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理论07软件测试过程管理

软件测试管理过程

一 软件测试大体过程:
测试需求地分析于确定
测试计划
测试执行
测试记录和缺陷跟踪
回归测试
测试总结和报告

测试需求
1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要点
<1正确性:对照原始需求检查需求规格说明书
<2必要性:不能回溯到出处地需求项可能是多余地
<3优先级:恰当划分并标识
<4明确性:不使用含糊的词汇
<6可测性:每项需求都必须使可验证的
<7完整性:不能遗漏必要和不必需的信息
<8一致性:与原始需求一致、内部前后一致
<9可修改:良好的组织结构使需求易于修改

需求文档的检查步骤
<1 获取最新版本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同时尽量获取用户原始需求文档
<2阅读和尝试理解需求规格说明书种描述的所有需求项
<3对照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
<4针对检查结果进行讨论、修订需求规格说明书后回到第一步,直到检查列表种的所有问题都通过

测试计划

软件测试计划是对测试过程的一个整体上的设计,通过收集项目和产品相关信息,对测试范围、测试风险进行分析,对测试用例、工作量、资源和时间等进行估算,对测试采用的策略、方法、环境、资源、进度做出合理的安排。

1为什么做测试计划
测试计划的内部作用:
<1 作为测试计划的结果,让相关人员和开发人员来评审
<2存储计划进度表、测试环境等更多信息
<3存储计划执行的细节,让测试人员来进行同行评审
测试计划的外部作用:给顾客查看,向顾客交代测试工作。

2测试计划要素
确定测试范围 – 制定测试策略 – 测试资源安排 – 进度安排 - 风险及对策

确定测试范围
例如,对一个整合型的系统,它把若干个已有的系统整合进来,形成个新的系统,那么就需要考虑测试范围是包括所有子系统,还是仅仅测试接口部分,需要具体结合整合的方式、系统之间的方式等来决定。
制定测试策略
测试策略:先后顺序、测试项优先级 覆盖方式 回归测试原则
测试战术:测试方法 测试技巧 测试工具
为了设计出好的测试策略,需要了解软件的结构、功能分布、各个模块对客户的重要程度等。从而决定测试的重点、优先次序等。
回归测试也要考虑,根据项目的进度安排,版本的迭代频率等,合理安排回归测试的方式,同时也要结合产品的特点,功能模块的重要性、出错的风险等来制定回归测试的有效策略。
安排测试资源
通过充分评估测试难度、测试时间、工作量等因素,决定测试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根据测试对象的复杂、质量要求,结合测试经验对测试工作量做出评估,从而确定测试的资源安排。
安排好进度
测试的进度需要结合项目的开发计划,产品的整体计划进行安排,还需要考虑测试本身的各项活动进行安排。把测试用例的设计、测试环境的搭建、测试报告的编写等活动列入进度安排表。每一项测试之间最好能预留一段缓冲时间,缓冲时间一方面可以用于计划的变更,一方面可以让测试人员有时间完善和补充测试用例。
计划风险
一般可能碰到的风险是项目计划的变更,测试资源不能及时到位等方面,制定测试计划时应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对应策略。
对于项目计划的变更,可以考虑建立更加通常的沟通渠道,让测试人员能及时了解变化的情况,以及变更的影响,从而可以做出相应的改变,例如测试计划的调整。
测试的设计及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的设计是对测试具体执行的一个详细设计,它是测试思维的集中反映因此,不要过分地追求测试用例地写作,而是更多地考虑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设计的思路。
基于需求的测试方法
RBT(Requirements-Based Testing)是基于需求的测试方法,会使测试更加有效,因为它使测试专注于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即需求。
在基于需求的测试方法中,保持对需求的可追溯性非常重要,保持需求与测试用例之间的可追溯性有助于监视进度、度量覆盖率,当然也有助于控制需求的变更
基于需求的测试重点关注以下两点:
<验证需求是否正确,完整、无二义性、并且逻辑一致。
<从“黑盒”的角度,设计出充分并且必要的测试集,以保证设计和代码都完全符合要求
等价划分设计法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集合,在这个输入集合里每个输入条件都是等价的。等价划分认为:如果使用等价类中的一个条件作为测试数据进行测试不能发现程序的缺陷,那么使用等价类中的其他条件进行测试也不能发现错误。
等价类使典型的黑盒测试方法,不需要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只需要考虑程序的输入规格即可。
等价划分类优点是考虑了单个输入域的各类情况,避免了盲目或者随机选取输入数据的不完整性和覆盖的不稳定性等。
等价划分的缺点是只考虑了输入域的分类情况,没考虑输入的组合情况,如果仅仅使用等价划分法,则可能漏测一些情况。

