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修订:云厂商怎么拉动公有云?

(1)引子

一、三大运营商转型

1、1990-2000:开展固定电话运营商

2、2000-2010:开展无线电话运营商、转型有线互联网数据传输运营商

3、2010-2020:开展无线互联网数据传输运营商

4、2020-2030:转型云计算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过去购买电信设备厂商的设备,自己做运维(网络搭建、高稳定-高性能-高安全运维保障)。现在三大运营商在过去IDC机房和网络带宽基础上,购买服务器设备、存储设备,自己做云计算的运营和维护。

二、公有云三大基础件

1、计算

2、存储

3、网络

计算由芯片厂商提供,云厂商做运维(高稳定、高性能、高安全,如同三大电信运营商)。

存储由存储设备厂商提供,云厂商做运维(高可靠、高性能、高安全,如同三大电信运营商)。

网络由三大运营商提供。

什么应用会最消耗这三大资源呢?

(2)游戏:2010-2015

2010年阿里云写下第一批代码,算是开启中国云计算产业的标志性事件。

2011年,小米智能手机发布、智能手机的超级应用微信发布。这都是同一年发生的事情。这算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元年了。虽然这离iPhone发布已经过去4年了。

2013年底,中国发布4G牌照,真正拉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热潮。这一年,微信也发布了游戏应用商店入口,并且当年微信发布的重大版本,就是以打飞机小游戏开屏的,这标志着中国手游元年开启(王者荣耀发布于2015年)。

网络游戏,是个网络传输敏感性、高CPU计算性的应用类型。(对存储性能要求高、对数据库访问性能要求高)。

(3)视频:2015-2020

游戏是图片、音乐、视频融为一体的多媒体应用,从游戏应用的技术支撑过渡到图片、视频、声音的技术支撑,还有一定的延伸可能性。

抖音发布于2016年。那一年斗鱼等直播也火得要死。

一、视频播放

1、长视频:如影视剧综艺节目

2、短视频中视频:如B站

3、实时直播:如抖音直播

视频编解码需要算力资源。视频美颜处理背景处理需要算力资源。

视频存储需要存储资源。

视频传输需要网络资源、CDN资源。

二、视频会议

1、会议直播:只播送不互动

2、真正的视频会议:需要多人实时交互讨论

2020年疫情,孩子们在家上课、家长在线开会,大量需要会议直播、视频会议。

(4)人工智能:2020-2025

从视觉处理很容易过渡到图片处理。

人工智能分为:

1、视觉:图片识别、图片生成

2、语音:语音识别、语音合成

3、文本:代码生成、文案生成、机器翻译

视觉和语音都属于多媒体,存储需求大、网络传输需求大、GPU处理需求大。按说疫情防控三年,对于人脸识别需求量挺大啊,但是中国CV四小龙去年营收却在倒退。为什么呢?是政府没钱-回款难吗?还是本身合同签订就紧缩了?

文本本来存储需求不大、网络传输需求也不大,但2023年大模型热潮爆发了,主要是语言大模型,所以大模型本身的GPU处理需求大。

(5)小尾巴

这几年互联网红利吃尽、反互联网资本无序扩展,中国云计算巨头从互联网巨头转向了三大运营商:这三年来,三大运营商在新基建的引导支持下转型顺利笑得哈哈。

中国云计算巨头们也纷纷从互联网客户市场转向中国政府、央企国企的市场,和三大运营商抢食。而且信息化系统,不怎么消耗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

13f014eacd99bc94af394d87487a20ca.jpeg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david_lv/article/details/13203326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