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深度学习——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基础知识

分类目录:《深入理解深度学习》总目录

相关文章: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Mechanism):基础知识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Mechanism):注意力汇聚与Nadaraya-Watson核回归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Mechanism):注意力评分函数(AttentionScoringFunction)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Mechanism):Bahdanau注意力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Mechanism):多头注意力(MultiheadAttention)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Mechanism):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Mechanism):位置编码(PositionalEncoding)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AM)在深度学习中可谓发展迅猛,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它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视觉处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更是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如seq2seq引入注意力机制、Transformer使用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 Mechanism),使得注意力机制近些年在NLP、推荐系统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新的突破。

注意力机制源于对人类视觉的研究,注意力是一种人类不可或缺的复杂认知功能,指人可以在关注一些信息的同时忽略其他信息的选择能力。注意力机制符合人类看图片的逻辑,当我们看一张图片时,往往并没有看清图片的全部内容,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图片的某个重要部分。重点关注部分,就是一般所说的注意力集中部分,而后对这一部分投入更多注意力资源,以获取更多所需要关注的目标的细节信息,忽略其他无用信息。这是人类利用有限的注意力资源从大量信息中快速筛选出高价值信息的手段,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一种生存机制。人类视觉注意力机制极大地提高了视觉信息处理的效率与准确性。深度学习中也应用了类似注意力机制的机制,从而极大提升了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的效率和性能。

注意力机制要从当今十分普及的双组件(Two-component)的框架开始讲起: 这个框架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的威廉·詹姆斯, 他被认为是“美国心理学之父” 。 在这个框架中,受试者基于非自主性提示和自主性提示有选择地引导注意力的焦点。非自主性提示是基于环境中物体的突出性和易见性。 想象一下,假如我们面前有五个物品: 一份报纸、一篇研究论文、一杯咖啡、一本笔记本和一本书。 所有纸制品都是黑白印刷的,但咖啡杯是红色的。 换句话说,这个咖啡杯在这种视觉环境中是突出和显眼的, 不由自主地引起人们的注意。 所以我们会把视力最敏锐的地方放到咖啡上。喝咖啡后,我们会变得兴奋并想读书, 所以转过头,重新聚焦眼睛,然后看看书。 与由于突出性导致的选择不同, 此时选择书是受到了认知和意识的控制, 因此注意力在基于自主性提示去辅助选择时将更为谨慎。 受试者的主观意愿推动,选择的力量也就更强大。

自主性的与非自主性的注意力提示解释了人类的注意力的方式, 下面来看看如何通过这两种注意力提示, 用神经网络来设计注意力机制的框架,首先,考虑一个相对简单的状况, 即只使用非自主性提示。 要想将选择偏向于感官输入, 则可以简单地使用参数化的全连接层, 甚至是非参数化的最大汇聚层或平均汇聚层。因此,“是否包含自主性提示”将注意力机制与全连接层或汇聚层区别开来。 在注意力机制的背景下,自主性提示被称为查询(Query)。 给定任何查询,注意力机制通过注意力汇聚(Attention Pooling) 将选择引导至感官输入(Sensory Inputs),例如中间特征表示。 在注意力机制中,这些感官输入被称为值(Value)。 更通俗的解释,每个值都与一个键(Key)配对, 这可以想象为感官输入的非自主提示。 如下图所示,可以通过设计注意力汇聚的方式, 便于给定的查询(自主性提示)与键(非自主性提示)进行匹配, 这将引导得出最匹配的值(感官输入)
注意力机制通过注意力汇聚将查询(自主性提示)和键(非自主性提示)结合在一起,实现对值(感官输入)的选择倾向
鉴于上面所提框架在上图中的主导地位, 因此这个框架下的模型将成为《深入理解深度学习——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系列文章的中心。 然而,注意力机制的设计有许多替代方案。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不可微的注意力模型, 该模型可以使用强化学习方法进行训练。

注意力机制的分类

根据注意力范围的不同,人们又把注意力分为软注意力和硬注意力。

  • 软注意力(Soft Attention)。这是比较常见的注意力机制,对所有key求权重概率,每个key都有一个对应的权重,是一种全局的计算方式(也叫作Global Attention)。这种方式比较理性,参考了所有key的内容,再进行加权,但是计算量可能会大一些。
  • 硬注意力(Hard Attention)。这种方式是直接精准定位到某个key,而忽略其余所有key,相当于这个key的概率是1,其余key的概率全部是0。因此这种对齐方式要求很高。

参考文献:
[1] Lecun Y, Bengio Y, Hinton G. Deep learning[J]. Nature, 2015
[2] Aston Zhang, Zack C. Lipton, Mu Li, Alex J. Smola. Dive Into Deep Learning[J]. arXiv preprint arXiv:2106.11342, 2021.
[3] 车万翔, 崔一鸣, 郭江. 自然语言处理:基于预训练模型的方法[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21.
[4] 邵浩, 刘一烽. 预训练语言模型[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21.
[5] 何晗. 自然语言处理入门[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9
[6] Sudharsan Ravichandiran. BERT基础教程:Transformer大模型实战[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3
[7] 吴茂贵, 王红星. 深入浅出Embedding:原理解析与应用实战[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1.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hy592070616/article/details/13107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