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G通信系统的大规模MIMO系统吞吐量matlab性能仿真

目录

1.大规模MIMO的原理

2.大规模MIMO的吞吐量性能

3.大规模MIMO的信道容量

4.大规模MIMO的优势

5.部分核心程序

6.仿真结果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IMO)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的一项关键技术,旨在显著提高系统吞吐量、频谱效率和连接可靠性。它通过在基站端使用大量的天线,同时为多个用户提供服务,从而实现高度并行的数据传输。

1.大规模MIMO的原理

       大规模MIMO利用大量天线,通过空分复用(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xing,SDM)实现多用户之间的并行数据传输。基站通过将数据流分配到不同的天线上,利用空间上的多样性来提高信道容量。此外,大规模MIMO还通过波束成形技术来减少干扰,提高信号质量和系统容量。

     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技术是一种利用大量天线进行信号传输和接收的技术,可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速率和可靠性。大规模MIMO技术是MIMO技术的一种扩展,通过增加天线数量和使用更高的频率,可以进一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大规模MIMO技术通常需要使用数百个甚至上千个天线,可以同时服务多个用户,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效率。大规模MIMO技术还可以利用空间多样性和时分复用等技术,同时传输多个信号,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速率。

2.大规模MIMO的吞吐量性能

       大规模MIMO的吞吐量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天线数量、用户数量、信道状态、噪声等。其吞吐量性能可以通过下述公式来表示:

吞吐量(Throughput)= 用户数量 × 单用户吞吐量

        其中,单用户吞吐量取决于信道容量、信噪比(SNR)以及调制和编码方案。在高信噪比下,信道容量逼近于理论上限,即香农容量(Shannon Capacity),可由公式计算:

香农容量 = 带宽 × log2(1 + SNR)

3.大规模MIMO的信道容量

       大规模MIMO中的信道容量受到空间自由度的增加影响,其信道容量可以由以下公式估计:

信道容量 = min(天线数量,用户数量) × log2(1 + SNR × 空间自由度)

       其中,空间自由度表示在给定信道状态下可以传输的独立数据流数量,与天线数量和用户数量相关。

4.大规模MIMO的优势

高吞吐量: 大规模MIMO通过同时为多个用户提供高速数据传输,显著提高了系统整体吞吐量。

频谱效率: 通过空间复用和波束成形,大规模MIMO能够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支持更多的用户。

抗干扰能力: 大规模MIMO利用波束成形技术减少了干扰,提高了信号质量和系统容量。

覆盖范围扩展: 大规模MIMO还可以通过波束成形将信号重定向到特定区域,从而扩展网络覆盖范围。

       基于5G通信系统的大规模MIMO技术在吞吐量性能方面表现出色。它通过利用大量天线、空间自由度和波束成形等技术手段,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频谱效率提升以及强大的抗干扰能力。这使得大规模MIMO成为5G网络中的重要技术,为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5.部分核心程序

...............................................................................
%%仿真参数
rng('default');
rng('shuffle'); %使用随机种子启动随机数生成器
%%如果rng(“shuffle”);您的Matlab版本不支持,您可以使用

%%而是使用以下命令:

%randn(“状态”,sum(100*时钟));
Mantennas = 10:10:100;%BS天线数量范围

%用户数量
K = 10;

%是否应该计算最佳波束成形?(真/假)

%(注意,它是计算最优波束形成的主要来源

%计算复杂性。最优波束形成的运行时间


computeCapacity = false;

%蒙特卡罗模拟中的实现次数
monteCarloRealizations = 100;

%组合信道矩阵为(K x K*M)。此矩阵给出

%每个信道元素的归一化方差
channelVariances = ones(1,K);

%用于(未加权的)和速率计算的用户权重
weights = ones(K,1);

%SNR值范围
SNRdB = 5; %dB刻度
SNR = K*10.^(SNRdB/10); %线性刻度



%矩阵的预分配

%不同波束形成状态下节省和速率的矩阵
sumRateZF = zeros(monteCarloRealizations,length(Mantennas));
sumRateFP = zeros(monteCarloRealizations,length(Mantennas));
sumrateCAPACITY = zeros(monteCarloRealizations,length(Mantennas));



%浏览不同数量的基站天线
for n = 1:length(Mantennas)
    
    %提取当前天线数量
    M = Mantennas(n);
    
    %瑞利衰落信道实现的预生成(单位方差)
    Hall = (randn(K,M,monteCarloRealizations)+1i*randn(K,M,monteCarloRealizations))/sqrt(2);
    
    %输出进度
    disp(['Progress: M = ' num2str(M)]);
    
    %完成所有通道实现
    for m = 1:monteCarloRealizations
        
        
        
        %生成第m个实现的信道矩阵
        H = repmat(sqrt(channelVariances)',[1 M]) .* Hall(:,:,m);
        
        
        %计算MR的归一化波束成形矢量
        wMRT = functionMRT(H);
        
       %计算ZF的归一化波束成形矢量
        wZF = functionZFBF(H);
        
        

        %用MR计算功率分配(使用[3]中的定理3.5)
        rhos = diag(abs(H*wMRT).^2)';
        powerAllocationFP = functionHeuristicPowerAllocation(rhos,SNR,weights);
        
        %计算无干扰的和速率(通过消除干扰
        W = kron(sqrt(powerAllocationFP),ones(M,1)).*wMRT;
        channelGains = abs(H*W).^2;
        signalGains = diag(channelGains);
        
        rates = log2(1+signalGains);
        sumRateFP(m,n) = weights'*rates;
        
        
        
        %%用ZF计算功率分配(使用[3]中的定理3.5)
        rhos = diag(abs(H*wZF).^2)';
        powerAllocationwZFBF = functionHeuristicPowerAllocation(rhos,SNR,weights);
        
        %使用ZFBF计算总和比率
        W = kron(sqrt(powerAllocationwZFBF),ones(M,1)).*wZF;
        channelGains = abs(H*W).^2;
        signalGains = diag(channelGains);
        interferenceGains = sum(channelGains,2)-signalGains;
        rates = log2(1+signalGains./(interferenceGains+1));
        sumRateZF(m,n) = weights'*rates;
        

        %使用容量计算总和速率
        if computeCapacity == true
            
            sumrateCAPACITY(m,n) = real(function_capacity_broadcast(H,K,SNR));
            
        end
        
        
    end
    
    
    
end

%绘图模拟结果
figure; hold on; box on;

plot(Mantennas,mean(sumRateFP,1),'k--','LineWidth',1);
plot(Mantennas,mean(sumrateCAPACITY,1),'ro-','LineWidth',1);
plot(Mantennas,mean(sumRateZF,1),'b*--','LineWidth',1);

legend('无干扰','非线性:总和容量','线性: ZF','位置','东南');

xlabel('BS天线数量 (M) ');
ylabel('频谱效率 (bit/s/Hz/cell)');
ylim([0 90]);
2195

6.仿真结果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csss22/article/details/132588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