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N通信】基于Matlab LEACH融合树多跳传输协议【含Matlab源码 1897期】

一、 数据融合的LEACH协议简介

1 基于自适应数据融合的LEACH协议
1.1 基本定义和概念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一个簇可以用一个无向加权全连通图G=(V,E)来表示,V是簇中所有传感器节点的集合,E使簇中两个节点之间可以直接通信。假设顶点v∈V代表簇中的一个传感器节点,边euv=(u,v)∈E代表顶点u和v所对应的传感器节点能够直接通信。

LEACH采用的能量消耗公式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通用的一阶无线电模式[7],传感器节点在距离d发送一条长度为l bit消息所消耗的能量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传感器节点接收l bit消息所消耗的能量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εamp是信号放大器的放大倍数;Eelec是发送电路和接收电路消耗的能量。

MA从节点u迁移到节点v的总能耗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式(3)中F(euv)表示数据融合能量。

用一个矩阵wnxn来表示簇内任意节点到其他节点所需要耗费的能量,用Euv来表示边(u,v)的权值,n表示簇内的节点个数,wij(i,j=0,1,2,…,n-1)表示由顶点i到顶点j所要耗费的能量,wii=∞。

设MA由ID、路由算法、数据缓存、处理测量数据代码组成,其中数据缓存中包含部分融合的簇成员节点的测量数据。

2 基于自适应数据融合的LEACH路由协议
基于自适应数据融合的LEACH协议的基本思想是:在LEACH的簇结构形成后,网络的能耗主要体现在感知数据的传输和融合上。

传输能耗与MA的迁移路由有关,计算MA的路由是TSP问题,本文采用最近邻居算法,从簇头出发,在所有的成员节点中寻找权值(传输能量与融合能量之和最小的边对应的节点加入到路径解中,然后再在没有访问过的节点中寻找与当前权值相比最小的节点,加入到路径解中,依次类推,直至所有的成员节点都被访问完,路径解中最后一个节点为簇头节点。

数据融合能够减少传输的数据量,从而减少传输能量,但数据融合本身又能导致能量的开销,因此当节省的传输能量大于数据融合开销时,进行数据融合对于网络节能才是有益的,反之,则会增加网络能耗。由此分析得出,对簇内成员节点应该动态地进行数据融合(自适应数据融合)。当在该节点进行数据融合能节省网络能耗时,就进行数据融合(融合计算开关置1);否则,不进行(融合计算开关置0)。在某一节点进行数据融合后所节省的能量实际是,按照计算好的MA迁移路由,未融合的感知数据从该节点传输到簇头的能量与融合后的数据从该节点传输到簇头节点的能量之差。差值与数据融合的能量进行比较,大于0时,在该节点进行数据融合,否则,不进行。因此簇中某一节点是否进行数据融合还得在迁移路径上后面的节点开关值确定之后才能确定,于是对应于迁移路径上的节点顺序,各节点的融合开关值是逆序计算的。

簇内各成员节点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是:簇头节点按照簇内成员节点的数目,生成一个TDMA时隙表,簇头节点根据MA的迁移路由中各节点的顺序依次为每个成员分配通信时隙,成员节点只能在其特定的时隙内与由簇头创建的MA进行通信,此时簇内其他成员节点关闭通信模块以节省能量。然后,簇头节点的MAE开始创建并派遣MA,MA从簇头出发,按照已经计算好的迁移路由和各节点的融合计算开关值,MA依次迁移到各节点,当融合计算开关为1(0)时,MA携带的数据缓存中的数据与相应节点采集的数据进行(不进行)数据融合,最后MA携带着融合处理后的数据返回簇头,完成一次数据收集。

基于自适应数据融合的LEACH协议的基本思想简述为以下三点:

(1)计算MA的迁移路由(子函数1)

根据最近邻居算法计算MA的迁移路径:从簇头出发,依次取权值(传输能量与融合能量之和)最小的边对应的点加入当前解中直至形成回路解。

(2)计算自适应数据融合开关值(子函数2)

