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数据库 真题错题整理(四)

1.组成IDEF0图的基本元素是矩形框和箭头,矩形框内的动词短语描述功能活动的名称,活动的编号按要求写在矩形框右下角指定的位置。左边的输入箭头表示完成活动需要的数据;矩形框上方的控制箭头描述了影响这个活动执行的事件或约束条件;右边的输出箭头说明由此活动产生的结果集信息;下方进入的机制箭头表示实施该活动的物理手段或完成活动所需要的资源(计算机系统、人或组织)。

2.DFD 方法由四种基本元素(模型对象)组成:数据流、处理、数据存储和外部项。

3.数据库物理设计主要包括以下环节,每个环节包含若干设计内容。

①数据库逻辑模式描述。②文件组织与存取设计:根据事务数据访问特性分析结果,可以对基本表设计成更为有效的文件组织和索引方式。

③数据分布设计。

④确定系统配置。

⑤物理模式评估。

为了保证查询性能,决定将原来的几个表合并为一个表,属于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

4.封锁是指在某一时间内禁止某用户对数据对象做某些操作以避免产生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封锁粒度与系统的并发度和并发控制的开销密切相关。封锁的粒度越大,并发度就越小,同时系统的开销就越小。封锁的粒度越小,并发度就越大,同时系统的开销就越大,所以提高封锁的粒度带来的好处是减少了封锁开销。

5.完整性约束条件的作用对象分为列、元组和关系三种级别。其中对列的约束主要指对其值类型、范围、精度、排序等的约束条件;对元组的约束主要指对记录中各个属性之间的联系的约束条件;对关系的约束是指对若干记录间、关系集合上以及关系之间联系的约束条件。 等级和飞行里程都属于飞行员表的属性,如果要求特定等级的飞行员要满足特定的飞行里程,则这个约束的完整性级别属于元组级完整性约束。

6.在 UML 中,对于细节方面(微观设计)的内容可用对象图、状态机图及时间图来表达、分析和描述某个特定状况下的系统运作情况。包图属于宏观设计。

7.SQL Server 2008支持三种类型的触发器: DM L 、 DDL 和登录触发器。 DML 事件是针对表或视图的 INSE RT 、 UPDATE 或 DELETE 语句。 DDL 事件主要对应 T - SQL 中的 CREATE 、 ALTER 和 DROP 语句,以及执行类似 DDL 操作的某些系统存储过锃。登录触发器在遇到 LOGON 事件时触发, LOGON 事件是在建立用户会话时引发的。

8.在创建存储过程时可以声明一个或多个参数,除非定义了参数的默认值或将参数设置为等于另一个参数,否则用户在调用存储过程时必须为每个声明的参数提供值。输出参数使用 OUTPUT 将值返回给过程调用方。

9.事务日志文件的推荐扩展名为. ldf ,用于存放恢复数据库的所有日志信息。每个数据库必须至少有一个日志文件,也可以有多个日志文件。在创建数据库时,如果没有为主要数据文件提供 size ,则数据库引擎将使用 model 数据库主要数据文件的大小。如果指定了次要数据文件或日志文件,但未指定文件的 size ,则将以1MB作为该文件的大小。为主要数据文件指定的大小应不小于 model 数据库的主要数据文件的大小。一个数据库的所有日志文件可以存放在相同的磁盘上或者不同的磁盘上。

10.在数据库中,可以定义多个文件组,然后将文件放置到不同的文件组中。一个文件不可以是多个文件组的成员。主文件组( PRIMARY )是系统定义好的一个文件组,它包含主要数据文件和任何无明确分配给其他文件组的其他数据文件,每个数据库只能指定一个文件组为默认文件组。让一个数据库包含多个数据文件,并且让这些数据文件分别建立在不同的磁盘上,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多个磁盘上的存储空间,而且可以提高数据的存取效率。

11.系统管理员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具有全部的权限, SQL Server 2008的默认系统管理员是" sa "( System Administrator 的缩写)。在安装好之后也可以授予其他用户具有系统管理员的权限。系统管理员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具有全部的权限,包括对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权限,也包括对全部数据库的操作权限。

12.规范化理论要求关系模式都需要满足第三范式,而数据库优化工作中的模式调整工作主要是反规范化,反规范化是将规范的关系转换为非规范化的关系的过程。常用的反规范化方法有增加派生冗余列、增加冗余列、重新组表、分割表和新增汇总表等。

13.索引是数据库中重要的数据结构,建立索引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查询效率。索引的使用要恰到好处,其使用原则﹣般如下:

①经常在查询中作为条件被使用的列,应为其建立索引。②频繁进行排序或分组(即进行 group by 或 order by 操作)的列,应为其建立索引。

③一个列的值域很大时,应为其建立索引。

④如果待排序的列有多个,应在这些列上建立复合索引。

⑤可以使用系统工具来检查索引的完整性,必要时进行修复。

14.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监控、评价、调整与修改,以保证数据库系统正常和高效地的运行。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数据库性能的提升,有可能导致数据冗余增加。

15.引入日志文件用它记录转储期间各事务对数据库的修改活动记录,然后使用动态转储的备份副本加上日志文件就可以将数据库恢复到某一时刻的正确状态。相比较完全转储而言,增量转储所需的时间和空间都比较短,而完全转储在系统失败时恢复的时间较短。在制定备份策略时需要把恢复时间作为考虑因素。

16.完整数据库备份适合数据库数据不是很大,而且数据更改不是很频繁的情况。

17.当用户创建一个数据库时,系统自动将 model 数据库中的全部内容复制到新建数据库中。

18.并行数据库仅仅依靠多处理器、共享硬件等手段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并行处理,只有当数据分布合理,易于并行处理才能将并行数据库的性能最优化。合理的数据划分可以使查询处理时间最小化,并行处理性能最大化。

19.并行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数据库系统吞吐率和减少事务响应时间,数据库应用的发展对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轮转法保证了元组在多个磁盘上平均分配,最多相差1。该策略最适合于扫描整个关系的应用,在扫描时可以并行地从 n 个磁盘读取数据,负载均衡,充分发挥了并行性。

21.在传统的 OLTP 环境下,数据库系统的数据一般是以面向企业基本业务应用的方式进行组织的。在数据仓库中数据是以面向主题的方式进行组织的,主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主题也可以称为分析主题或分析领域,用于表达某一宏观的分析领域所涉及的对象,以及与对象有关的数据集合。

22.元数据描述了数据的结构、内容、链和索引等项内容。

①在传统的数据库中,元数据描述了数据库中的各个对象,如数据库中的数据字典就是一种元数据。

②在关系数据库中,元数据描述对数据库、表、列等其他对象的定义。

③在数据仓库中,元数据定义了数据仓库中许多对象﹣表、列、查询、商业规则及数据仓库内部的数据转移等。

c4e22e1ac6d14e08a4986bc40a143da0.png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52045638/article/details/129756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