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妇女节的那场直播,我们都聊了些啥?

3月8日,开源中国 OSCHINA 的直播节目《数智漫谈》邀请了 5 名技术领域的职业女性,探讨妇女权益与职业发展相关话题。

聊完之后发现,很多我们设想的一些性别对立和矛盾,落在具体的人,具体事的时候,可能并不存在;我们都一致认可技术不分性别,当人与人之间建立起这种基于能力认可的关系时,工作进展会很顺畅;温柔、细心、审美好,这些可能是某一个人的特质,但绝对不是女性这一个群体的特质。本文摘取部分观点。

(微信扫码,查看直播回放)

01 关于刻板印象

女性更细心、审美更好这类说法,100%是刻板印象!这些在我身上都不成立。包括审美能力——爱美这件事是否与性别相关,我觉得和环境关系很大,尤其是周围朋友的影响。如果女性相对更关注审美,可能是因为从小更容易接触到与美相关的信息,但这不代表天生如此。比如我过去长期在男性主导的环境工作,大家很少聊审美话题,外界也缺乏审美信息输入,我的审美素养自然难提升。如果说女性审美相对更好一些,可能是因为她们从小更容易接触与美相关的信息,这方面得到了培养。职业选择应基于兴趣和能力,而非性别标签。——缪翎, PingCAP 首席专家

团队合作时,必须有一个往前冲的和一个稳重的搭配。如果两个人都往前冲,团队根本没法运转;如果两个人都太细致,这也没法推进。所以性格差异决定了分工——领导的性格更是直接塑造团队风格。在我们团队里,我属于那种天天往前“冲冲冲”的类型,但后面一定有个坚强的后盾——通常是男性同事或朋友,他们心思细腻、帮我兜底。——祝欣蓉,上海杉达学院副教授


但是有一点,我觉得,女性比男性韧性更强。就只要你执着地认为这件事情是对的,就像刚刚缪翎说的,我就特别热爱,那么她的韧性是一个非常大的能量。——祝欣蓉,上海杉达学院副教授

02 职业女性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

女性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我也一直想平衡。但找了这么多年答案,发现根本就没有办法平衡。你只能更努力。我怀孕时三次住院,工作压力一大指标就出问题,但当时学校评估任务重,我可能也年轻,脑子就一根筋,要把这个事情做好。现在既要教学、研发,又要辅导孩子功课,真的很难。年轻女孩一定要趁早精进技术,因为下一个阶段你还有其他事要做。

很多同学在年轻的时候,很容易受到感情困扰。比如说和男朋友吵架了、失恋了,她就完全沉浸在情绪中,没法做其他事情。其实世界很大,海阔天空。我经常跟失恋的女孩子说:干嘛这样?你哭一晚上,第二天该把项目做完就去做项目,deadline 在那儿呢!——祝欣蓉,上海杉达学院副教授

作为女人,一定要有一个强壮且健硕的身体。因为你能扛得动麻袋,搬得起砖,那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生孩子这件事几千年来女人都在经历,既要带娃又要工作,还想兼顾家庭美满,鱼与熊掌总要有所取舍。既然选择了这个,就不要抱怨另一种缺失。我认为人生理念更应该遵循:选择你热爱的领域并执着深耕。就像缪翎说的,技术对我来说就是纯粹的热爱,其他都可以不care。——郝立芳,深圳市科技传播促进会秘书长

03 不该有"女性必须受照顾,男性必须多承担"这种设定

女性有困扰,男性就没有困扰吗?男性当然也有困扰。我们在这里强调女性困扰是不是希望被区别对待呢?其实我特别不喜欢区别对待这件事。在同一个工作环境里,本就不该有"女性必须受照顾,男性必须多承担"这种设定。大家为共同目标奋斗时,本就该竭尽全力各展所长。所以我特别不认同"因为团队里有女性成员,就要给予特殊照顾或区别对待"的做法。——祝欣蓉,上海杉达学院副教授

04 要主动竞争,勇于争取

在深圳,不主动竞争就会被淘汰。我们协会的项目申报、专家合作,甚至科技成果鉴定,都需要主动出击,每一次争取项目感觉都要予以力争。比如有次北京鉴定会,原定院士临时退出,我凌晨三点到的酒店,当时很焦虑,最后请到等离子领域的权威专家救场,并且让这场会达到了一个高度。过程很挑战人的意志,但办成了以后就很有成就感,很欣慰。——郝立芳,深圳市科技传播促进会秘书长

分享我在前公司主动争取机会的经历:当时公司项目架构存在问题,恰逢新项目启动,我敏锐抓住了这个契机。周五先找主管沟通,系统梳理了现存架构的问题根源——包括原班人马的搭建规则、技术标准等核心信息。明确表达接手架构优化的意愿后,主管同意周一详谈。利用周末两天时间,我迅速搭建出简易版新架构模型。周一的跨部门会议上,拿着这套方案与团队深入探讨可行性和实施计划,最终成功争取到主导权。

其实在这之前,我完全没有主动争取的意识。直到某天突然意识到:重复性工作正在消磨成长性,加上所谓的"35岁危机"焦虑,才顿悟必须主动创造提升机会,从而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彭雪梅,创业者、资深前端工程师