假设通过子函数1求得的MA迁移路由为{x0,x1,x2…,xk,xk+1,…,xn-1,x0}(其中x0为簇头),未融合的感知数据从某一节点传输到簇头的能量与融合后的数据从该节点传输到簇头节点的能量作差,其差值和数据融合的能量进行比较,大于0时,在该节点进行数据融合,融合计算开关置1;否则,不进行数据融合,融合计算开关置0。由于节点xk必须知道它后面的节点xk+1,…,xn-1的融合计算开关值,才能计算出它自己的,故逆序求解In-1,In-2,…,I2,I1,亦即得出该簇内哪些节点进行融合计算,哪些不进行。

(3)进行簇内所有成员节点的数据收集(主函数)

调用子函数1,求出MA的迁移路径{x0,x1,x2,…,xk,xk+1,…,xn-1,x0};

调用子函数2,根据子函数1的迁移路径求出簇内各节点的融合计算开关值In-1,In-2,…,I2,I1;

簇头节点派遣MA,收集节点xi(i=1,2,…,n-1)的感知数据,根据Ii=1(或0)的值融合(或不融合)节点xi的感知数据与MA数据缓存中的数据,最后所有的数据汇总至簇头节点。

二、部分源代码

clear;

%%%%%%%%%%%%%%%%%%%%%%%%%%%%%%%% PARAMETERS %%%%%%%%%%%%%%%%%%%%%%%%%%%%

%Field Dimensions - x and y maximum (in meters)
xm=100;
ym=100;

%x and y Coordinates of the Sink
sink.x=0.5*xm;%基站x轴
sink.y=0.5*ym;%基站y轴

%Number of Nodes in the field
n=100;

%包的大小
packetLength = 4000;%数据包长度   
ctrPacketLength = 32;%控制包长度 

%Optimal Election Probability of a node
%to become cluster head
p=0.05;

%Energy Model (all values in Joules)
%Initial Energy 
Eo=0.02;
%Eelec=Etx=Erx
ETX=50*0.000000000001;
ERX=50*0.000000000001;
%Transmit Amplifier types
Efs=10*0.000000000001;
Emp=0.0013*0.000000000001;
%Data Aggregation Energy
EDA=5*0.000000000001;

fid=fopen('D://实验结果//wst_leach_number.txt','w');
fid1=fopen('D://实验结果//wst_leach_energy.txt','w');

%融合率
cc=0.6;
%Values for Hetereogeneity
%Percentage of nodes than are advanced
m=0.1;
%\alpha
a=1;

%maximum number of rounds
rmax=3000;

%%%%%%%%%%%%%%%%%%%%%%%%% END OF PARAMETERS %%%%%%%%%%%%%%%%%%%%%%%%

%Computation of do
do=sqrt(Efs/Emp);

%Creation of the random Sensor Network
figure(1);
for i=1:1:n
    S(i).xd=rand(1,1)*xm;
    XR(i)=S(i).xd;
    S(i).yd=rand(1,1)*ym;
    YR(i)=S(i).yd;
    S(i).G=0;
    %initially there are no cluster heads only nodes
    S(i).type='N';
    %Random Election of Normal Nodes
    S(i).E=Eo;
    plot(S(i).xd,S(i).yd,'o');
    hold on;

    %Random Election of Advanced Nodes
end

三、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matlab版本及参考文献

1 matlab版本
2014a

2 参考文献
[1] 沈再阳.精通MATLAB信号处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高宝建,彭进业,王琳,潘建寿.信号与系统——使用MATLAB分析与实现[M].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3]王文光,魏少明,任欣.信号处理与系统分析的MATLAB实现[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
[4]黄利晓,王晖,袁利永,曾令国.基于能量均衡高效WSN的LEACH协议改进算法[J].通信学报第38卷第Z2期
[5]王培东,袁召兰,王瑜.基于自适应数据融合的LEACH路由协议[J].电子技术应用. 2011,37(07)

3 备注
简介此部分摘自互联网,仅供参考,若侵权,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TIQCmatlab/article/details/12537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