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相机与消费电子类相机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这里将两者简单做了下差异对比。
对比项 |
手机摄像头 |
车载摄像头 |
像素 |
2M-108M(通用) |
0.3M-8M(通用) |
Pixel size |
0.6-1.3um |
2um-15um |
模组输出接口 |
MIPI CSI-2 |
GMSL高速串口 |
数据格式 |
主要RAW DATA |
YUV422/RAW DATA |
Sensor封装 |
COB/CSP |
i BGA/BGA/CSP |
Sensor彩色格式 |
RGB/Monochrome |
RGB/Monochrome/RGBIR/RCCC/RCCB |
是否带ISP |
主要在后端平台 |
有独立ISP/集成ISP/后端 |
工作温度 |
~20°C ~60°C |
-40°C ~ 105°C |
镜头 |
3P/4P/5P/6P/7P |
1G4P/2G3P\4P(环视)/5G/6G/7G/2GM+4\5\6G |
防水等级 |
NC |
IP67/IP6K9K |
镜头剪切力 |
≤100N/mm2 |
≥700N/mm2 |
视野角度 |
30°~130° |
30°~210° |
对焦方式 |
AF/FF |
FF |
Holder |
塑胶 |
塑玻/金属 |
滤光片 |
650nm |
650nm/940nm/650+940nm |
电子器件认证 |
无 |
AEC-Q100 Grade1/2/3,AEC-Q200 0~4 |
功能安全 |
无 |
ASIL-B/C/D(for 系统) |
环保要求 |
ROHS,REACH,卤素法规要求 |
ROHS,ELV |
细分来看:
1)Sensor像素上来看:
车载相机像素普遍不高,截止目前最高可能是sony发布的24M像素sensor,但大规模量产至少还需要5年以上。
原因是车载相机对sensor动态范围要求很高,一般是120db以上,这就限制了单pixel的Size大小,sensor的pixel size越小动态范围就越小,而基于整个sensor尺寸设计考虑,像素又不能设计的太高,不然整个相机模组尺寸就会很大, 功耗也将是一个问题
2)Sensor封装上来看:
车载相机sensor多采用BGA或CSP形式, 不采用消费电子类的COB方式,是基于车载相机的使用环境考虑,车载相机的可靠性要求比消费电子更高。 COB方式采用的是金线键合,这种电性连接方式对工作在行驶各类道路及不同环境的汽车上的车载相机来说可靠性风险太高。当然目前各家也有在验证新的COB方式即金线键合后封胶,但这种工艺成本和良率还需提升和验证
3)Sensor色彩格式上来看:
车载相机sensor的色彩格式更为多样,主要不是为显示还原真实世界的色彩,而是为了便于机器视觉检测识别。 这也是车载相机和消费电子类相机输出用途的最大不同,车载相机用于给机器识别,而消费电子类相机是给人类鉴赏。
4)镜头剪切力来看
同样因为车载相机工作的环境和对可靠性的要求,对镜头剪切力要求是消费类电子的7倍以上, 对镜片的设计和组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电子元器件来看
汽车的使用寿命要求是十五年,因此对电子元器件寿命要求远高于消费类。 必须要使用车规的电子元器件,要经过AEC-Q100 Grade1/2/3,AEC-Q200 0~4的认证
6)模组整体设计来看
消费类电子对焦多选用AF类型,采用的实现方式现阶段主要是弹片马达; 但弹片马达是具有震动寿命的而且存在对焦稳定时间,所以车载相机都是采用固定对焦FF类型,确保画面的快速稳定。 另外车载相机模组基本都是装载车外,对防水防尘防撞都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