05 当一名产品经理提出与男性开发者沟通可能存在性别、年龄偏见时

开发与产品经理的沟通本质上是角色定位问题,无关性别。开发的核心职责是实现产品需求,过程中自然存在专业视角差异——常见情况是产品经理不了解技术实现,提出的需求可能脱离实际开发能力,这时沟通成本就会上升。这是跨部门协作的常态,无论是哪个开发团队都会遇到。我的经验是:发现需求不合理时,就要主动找产品经理沟通。虽然有时会"开撕",但工作归工作,结束后照样有说有笑。关键在于不要预设沟通障碍(比如性别因素),而应通过专业对话解决问题。此外建议产品经理适当了解技术:毕竟需求规划需基于团队技术现状。如果完全不懂技术,容易提出天马行空的需求,导致开发难以落地。这种摩擦本质上源于专业认知差异,与性别完全无关。——彭雪梅,创业者、资深前端工程师

技术人员其实不是心里没有温暖,也不是表面冷漠。可能因为职业习惯,他们习惯用理性、冷静的方式回答问题,但其实内心很想好好沟通,只是表达出来时未必能传递出那份善意。——郝立芳,深圳市科技传播促进会秘书长

可能跟大家在企业的感受不太一样,因为我是从事教育,又是做比较新的技术、开源这些。在我的技术朋友圈里,女性比较少,周围都是男老师、男技术专家,但大家都很照顾我,有一种很备受照顾的感觉,很温暖。当整个会议室里只有我一个女性的时候,他们就很照顾你,特别是在开源这种女性本身就少的行业里。我接触的很多朋友,真的是我有什么问题他们都会及时帮我解答,尤其是技术上的问题。当然,我们不能永远让别人来帮助我们。从自身来说,一定要把技术打牢,这是立身之本。你不能永远祈求别人的帮助。——祝欣蓉,上海杉达学院副教授

06 技术不分男女,不要自我设限

职场环境本质上还是能力导向的。尤其像我这样从事底层研发的开发者,无论是争取项目、沟通协调,还是代码开发或项目管理,核心评判标准都是能力而非性别。只要你在专业领域有深刻见解和明确想法,能够让他人感受到你的能力——当人与人之间建立起这种基于能力认可的关系时,无论是日常交流还是职场环境都会顺畅很多。确实如此,当你的专业实力获得认可,性别差异自然就退居次要位置了。——缪翎, PingCAP 首席专家

当下网络舆论中,女性群体正呈现出越来越团结理性的趋势。我们不再自我设限,也不会盲目跟随某种舆论风向,而是保持着独立思考。当各类热点事件占据头条,高知女性正在带动更多群体理性思考——如何让内心更有力量?如何更关注自我提升与成长?或许因为大数据推送的关系,我接触到的多是这类正向内容,能感受到整个社会对女性的舆论环境正趋向理性化:我们更注重自我建设,而非纠结于"男性如何看待我们",或把自己放在需要特殊对待的位置。这种认知转变实则打破了无形的桎梏,让我们能跳脱性别框架专注自身发展。就像我始终强调:我是产品经理黄子妍,而不是"女性产品经理"黄子妍。可能表达得不够精准,但核心思想大抵如此。——黄紫妍,亨宝科技高级产品经理

技术领域本就没有性别门槛。虽然今天在讨论女性话题,但在我认知中,这个行业只有能力门槛,没有性别门槛。不要被他人偏见与社会固有观念定义你只能从事某些行业——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内心也不要设限。特别想和在座直播间的同学们说: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技术壁垒,现今技术迭代特别快,只有持续精进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另一点是,我们女性普遍比较内敛,但在会议或公开场合,必须主动表达、争取话语权。不要觉得"在场都是男性专家,我就不敢发言",勇于发声这一点我认为特别重要。——祝欣蓉,上海杉达学院副教授


之前有姐妹聊到,有些技术群以男性开发者为主,聊天内容不太适合参与,所以我们建立了一个以女性为主的交流群,欢迎进来唠唠嗑~

【数智漫谈】

OSCHINA 视频号直播畅聊栏目【数智漫谈】,每期一个技术话题,三五位专家围坐,各抒己见,畅聊开源。给大家带来最新的行业前沿、最热门的技术话题、最有趣的开源项目、最犀利的思想交锋。如果你手上也有新点子、好项目,想要跟同行交流分享,欢迎联系我们,讲坛随时开放~

 

开源 Java 工具 - Hutool 致大家的一封信 Visual Studio Code 1.99 发布,引入 Agent 和 MCP 亚马逊在最后一刻提交了收购 TikTok 的报价 FFmpeg 愚人节整活:加入 DOGE 团队,用汇编重写美国社保系统 龙芯 2K3000(3B6000M)处理器流片成功 中国首款全自研高性能 RISC-V 服务器芯片发布 清华大学开源软件镜像站的愚人节彩蛋 Linus 口吐芬芳:怒斥英特尔工程师提交的代码是“令人作呕的一坨” 比尔·盖茨公开自己写过的“最酷的代码” CDN 服务商 Akamai 宣布托管 kernel.org 核心基础设施
{{o.name}}
{{m.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