边界值划分法
边界值分析假设大多数的错误发生在各种输入条件的边界上,如果在边界附近的取值不会导致错误,那么其他取值导致错误的可能性很小。
边界值取值范围的不同,取值依据也不同,上点、离点、内点位置不一样。
示例:
闭区间整数取值范围[1,10]上点是1和10 ,离点0和11,内点2、9、4、7等
开区间整数取值范围(1,10)上点1和10,离点2和9,内点 3、4、8、7等
半开半闭区间整数取值范围[1,10)上点1和10,离点2和9,内点2、4、8等
基本路径分析法
基本路径分析法一般使用在白盒测试中,用于覆盖程序分支路径,但是在一些黑盒测试中也能使用。
基本路径分析法的重点在于覆盖流程,确保让程序体现所有可能的逻辑,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就是基本路径分析法只是覆盖一次流程,对于一些存在循环的流程也没有考虑。
因果图法
  因果图法是一种简化了的逻辑图,能直观地表明程序输入条件和输出动作之间的关系。因果图法是借助图形设计测试用例的一种方法,特别适合用于被测试程序具有多输入条件、程序的输出又依赖于输入条件的各种情况。
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如下:
分析所有可能的输入和输出

找出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对照关系
画出因果图
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
把判定表对应到每一个测试用例

举例,一个业务单据处理规则是对于处于提交审核状态的单据,数据完整率达到80%以上或者经过业务员确认,则进行受理,否则打退

分析输入输出:
输入:处于提交状态、数据完整80%以上 业务员确认
输出:处理 不处理
输入输出对应关系:
<1 处于提交并80%以上,处理
<2 处于提交并业务员确认,处理
<3 处于提交,数据未达到80% 但是业务员确认,处理
<4处于提交但是未达到80%且无确认,不处理
<5未提交,不处理

场景设计发
场景设计发是Rational的RUP开发模式所提倡的测试用例设计思想
现在的软件大部分是事件控制流程的,事件触发时情景就是所谓的场景,在测试用例设计过程中,通过描述事件触发的情景,可有效激发测试人员的设计思想,同时对测试用例的理解和执行也有很大的帮助。
错误猜测法
错误猜测法时基于经验和直接推测程序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错误,有针对性地设计测试用例。
正交表与均衡表使用
正交表法时一种有效减少测试用例个数的设计方法。
举例:
姓名:填写、不填写
性别:男 女
状态:激活 不激活
一般认为,3个条件分别有两个输入参数,全部覆盖的话需要8个用例。
使用正交表方法则:
<1 第一步 确定有哪些因素,因素是输入条件,姓名 性别 状态
<2 第二步 每个因素有几个水平,水平就是输入条件的参数,例如性别有两个输入因素男女
<3第三步 选择合适的正交表,这里选用L4(2^3)表,2标识水平数(输入条件的参数个数),3标识因素数(即输入条件个数),4指4个用例
000
011
101
110
<4第四部 映射变量值到表中。例如
第一列代表姓名,0代表填写1代表不填写
第二列代表性别,0代表男性 1代表女性
第三列代表状态,0代表激活,1代表不激活
<5第五步 转化成测试用例
填写姓名 男 激活
填写姓名 女 不激活
不填写姓名 男 不激活
不填写姓名 女 激活
  在同一张正交表中,每个测试因素的每个水平出现的次数是完全相同的,由于在实验中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与其他因素的每个水平参与实验的概率是完全相同的,就保证了在各个水平中最大程度地排除了其他因素水平地干扰。任意两组两列(两个因素)的水平搭配(横向形成的数字对)是完全相同的。
均匀测试法是与正交表测试法类似的设计方法。正交表的特点是整齐可比性和均衡分散性。而均匀法只考虑均匀分散性,进一步减少测试的次数。
组合覆盖与PICT的使用
组合覆盖根据组合覆盖程度可以划分为单因素覆盖、成对覆盖、三三覆盖,常用的是成对。成对覆盖法要求两个因素(输入条件)的所有水平组合至少被覆盖一次,
组合覆盖使用微软官方提供的PICT工具即可实现
PICT接受一个出文本的model文件作为输入,然后输出测试用例集合,model文件格式如下:
<Paramater>:<value1>,<value2>,<value3>,<valueN>
用冒号隔开输入条件和参数,每行一个输入条件,参数之间用逗号隔开,
例如:
Size:128, 521,1024,2048
Files:FAT,FAT32,NTFS
Type:Logical,Single,Span,Mirror
把内容保存到txt中,存在某个目录,然后在命令行输入
PICT “C:\PICT\MODEL.TXT”
如果需要生成测试用例的同时将测试用例生成结果存储到本地,使用命令如下:
PICT “C:\PICT\MODEL.TXT” > “C:\PICT\OUT.TXT”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3667895/article/details/802061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