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NAT技术与代理服务器的区别,常见的代理服务器都有哪些

NAT技术的定义

NAT是一种网络地址翻译技术,将内部私有IP地址改变成可以在公网上使用的:公网IP。
NAT技术出现的原因:
我们国家公网IP地址太少了不够用,才使NAT技术兴起。

NAT还具备一些衍生功能,诸如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以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方便内部网络地址规划,等等。

1 名词解释

公有IP地址:也叫全局地址,是指合法的IP地址,它是由NIC(网络信息中心)或者ISP(网络服务提供商)分配的地址,对外代表一个或多个内部局部地址,是全球统一的可寻 址的地址。

私有IP地址:也叫内部地址,属于非注册地址,专门为组织机构内部使用。因特网分配编号委员会(IANA)保留了3块IP地址做为私有IP地址:

10.0.0.0 ——— 10.255.255.255

172.16.0.0——— 172.16.255.255

192.168.0.0———192.168.255.255

地址池:地址池是有一些外部地址(全球唯一的IP地址)组合而成,我们称这样的一个地址集合为地址池。在内部网络的数据包通过地址转换到达外部网络时,将会在地址池中选择某个IP地址作为数据包的源IP地址,这样可以有效的利用用户的外部地址,提高访问外部网络的能力。

NAT英文全称是“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中文意思是“网络地址转换”,它是一个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nternet工程任务组)标准,允许一个整体机构以一个公用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出现在Internet上。顾名思义,它是一种把内部私有网络地址(IP地址)翻译成合法网络IP地址的技术,如下图所示。因此我们可以认为,NAT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解决公网地址不足的问题。

NAT技术简介

简单地说,NAT就是在局域网内部网络中使用内部地址,而当内部节点要与外部网络进行通讯时,就在网关(可以理解为出口,打个比方就像院子的门一样)处,将内部地址替换成公用地址,从而在外部公网(internet)上正常使用,NAT可以使多台计算机共享Internet连接,这一功能很好地解决了公共 IP地址紧缺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只申请一个合法IP地址,就把整个局域网中的计算机接入Internet中。这时,NAT屏蔽了内部网络,所有内部网计算机对于公共网络来说是不可见的,而内部网计算机用户通常不会意识到NAT的存在。如下图所示。这里提到的内部地址,是指在内部网络中分配给节点的私有IP地址,这个地址只能在内部网络中使用,不能被路由转发。

随着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数量的不断猛增,IP地址资源也就显得愈加紧张。在实际应用中,一般用户几乎申请不到整段的C类和B类IP地址。当我们的企业向ISP申请IP地址时,所分配的地址也不过只有几个或十几个IP地址。显然,这样少的IP地址根本无法满足网络用户的需求。为了缓解供给和需求不可调和的矛盾,使用NAT技术便成为了企业和ISP的必然选择。
NAT还具备一些衍生功能,诸如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以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方便内部网络地址规划,等等

企业使用NAT时,一般认为应当使用RFC1918规定的三段私有地址部署企业内部网络。当企业内部设备试图以私有地址为源,向外部网络(Internet)发送数据包的时候,NAT可以对IP包头进行修改,先前的源IP地址-私有地址被转换成合法的公有IP地址(前提是,该共有IP地址应当是企业已经从ISP申请到的合法公网IP),这样,对于一个局域网来说,无需对内部网络的私有地址分配做大的修改,就可以满足内网设备和外网通信的需求。

由于设备的源IP地址被NAT替换成了公网IP地址,设备对于外网用户来说就显得“不透明”,达到了保证设备安全性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内部私有地址和外部公有地址是一一对应的。甚至,我们只需使用少量公网IP地址(甚至是1个)即可实现私有地址网络内所有计算机与Internet的通信需求。

这里写图片描述

NAT的实现方式

在企业网络中,NAT的实现方式有三种,即静态转换NAT、动态转换NAT 以及 端口多路复用(PAT)。
1.静态转换
静态转换是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有IP地址,IP地址对是一对一的,是一成不变的,某个私有IP地址只转换为某个公有IP地址。私有地址和公有地址的对应关系由管理员手工指定。借助于静态转换,可以实现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中某些特定设备(如服务器)的访问,并使该设备在外部用户看来变得“不透明”。

2.动态转换

动态转换是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用IP地址时,IP地址对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随机的。所有被管理员授权访问外网的私有IP地址可随机转换为任何指定的公有IP地址。也就是说,只要指定哪些内部地址可以进行转换,以及用哪些合法地址作为外部地址时,就可以进行动态转换。每个地址的租用时间都有限制。这样,当ISP提供的合法IP地址略少于网络内部的计算机数量时,可以采用动态转换的方式。

3.端口多路复用(Port address Translation,PAT)

通过使用端口多路复用,可以达到一个公网地址对应多个私有地址的一对多转换。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内部网络的所有主机均可共享一个合法外部IP地址实现对Internet的访问,来自不同内部主机的流量用不同的随机端口进行标示,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IP地址资源。同时,又可隐藏网络内部的所有主机,有效避免来自internet的攻击。因此,目前网络中应用最多的就是端口多路复用方式。
NAT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我们就向大家介绍完了

2.1 地址转换

NAT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当私有网主机和公共网主机通信的IP包经过NAT网关时,将IP包中的源IP或目的IP在私有IP和NAT的公共IP之间进行转换。

如下图所示,NAT网关有2个网络端口,其中公共网络端口的IP地址是统一分配的公共 IP,为202.20.65.5;私有网络端口的IP地址是保留地址为192.168.1.1。私有网中的主机192.168.1.2向公共网中的主机202.20.65.4发送了1个IP包(Dst=202.20.65.4,Src=192.168.1.2)。
这里写图片描述
NAT Gateway的公共IP并转发到公共网,此时IP包(Dst=202.20.65.4,Src=202.20.65.5)中已经不含任何私有网IP的信息。由于IP包的源IP已经被转换成NAT Gateway的公共IP,Web Server发出的响应IP包(Dst= 202.20.65.5,Src=202.20.65.4)将被发送到NAT Gateway。

这时,NAT Gateway会将IP包的目的IP转换成私有网中主机的IP,然后将IP包(Des=192.168.1.2,Src=202.20.65.4)转发到私有网。对于通信双方而言,这种地址的转换过程是完全透明的。转换示意图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gege/article/details/8053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