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1)20230625

4月份出差偶然机会开始读这本书,5月8日读完这本书,一直没有时间来整理笔记,端午节赶紧抽时间整理下。

说实话,我读这种类型的书比较少,学校期间除了功课外,就喜欢小说,特别是言情、武侠,一些励志类的、社会心理学类似的书读的并不多,工作后主要读的书都是和工作相关的,很少有这种类型的书,所以这本书读起,自我感觉并没有学校期间的小说能吸引人,但是相比技术类的书,又少了很多枯燥,整体感觉,外国人写书,能把我们日常中很常见的、看起来都是非常约定俗成的知识点,能掰开了,揉碎了,展开来讲。这本书总共分为5大部分、32章节来讲,整本书总共424页(除去致谢不分2页,总共422页),文章中引用大量的案例来阐述一些观点,读起来有点像我们数学中的证明题,论点、论据来证明一个道理,而且一些道理是看起来对的,但是经过论证后得到一个相反的结论。

先了解下作者

作者“丹尼尔.卡尼曼”,他是1934年出生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以色列美国双重国籍。1954年毕业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获心理学与数学学士学位。2002年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8日15时30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以色列教授Daniel Kahneman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Vernon L. Smith分享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Daniel Kahneman是因为“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特别是与在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制定有关的研究”而得奖。Vernon L. Smith是因为“通过实验室试验进行经济方面的经验性分析,特别是对各种市场机制的研究”而得奖。

初版了很多图书,包括“不确定状态下的判断”、“当代经济心理学”等,其中“思考,快与慢”这本书,获得《纽约时报》2011年度十大好书。

这本书讲了什么?

这本书总共分为五大部分:1)系统1,系统2;2)启发法与偏见;3)过度自信与决策错误;4)选择与风险;5)两个自我。

第一部分:系统1,系统2

什么是系统1,什么是系统2 ?

每个人都有2个系统,其中:

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类似我们的第一反应,大部分时间都是系统1在无意识运转。文章中通过一个图、一道简单的计算题举例,看到图、看到简单的计算题,系统1就会被无意识的调动起来。系统1是自主而初始的印象和感觉。

系统2需要费脑力,如一些复杂的运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需要系统2来。

系统1遇到麻烦,系统2会出面解决

电影的主角和配角

系统1与系统2就像电影的主角和配角,大部分时间都是系统1来对一些现象、行为凭借第一感觉来做判断的,所以大部分时间是系统1,系统1就是主角,系统2是只有在一些至关重要的任务、复杂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所以系统2就是配角。

惰性思维语延迟满足的矛盾

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心情、满足感得到满足的时候,往往通过率会很高,比如保释申请,在每次用餐后,通过率就很高,又累又饿的保释官容易否定申请。

脱口而出的错误答案,在读到这个案例的时候,刚好在出差回来的火车上,用这个案例考了下一起回来的同伴,发现和书中讲的惊人的相似。题目是这样的:

球拍和球共花了1.10美元,球拍比球贵1美元,问球多少钱

看到这个题目,脑子马上想到的数字是10,即10美分。因为他引出来一个直觉性的、吸引人的但却是错误的答案。计算下,得知,正确答案是5美分。

联想的神奇力量

比如一些关键词,会引导人民联想到一些信息,而且这是自主发生的,无须费力的。你左右不了,也不能让他停下来,这是系统1的一个运行过程,通过一些词、画面,的一些反应都是循着”联想激活“的过程发生。香蕉、呕吐,

你的直觉有可能只是错觉

如由记忆造成的错觉,看到一些知名度不高的人士的名字,过一段时间再去看,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光环效应与群体的智慧

所罗门.阿希(Solomon Asch)心理学实验中的 不朽经典,对两个人进行描述,并要求其他人对这两个人的个性进行评论:

艾伦:聪明-勤奋-冲动-爱挑剔-固执-嫉妒心强

本:嫉妒心强-固执-爱挑剔-冲动-勤奋-聪明

看到这个,大部分人都会更喜欢艾伦一些。前几条列出的性格特征会改变后面出现的特征的含义。我们认为聪明的人有理由固执,并且还会尊重他这一点。然而,一个嫉妒心强又固执的人,如果还很聪明的话,他身上就带有一些危险性。

对一个人性格特征的观察顺序是随机的,然而,顺序的确很重要,因为光环效应注重第一印象,而后续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都被消解掉了。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wxsoft/article/details/13137254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