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era的专业基础知识(一)基本参数

1. 快门

快门速度:按下拍摄按钮到拍摄结束的时间;

快门就相当于遮挡在感光元件前的一张帘子,帘子开启的时间可以决定投射到感光元件的光线强弱,而这个帘子(快门)开启的时间就是所谓的快门速度。

快门时间越长,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越长,进入相机的光越足,所以曝光量越大,画面亮度越高,景深越浅,背景虚化程度越高(背景越模糊),反之亦然。

把光比作水,打开闸门,往一个水池里面放水,闸门开的时间越长,进水越多。相当于快门打开的时间越长,进光量越大。

快门速度的单位是秒,常见档位有:

……30"、15"、8"、4"、2"、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1/2000、1/4000、1/8000……

控制进光量的另一个途径,就是改变光圈大小。光圈越大,接收的光线就越多;光圈越小,接收的光线就越少。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光圈和快门时间两种途径来控制进光量。

除了控制曝光以外,光圈和快门速度还有各自其他的作用,光圈主要控制景深,快门速度则主要控制物体运动的呈现状态

  • 安全快门速度

安全快门 = 1 / 等效焦距
比如,全画幅镜头焦距为50mm,那么安全快门为1/50秒,使用这个焦距手持拍摄时,快门速度不能低于1/50秒,不然容易形成抖动模糊。因此,手持拍摄下,要尽量使拍摄快门速度快于安全快门速度。

2. 感光度(ISO)

ISO:胶片对光线的化学反应速度(对光的敏感程度)

同样的光线亮度,感光度越高,感光元件对光线更加敏感,画面也就越亮,高感光度会产生噪点,一般情况建议慎用。

光圈和快门的组合改变的是进光量,感光元件改变的是对光的敏感度。

感光度对摄影的影响在两方面

  • 其一是快门速度,更高的感光度能获得更快的快门速度,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
  • 其二是画质,越低的感光度带来更细腻的成像质量,而高感光度的画质则是噪点比较大。

感光度越大,进光量越大,画面越亮。

使用高感光度,将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成像质量的下降,例如更多的噪点,更差的细节、更低的动态范围等等。使用低感光度,CCD和CMOS生成的电信号足够的稳定,这时候噪声信号能够被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成像自然就会好很多。

3. 白平衡(White Balance)

White Balance:描述显示器中红、绿、蓝三基色混合生成后白色精确度的一项指标。

白平衡是电视摄像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它可以解决色彩还原和色调处理的一系列问题。

白平衡是随着电子影像再现色彩真实而产生的,在专业摄像领域白平衡应用的较早, 现在家用电子产品(家用摄像机、数码照相机)中也广泛地使用。

然而技术的发展使得白平衡调整变得越来越简单容易,但许多使用者还不甚了解白平衡的工作原理,理解上存在诸多误区。

它是实现摄像机图像能精确反映被摄物的色彩状况,有手动白平衡和自动白平衡等方式。

许多人在使用数码摄像机拍摄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日光灯的房间里拍摄的影像会显得发绿,在室内钨丝灯光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而在日光阴影处拍摄到的照片则莫名其妙地偏蓝,其原因就在于白平衡的设置上。

4. 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如果拍出的画面太亮或者太暗,可以通过调整曝光补偿,达到“合适”的明暗效果。

在相机中,曝光补偿单位用“EV”表示,可以在+5EV和-5EV之间调节。

相机自动调整的参数,拍出的照片太亮或者太暗,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这个时候就要用到曝光补偿功能。

  • 拍逆光人像的时候,拍出人是大黑脸,可以加曝光补偿,让人物明暗正常
  • 拍摄白色物体时,有时候拍的偏暗、偏黄,此时为了让照片变亮、变白,可以增加曝光补偿
  • 拍摄白色物体时,有时候拍的偏暗、偏黄,此时为了让照片变亮、变白,可以增加曝光补偿
  • 拍逆光人像的时候增加曝光补偿,解决大黑脸问题

“白加黑减”这个原则,拍白色物体的时候增加曝光补偿,拍黑色物体的时候降低曝光补偿。

5. 对焦方式(Focus)

Focus:使相机画面中的人或事或物,达到一个最清晰、最清楚的过程,我们就称之为对焦。

6. 景深(DOF)

