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跟踪】|单目标跟踪指标

VOT

VOT认为,数据集只有规模大是完全不行的,一个可靠的数据集应该测试出tracker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

VOT提出,应该对每一个序列都标注出该序列的视觉属性(visual attributes),以对应上述的不同条件,VOT2013共提出了六种视觉属性:

相机移动(camera motion,即抖动模糊)
光照变化(illumination change)
目标尺寸变化(object size change)
目标动作变化(object motion change,和相机抖动表现形式类似,都是模糊)
未退化(non-degraded)

在VOT提出之前,比较流行的评价系统是让tracker在序列的第一帧进行初始化,之后让tracker一直跑到最后一帧。然而tracker可能会因为其中一两个因素导致其在开始的某些帧就跟丢(fail),所以最终评价系统只利用了序列的很小一部分,造成浪费。而VOT提出,评价系统应该在tracker跟丢的时候检测到错误(failure),并在failure发生的5帧之后对tracker重新初始化(reinitialize),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数据集。之所以是5帧而不是立即初始化,是因为failure之后立即初始化很可能再次跟踪失败,又因为视频中的遮挡一般不会超过5帧,所以会有这样的设定。

VOT的一个特色机制,即重启(reset/reinitialize)。但重启之后的一部分帧是不能用于评价的,这些帧被称作burn-in period,大量实验结果表明,burn-in period大约为初始化之后(包括第一帧的初始化和所有重启)的10帧。

Accuracy(A)

Accuracy用来评价tracker跟踪目标的准确度,数值越大,准确度越高。

某序列第t帧的accuracy定义为:每一帧的IOU值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平均精度为在所有有效帧的平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obustness®

Robustness用来评价tracker跟踪目标的稳定性,数值越大,稳定性越差。

F为在重复测试N_rep中失效的次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4738904 查看本文章

AR rank(综合 A R)

将tracker在不同属性序列上的表现按照accuracy(A)和robustness(R)分别进行排名,再进行平均,得到该tracker的综合排名,依据这个综合排名的数字大小对tracker进行排序得出最后排名。这个排名叫做AR rank。

具体操作为:首先让tracker在同一属性的序列下测试,对得到的数据(average accuracy/average robustness)进行加权平均,每个数据的权重为对应序列的长度,由此得到单个tracker在该属性序列上的数据,然后对不同tracker在该属性序列下进行排名。得到单个tracker在所有属性序列下的排名后,求其平均数(不加权)得到AR rank。

EAO(Expected Average Overlap)

VOT2015提出,基于AR rank的评价方式没有充分利用accuracy和robustness的原始数据(raw data),所以创造了一个新的评价指标——EAO(Expected Average Overlap)。正如字面意思,这个评价指标只针对基于overlap定义的accuracy。

EAO曲线,对于不同序列长度的序列测试,横轴为序列长度,纵轴为A,

EFO(不同硬件速度对比)

EFO(Equivalent Filter Operations )是VOT2014提出来的一个衡量tracking速度的新单位,在利用vot-toolkit评价tracker之前,先会测量在一个600600的灰度图像上用3030最大值滤波器进行滤波的时间,以此得出一个基准单位,再以这个基础单位衡量tracker的速度,以此减少硬件平台和编程语言等外在因素对tracker速度的影响。

归一化的精确度(Norm. Prec)

来源——TrackingNet
考虑到Ground Truth框的尺度大小,将Precision 进行归一化,得到Norm. Prec,它的取值在[0, 0.5] 之间。即判断预测框与Ground Truth框中心点的欧氏距离与Ground Truth框斜边的比例。

成功率 Success Rate/IOU Rate/AOS

来源——OTB2013
成功率计算是计算预测框与Ground Truth的真值框的区域内像素的交并比,即红色框与蓝色斜边区域的比值。公式如上图的S。
通常我们会看到论文中有一个AUC(Area under curve)分数,这个分数实际上算的是成功率曲线下的面积,达成的效果就相当于考虑到了不同阈值下的成功率分数。有的论文也会直接指定阈值(如0.5)。其实当成功率曲线足够光滑,取0.5对应的成功率分数和计算成功率的AUC分数是一样的【中值定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ef
https://blog.csdn.net/Dr_destiny/article/details/80108255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5608277/article/details/125556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