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质到 AI 时代:我的笔记工具探索之旅

今天清晨,在得到上闲逛时,偶然间发现了一本名为《笔记的方法》的书,这本由Flomo的作者出版的图书,深入探讨了记笔记的艺术。

说起记笔记,这些年来,我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今天就来梳理一下我的笔记历程。

硬壳纸质笔记

自幼我便酷爱阅读,却对记笔记这件事不太感冒。

我总是自信地认为,凭借我出色的记忆力,老师讲授的内容可以轻松地存储在脑海中,因此很少动笔记录。

记得在高中时期,我的成绩总是稳居班级前三。有同学想借我的书来抄写笔记,却惊讶地发现我的书本几乎空白,鲜有笔记。

与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位成绩优异的同学,他的书本空白处几乎被密密麻麻的笔记填满。

在我的记忆中,唯一一本专门用来记录笔记的,是一本厚重的硬壳封面笔记本,上面记载了高中时期每次上课和考试中遇到的成语,这是我的语文老师强制要求的。

偶尔,我也会用一本稍微厚实一些的A5尺寸练习本,来记录一些科目的笔记。

印象笔记

步入职场后,我意识到有很多知识和信息,可能暂时用不上,但需要时却难以找到,这会带来诸多不便。还有一些知识,需要反复查阅,于是我开始将文档存储在电脑上。

偶然间发现了Evernote,使用后便觉得它无比便捷,于是将所有的笔记都转移到了Evernote。

最初Evernote只有国际版,不久后推出了国内版——印象笔记。

直到几年前,Evernote的访问变得越来越困难,迫于无奈,我将全部5000多条笔记迁移到了印象笔记。

我之所以一直坚持使用Evernote和印象笔记,是因为它们支持多设备同步。

虽然现在这些功能在笔记工具中已经司空见惯,但Evernote最早推出这一功能,确实占得了先机。

后来推出的Markdown笔记功能,也成为了我最常使用的功能之一。

这款工具我已经使用了大约13年之久!

Flomo

Flomo也是我经常使用的一款工具,至于我是如何开始使用它的,已经记不太清了,可能是受到了得到的推荐。

我特意去Flomo的个人中心查看了一下,显示它已经陪伴我1049天了,差不多快3年了呢!

Flomo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即时记录功能。每当灵感闪现,我便能立刻记录下来。

这些年来,在得到上阅读的书籍,所做的笔记,我都同步到了Flomo中。

这个工具还能反过来监督我,检查我是否每天都有思考和学习,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自我督促。

飞书文档

工作中我使用飞书,自然也就用上了飞书文档。

工作中的许多笔记,我都记录在了飞书文档里。

飞书文档最让我喜欢的地方在于它的分享功能做得非常出色,权限设置既简单又强大。

你可以将它视为一个在线版的Office套件,但它的功能远不止于此。

语雀文档

语雀文档是MacTalk专栏的池建强老师推荐的几款写作工具之一,我尝试了几款后,最终选择了这款,并一直使用至今。

这款笔记工具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Markdown格式的支持非常优秀。

平时写作时,使用markdown来调整格式,既清晰又明了。

我撰写自媒体文章的初稿,都是用这个软件完成的。

Get笔记

Get笔记也是我最近非常喜欢的一款笔记工具,从最初的语音记录、链接自动生成笔记,到后来的直播内容自动生成笔记、对标视频号内容自动更新功能,都让我爱不释手。

这款工具的进化速度非常快,紧随时代的步伐,也是一款AI时代的产物。

ima

腾讯推出的ima没多久,我就开始使用了,并且还撰写了一篇文章来介绍它。

我主要用它来存储一些AI资料,包括pdf文档和公众号文章。

原本我以为,在AI普及的时代,记录笔记的必要性已经大大降低了,毕竟遇到问题时,向AI求助已成为我的习惯。

但最近,随着网络数据源的污染,我发现,如果不开通联网功能,AI使用的训练数据可能不够及时;而一旦开通联网功能,AI可能会搜集到大量被污染的垃圾信息,给出错误的答案。

我意识到,在AI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只有基于自己的知识库,才能确保AI提供的数据源的准确性。

因此,我也将自己搜集的AI资料导入了ima,构建了一个名为DeepSeek精选笔记的知识库。

总结

回顾这些年使用笔记工具的历程,从传统的硬壳纸质笔记,到如今功能强大、智能体的数字笔记工具, 每一次迭代都极大地提升了知识记录和管理的效率。

未来,我最希望拥有什么样的工具呢?

我想了想,我希望它能够打破功能与场景的限制,文本、语音、图片、视频和文档深度整合,记录更加便捷。

比如,在录制一段视频时,工具可自动识别关键内容并生成文字摘要;进行语音记录时,系统能够同步完成语法修正与格式排版。

同时,要进一步打通笔记与 AI 工具的连接。不仅能借助 AI 对笔记内容进行智能分类、摘要生成,还能让 AI 依据笔记构建个人知识图谱,在我输入关键词时,自动关联并推送相关的知识脉络。

另外,我也希望笔记还能够轻松的分享,还要支持团队协作,让团队成员能实现高效的知识共创。

我相信,未来笔记工具会持续进化,成为我们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得力伙伴,帮助我们在信息爆炸的AI时代,屏蔽信息噪音,更从容的汲取知识。

你在使用和最喜欢的是什么笔记工具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吧!

感谢你看到了这里,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感谢你动动发财的小手给我点个赞,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我是乐天,一个80后宝爸,IT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现专注于AI 赛道的科技博主,立志在AI时代正面影响100万人。

关注我,AI时代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