景深是指照片中最近和最远的物体之间的距离,这段距离内的物体看起来很清晰。

在对焦时,通过镜头将在焦平面上清晰成像,而对焦点的前景和后景也在焦平面成像,只要它们成像的弥散圆等于或小于容许弥散圆直径,我们将认为是清晰的,这样影像就有一个的清晰的区间,这就是景深。

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我们称呼它叫焦深,它和景深是相对应的。所谓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具有的一段清晰范围,这范围内的景物在焦平面上成像,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

景深与镜头使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及对像质的要求(表现为对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这些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如下:

  •         镜头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         镜头焦距: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         拍摄距离: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7. 焦距

光线通过透镜把物体AB映到A’B’(物体和成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物理上关于焦距的定义是透镜的光点(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透镜的几何中心)到焦点之间距离,记作 f.而像平面到光点所在平面之间距离称为像距,记作 v。

焦距越小,光学中心就越靠近感光元件,视角越大,拍摄的画面内容就越多;焦距越大,光学中心就越远离感光元件,视角越小,拍摄的画面内容就越少。

7.1 镜头分类

  • 标准镜头

标准镜头的焦距是指焦距在40mm-60mm之间的镜头,通常其视角为50°左右,是所有镜头中最基本的一种摄影镜头。

  • 广角镜头

普通广角镜头焦距一般是38-24 mm,视角为60-84°;超广角镜头的焦距为20-13mm,视角为94-118°。

鱼眼镜头是一种焦距为16mm或更短的并且视角接近或等于180°的镜头。 它是一种极端的广角镜头,“鱼眼镜头”是它的俗称。为使镜头达到最大的摄影视角,这种摄影镜头的前镜片直径很短且呈抛物状向镜头前部凸出,与鱼的眼睛颇为相似,“鱼眼镜头”因此而得名。当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达到超广的视角当然画面也会有所畸变失真。

  • 长焦镜头

长焦距镜头分为普通远摄镜头和超远摄镜头两类。以135照相机为例,其镜头焦距从85-300mm的摄影镜头为普通远摄镜头,300mm以上的为超远摄镜头。

7.2 透视感

  • 短焦镜头(广角镜头):加强透视感,主体与背景之间的距离看起来很远,物体空间感大,即:景深长。

  • 长焦镜头(远摄镜头):透视压缩,画面扁平化,看起来主体与背景距离很近,物体空间感小即:景深短。

eg:

一般认为人眼焦距50mm左右,而一般手机镜头的等效焦距大概是35mm 。人眼相比手机相机拥有教长焦距,自然会产生两个效果:看到的月亮显得更大以及看到的月亮显得更近(压缩透视)。

网上的“超级月亮”照片,就是利用了超长焦镜头,压缩月亮和建筑物之间的空间感,两者形成参照物形成对比来凸显月亮的大。

8. 光圈

光圈在光学系统里的学名叫光阑,光阑的定义是对通过光学系统的光束起限制作用的光学元件。在成像系统中,对光束起限制作用的光学元件有如下几种:

  • 透镜的大小
  • 相机的光圈
  • 底片的尺寸

光圈系数与光圈的关系,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光圈系数与有效通光口径成反比,所以光圈系数越大,有效通光孔径越小,光圈越小;光圈系数越小,有效通光孔径越大,光圈越大。

光圈较大时,远离镜头条件,像差较大,还会有暗角和色散导致清晰度下降,理论上光圈越小越接近理想光学系统,清晰度会越好,但因为衍射作用反而导致清晰度下降,如下图F8光圈数时分辨率最佳。

通光改变景深大小,来达到突出主题,虚化背景的艺术效果,是摄影技术中最常用的方式。景深与光圈数成正比,即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9. 扩展

曝光三要素分别是光圈大小,快门速度和感光度。

  • 光圈优先模式(AV):由摄影师手动选定镜头光圈大小,相机自动决定快门速度。在此模式下,摄影师可以通过改变光圈大小控制景深。
  • 快门优先模式(TV):与光圈优先相反,摄影师选定快门速度,相机自动决定光圈值。此模式主要用在对快门速度有明确要求的场景中,比如拍摄动态照片,例如体育运动,飞行的物体,水滴等。


 



参考原文链接:

https://blog.csdn.net/Sherly_GL/article/details/119895258

摄影入门基础——快门速度 - 知乎 (zhihu.com)

Seeker - 知乎 (zhihu.com)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6267139/article/details/13113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