍历查找)。

总结一下,InnoDB 中的 B+Tree 的特点:

  1. 它是 B Tree 的变种,B Tree 能解决的问题,它都能解决。B Tree 解决的两大问题是什么?(每个节点存储更多关键字;路数更多)

2)扫库、扫表能力更强(如果我们要对表进行全表扫描,只需要遍历叶子节点就可以了,不需要遍历整棵 B+Tree 拿到所有的数据)

  1. B+Tree 的磁盘读写能力相对于 B Tree 来说更强(根节点和枝节点不保存数据区,所以一个节点可以保存更多的关键字,一次磁盘加载的关键字更多)

4)排序能力更强(因为叶子节点上有下一个数据区的指针,数据形成了链表)

5)效率更加稳定(B+Tree 永远是在叶子节点拿到数据,所以 IO 次数是稳定的)

索引方式: 真的是用的 B+Tree 吗

在 Navicat 的工具中,创建索引,索引方式有两种,Hash 和 B Tree。
HASH:以 KV 的形式检索数据,也就是说,它会根据索引字段生成哈希码和指针,指针指向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哈希索引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个,它的时间复杂度是 O(1),查询速度比较快。因为哈希索引里面的数据不是按顺序存储的,所以不能用于排序。

第二个,我们在查询数据的时候要根据键值计算哈希码,所以它只能支持等值查询(= IN),不支持范围查询(> < >= <= between and)

另外一个就是如果字段重复值很多的时候,会出现大量的哈希冲突(采用拉链法解决),效率会降低。

问题: InnoDB 可以在客户端创建一个索引,使用哈希索引吗?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innodb-introduction.html
InnoDB utilizes hash indexes internally for its Adaptive Hash Index feature

直接翻译过来就是:InnoDB 内部使用哈希索引来实现自适应哈希索引特性 。

这句话的意思是** InnoDB 只支持显式创建 B+Tree 索引**,对于一些热点数据页,InnoDB 会自动建立自适应 Hash 索引,也就是在 B+Tree 索引基础上建立 Hash 索引,这个过程对于客户端是不可控制的,隐式的 。

我们在 Navicat 工具里面选择索引方法是哈希,但是它创建的还是 B+Tree 索引,这个不是我们可以手动控制的。

buffer pool 里面有一块区域是 Adaptive Hash Index 自适应哈希索引,就是这个

这个开关默认是 ON :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adaptive_hash_index';

从存储引擎的运行信息中可以看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为B Tree 和B+Tree 的特性,它们广泛地用在文件系统和数据库中,例如Windows的 HPFS 文件系统,Oracel、MySQL、SQLServer 数据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niugang0920/article/details/11427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