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出猪周期、亏损近30亿元的新希望,迎来了“希望”?

养猪企业们的寒冬,要过去了?

今年来跌破10元/公斤的猪肉,让不少猪企们十亿、百亿的亏损;但近期,猪企们开始大幅度增持及发行可转债券。

日前,生猪养殖企业“新希望”的部分董监高完成2.56亿元增持计划,同时发行81.5亿元可转债。此外,知名私募基金经理冯柳近期也大举加仓了“前猪王”温氏股份的股票。

受增持计划利好消息的影响,11月3日收盘,新希望收于15.61元/股,大涨达到10.01%,市值达到了703亿元。

截图来自:雪球

资本及机构们不断增持、加购,难道生猪养殖市场真的迎来了暖冬?猪企们也迎来了暗逆势布局良机来了?而新希望又凭何在低谷期持续扩大养猪规模?

猪价犹如“过山车”,新希望前三季度亏近30亿

公开资料显示,新希望成立于1982年,前身是南方希望集团,是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

作为霸占我国猪饲料市场半壁江山的大佬,养猪也是新希望的看家本领。在已经上市的超15家猪企当中,新希望凭借市值700多亿元进入行业前五。

但这两年来的猪肉,堪称为“魔物”一族。

去年40元/公斤的猪肉,让大家直呼“吃不起猪”,“买一斤都得斤斤计较好久”,“无法实现猪肉自由”;到如今猪价直接下跌至20元/公斤,有些地方甚至出现过8/公斤的情况,让不少在去年扣紧裤腰带不吃肉的“僧人们”,实现了猪肉自由。

根据猪价系统网数据,2021年10月,猪价跌至不足20元/公斤且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另据中国网报道,国庆期间河南省固始县一家超市,五花肉低至了3.98元/斤。

猪价的“过山车”,让新希望在内的猪企们也经历了“大喜”到“大悲”。

财报显示,2020年全年,新希望营收、归母利润都创下了历史新高,分别为1098.25亿元、49.44亿元;但随着今年猪肉价格的下探,2021年Q3,新希望归母净利润亏损却达到29.86亿元,同比下降255.47%。

同行们也迎来了至暗时刻,“前养猪大王”温氏股份今年前三季度也都亏损高达72亿元,正邦科技亏损61.97亿元,天邦股份亏损20.46亿元......

猪价持续下探的时刻,曾有投资者提问,“全行业本轮扩产猪太多,一直持续两三年,新希望是不是做好了养猪再亏损两三年,不退出的准备?”

随即公司给予了否定回应,“新希望不会退出养猪市场”。如今不但不退出,新希望还正发行可转债券及加大养猪规模。

截图来自:可行性报告

同时市场讯号也透露着生猪养殖业将迎来回暖,不少猪企开始增持持有股票,除开新希望外,天邦股份近期也获得了深股通增持的29.45万股。

那么,猪周期真迎来了周期性回暖?新希望又有什么底气在猪价仍处于低价期,扩大养猪规模?

什么底气支撑新希望持续扩大养猪规模?

首先生猪养殖业本身就是周期性行业,随着养猪产能过剩以及外部因素,例如近期来非洲猪瘟等影响猪价随时都会频繁波动,这也是猪价去年到今年来暴涨及猛跌的原因所在。

就是在这样一个周期性赛道内,猪企们的大涨大跌也能得到理解。但如今行业或迎来了周期性反转,即触底反弹期间。

何为触底反弹?即形容经济或行业低迷到极限后,开始强劲反弹。

生猪养殖业在经历价格下探到底部时刻,强劲反弹的时刻到来了。根据太平洋证券分析师程晓东指出,由于低价带来的产能下滑会滞后10个月反映到肥猪供给和猪价,预计四季度季度猪价将快速反弹。

另据证券时报报道,不少机构认为猪价已接近周期底部,养猪股也有望迎来业绩反弹。

就拿供应链上来讲,饲料业迎来了回暖,带动着生猪养殖业开始回升。

三季报披露,新希望今年上半年饲料收入就同比增长了45.3%,三季度持续向好,公司并预计第四季度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同时在生猪出栏量方面,2021Q3,新希望出栏生猪235万头,同比增加6.1%,前三季度合计出栏681万头,同比增长57.0%。

