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实现23种设计模式-引言

一,引言

设计模式不局限于任何语言,只是一种编程的解决方案

二,设计模式的作用

为了解决程序带来的耦合性,内聚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重用性,灵活性
代码重用性:可用的代码不需要多次的编写
可读性:程序规范性,便于其他程序员阅读
可扩展性:当需要增加新的功能时,非常的方便
可靠性:当我们增加新的功能后,对原来的功能没有新的影响
使程序与程序之间呈现高内聚,低耦合功能

三,设计模式七大设计原

分别为:单一职责,接口隔离原则,依赖倒置原则,里氏替换原则,开闭原则,迪米特法则,合成复用原则

1,单一职责

即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如一个dao对应一个数据库

2,接口隔离原则

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即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就如果只需要实现的接口中的方法即可,如果接口中还存在不需要实现的方法
则违背了接口隔离原则

3,依赖倒置原则

高层模块不应该还依赖底层模块,二者都要高依赖其抽象类或者接口
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
核心思想为面向接口编程

4,里氏替换原则

原因:继承在修改父类方法后,所涉及的子类的都有可能产生障碍
里氏替换原则,就是尽量不要重写父类中的方法
继承实际上让两个类耦合性增强了
可以通过聚合,组合,依赖来解决问题

5,开闭原则

编程中最基础,最主要的设计原则
一个软件实体如类。模块和函数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当软件需要变化时,尽量通过扩展软件的实体行为来实现变化
设计模式的目的就是遵循开闭原则

6,迪米特法则

一个对象应该与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
类与类关系越密切,耦合度越大

7,合成复用原则

原则是尽量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继承

四,设计原则的核心思想总结

找出应用中可能需要变化之处,把他们独立开发出来,不要和那些不需要变化的代码混在一起
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
为了交互对象之间的松耦合设计而努力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3130220 查看本文章
五,类与类之间的关系
1,依赖关系

只要在类中用到了对方,则产生依赖。如果对方不存在,则连编译都通过不了
泛化:依赖关系的特例,即有继承关系
实现:接口实现

2,关联关系

聚合关系:将类聚合到另一个类中,即将另一个类的实例放到该类中,如身份证和人
组合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但是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开,如人头和手。类与类之间同生共死

六,设计模式类型分类

创建型模式:单例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原型模式,建造者模式,工厂模式
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桥接模式,装饰者模式,组合模式,外观模式,享元模式
行为模式:模板方法模式,命令模式,访问者模式,迭代器模式,观察者模式
中介者模式,备忘录模式,解释器模式,转态模式,策略模式,职责链模式

七,参考书籍:参考书籍:<<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