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需求分析、开发过程和后续维护

软件的组成:

1.终端:比如手机淘宝APP、电脑上打开的淘宝网页(网页叫前端)。

2.后台:在淘宝APP、淘宝网页上,点下去一个链接。一条消息数据通过wifi、网络传到了服务器(北京、杭州等),服务器上收到了这个消息数据,查出商品数据、购物车数据,返回给用户终端。

3.数据库:账号、密码、商品、购物车,就像excel一样,存储在服务器上。

终端(网页、APP)+服务器后台+数据库的表和数据,共同组成了一个软件。

软件开发过程

甲方:软件用户。乙方:软件开发公司。

1. 需求分析讨论

甲方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软件,外包给某个乙方公司开发。

一个人去饭店,点菜,吃什么。点菜是确定的,但是软件初始需求和最终成品,差别太大。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6138001 查看本文章

没有专业知识的用户,向软件开发人员描述自己想要什么功能。大的模块容易达成一致,但各个细节、各个小的功能点,误区、误会、歧义很大,细节模糊。

需求分析,就像电视上的传话游戏,几个人戴着耳机传话,误差、偏差太大。

2. 乙方的开发方案设计

根据甲方需求调研,乙方经过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设计了程序技术方案、数据库方案。

概要设计:大的模块,比如用户模块、商品管理、购物流程、各阶段审批管理、数据统计等。

详细设计:小的功能点,每个模块下的所有细节,怎样实现。具体到一个注册、登录、树状列表、某个表单表格。

数据库设计:像excel一样,需要哪些表哪些列。

3. 乙方开发和测试,完成第一个试用版。

乙方需要甲方提供一些基础数据,比如用户账号、密码、角色权限,商品信息等业务相关数据。

乙方也会用假数据、伪数据,去调试测试软件功能是否正确。

当第一个试用版开发完后,甲方派代表评审,提出修改意见。

只有看到第一个试用版,甲方才能细化需求,发现之前没考虑到的问题、有歧义、有错误的地方。

甲方评审验收人员,一般由项目负责人、用户代表、技术顾问等组成。

第一个试用版,用于细化需求、调整需求。此时,甲方乙方看到了试用版,90%的细节终于说清楚、确定了。

4. 第二个、第三个试用版

乙方再次修改,甲方再对第二个、第三个试用版评审,提出修改意见。此时,产品基本可以投入使用。

5. 投入使用试运行

经过评审,产品模块、细节没有严重问题,则投入使用。

投入使用:软件交给甲方单位所有相关人员使用,试运行。

如果软件操作比较复杂,乙方需要提供一个帮助手册、或者演示视频。

当50~100个用户、各种角色等相关人员,真正使用一个软件,必然有没想到的问题、新问题

试运行版再改一次、两次,产品基本稳定,可以长期使用。

6. 运营维护

软件部署:两到三个试用版本(评审、细化需求),投入使用后的试运行软件,部署在公司机房服务器上,设置内部访问网址。把软件部署在公网上,可以在各地通过互联网访问。

数据库维护:甲方的人员信息(人员角色权限)、基础业务数据,系统的账号密码,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业务数据,维护excel、服务器数据库等数据。

功能维护:软件的错误修改,小的功能微调,使用问题和修改意见汇总。

7.改造升级

当一个软件在投入使用后,需要改造升级。包括3种需求变化,也就是3种改造:

(1)需求取消:某个模块、功能,用得少,或者使用不方便,取消改功能。

(2)需求修改:某个功能,比如一个单据某字段错误、缺少两个字段“备注”、“处理人”,需要修改。数据报表功能正常,但是少一个新形式的图表。

(3)需求增加:某个功能使用正常,再增加一个拓展、辅助功能。比如,有了样式1的表格输出,再增加一个样式2的表格输出,比如有了一个火车票售票软件,再增加一个抢票功能。

投入使用后,如果不是小规模的修订完善,需要大规模改动,那么将重新立项、开始新的开发。新项目名称为“XX系统 2.0版”、“XX系统 3.0 版”。

软件开发过程,是从需求分析、到开发、到交付使用和后期维护。

软件技术也不难,技术和大学教的差不多,难度也差不多。

但是真正困难的,是项目前期,很难确定每个细节。一边做一边细化需求,投入使用后,又产生新问题。

学校中做的项目,功能也很丰富,但细节不对,难以投入使用。现实中,乙方和甲方长期沟通,贯穿于整个设计到交付的过程,实现每一个功能、解决各种问题。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2644456/article/details/10842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