整个市场背景回暖,饲料、养猪成本之前都处于低价时期,也正是猪企们加仓与扩大养猪规模的底层逻辑。

而支撑新希望这家公司扩产底气的,不单是行业的利好,还有公司多年来“饲料大王”的地位优势,以及种猪、出栏量等方面上的优势。

据了解,新希望饲料业务在国内饲料行业多年来保持规模第一位置。而在去年,其生猪出栏数也达829万头,位列行业第四,第一是牧原股份的1811.5万头。

同时在种猪储备方面,新希望正不断实现增长。去年12月末,公司种猪存栏量就达到了216万头,与2019年底的55万头种猪相比样实现了4倍增长,相比2018年底更是实现超25倍增长。

另一面工程建设方面,新希望也在不断扩张。据称,2019年—2021年,公司在方面的资本开支分别为90亿元、300亿元、300亿元,三年来累计新增投资超700亿元,这是新希望在发展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投资周期。

所以可以这么说,在行业驶入低谷反弹期,拥有饲料储备及种猪储备支撑的新希望也将迎来业绩的回暖,这也是近期来不少机构增持其股票的原因。

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近90天来,新希望共有7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3家,增持评级3家,中性评级1家。

但同样在周期性行业时刻存在各式各样的风险,新希望未来又该如何抗压?其又有可能成为“养猪大王”吗?

有希望成为“养猪大王”吗?

周期性行业内,较量的从来不是谁能更幸运踩中风口的能力,而是看公司规模、资源储备及管理模式上的能力。

根据观研天下数据,2020年13家上市猪企出栏量统计,前五位分别为牧原1811.5万头,正邦955.97万头,温氏954.55万头,新希望829.25万头,天邦307.78万头;而在已上市13家猪企总计共出栏生猪5550.45万头数量计算,占据了全国出栏量的10.53%。

可见,上市猪企占据了生猪养殖业内部分市场,但行业内仍以散养为主;而本身由于猪肉市场价格的清晰透明,导致行业属于完全竞争市场。

由此,决定生猪养殖竞争胜利的更多体现在企业的规模、管理以及资源储备竞争力上。

目前来看,在去年曾有幸以净利润87.04亿元登顶“养猪大王”宝座的温氏股份,是凭借“自繁自养”模式进行的快速规模扩张。

可以看出,要想在猪王争夺战中更胜一筹,除开出栏量上的优势带来的盈利,还要看模式的优越性。

据新希望在某投资者互动平台曾披露,“公司农户育肥占比80%,自繁自养20%。”可见,公司模式采取更多的是成本较小、但管控更难的“农户育肥”的模式。

但要想更好地把控猪品质量与数量,“自繁自养”的方式更值得猪企们去采纳;基于此,新希望可以持续优化自身的模式,在可控范围内提升“自繁自养”的占比。

但同样,目前市面上更为流行的是“公司+农户”的模式,也就是新希望这类模式,因为好处在于管理和养殖分开,高效运作。

所以对于新希望而言,在整个行业处于回暖期间,调整模式、增强自身的优越性是其需要去做的。好比,养殖规模扩张,管理持续加强优化。

然而,扩充养猪规模是各大猪企们募集可转债券的资金的主要用途,毕竟在行业低谷期间,各类养殖成本的偏低,又利于公司的规模扩张。

但同样,这也像一把双刃剑,弊端也有,在于风险大。毕竟扩产规模量多少都将影响公司盈利状况,同样未来不可控因素太多,好比猪瘟、疫情等也将时刻影响猪价。

不论怎么说,每家猪企都得做好充分的抗压准备,谨慎扩充养殖规模过剩以及过于不要太过于乐观地看待市场回暖的趋势,大家要做的可能就是正确规划管理,等待下一个牛市或者行业回归正常期。

而新希望凭借自身的地位以及出栏量等优势,未来在激烈竞争的市场内虽然不能确定成为养猪大王,但还是能当大佬及饲料大王。

本文作者:叶小安

文|松果财经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ongguocaijing/article/details/121129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