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国自然获批趋势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结果一经公布,多个类别的项目资助率都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的批准率分别为 11.66% 和 15.54%。
创下近几年新低,不少科研人危机感十足,生怕今年竞争更加激烈。
但就目前国自然基金委做出的几大改革来看,2025年应该会持续扩大资助量,“2024是国自然史上最卷的一年,但也可能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最容易的一年”,类似的论调也被传得沸沸扬扬。那么,2025国自然,该如果申报才能提升获批几率呢?
2、2025国自然申报攻略
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申报本子的撰写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题与学术积累
选题应兼顾创新性和重要性,围绕研究领域的优势问题进行调研和构思。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前沿动态,选择能代表学科主流研究方向的选题。题目应简明扼要,有效反映研究内容和主要目标。
立项依据
详细阐述研究背景,说明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综述国内外领域现状,以自己提出的问题和思路为主线展开论述,适当引用申请人自己的研究工作。尽量引用最新的文献,展示对研究领域的深入理解。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案
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避免内容混淆,把握写作要点,繁简适度、避免重复。具体到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或假设,以及具体的研究问题。
研究方法与计划
说明所采用的关键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等。列出项目的详细工作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计划进度和所需资源。分析可能面临的风险,提出应对策略。
创新性与特色
强调研究的创新点和特色,确保评审专家能一目了然地看到项目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避免使用“填补空白”、“国际先进”等词汇,而是要展示研究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前期研究基础
介绍研究团队在相关领域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展示研究的基础和积累。确保评审专家能全面了解申请人的研究工作。
预期成果与应用前景
阐述预期的研究成果及其对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包括疾病机制的新发现、治疗策略的改进等。探讨项目研究成果对相关领域的潜在贡献。
写作时间安排
建议将80%的时间花在前三项(目标、内容和立项依据)上,确保这些核心部分写得充分且具有说服力。
3、评审专家青睐的本子
第一点:申请本子的题目和内容要有两点及以上的近两年国自然资助热点话题,考虑到和已发表文章方向相同,就说明起码三到五年前就要追国自然热点。
第二点:本子本身最重要的就是要逻辑清晰,但又要简洁,让专家看一遍就了然于心,知道你做的什么、优势在哪、基础如何。
第三点:由于每个评审专家关注点都不同,除了立项依据和前期基础以外,研究内容和步骤也要认真写,可以反映申请人的科研技能和素养。依托平台的介绍可以提一提自己科室的科研大佬,还有学术地位的人。
第四点:大部分评审专家会十分关注摘要和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4、国自然时间节点
选题方向与团队组建(2024年9月至10月)
准备标书初稿(2024年11月至12月)
指南解读定稿优化(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
提交标书(2025年2月至3月)
5、2025国自然申报流程
申报提交阶段 (2025年3月)
在每年三月是国自然的集中申报时间,每年需要在这个时间提交完毕申报资料,错过只能等到下一年。所以,申请者务必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以确保能够按时提交申请。
形式审查阶段 (2025年4月-5月初)
形式审查方式:申报截止后的一个月内会进行形式审查,这其中涵盖了申请资格审查(学历、职称、研究经历)、材料齐全性检查(研究背景、目标、方案、预算等)以及附件审查(个人简历、研究计划书、合作协议等的格式与内容)。
淘汰率:此阶段的淘汰率非常低,不足1%。不过,即便如此,申请者仍然需要认真仔细地核查材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顺利通过审查。
函评阶段(2025年5月-7月)
评审方式:通过形式审查的申请书进入此阶段,根据关键词和研究领域分配给三位专家评审。专家按 A/B/C 三档评价,对应 “优先资助”、“建议资助” 与 “不予资助”。主要通过书面评审对申请书的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淘汰方式:约80%的申请书在此阶段被淘汰,申请者应在撰写过程中充分展示项目的创新性和优势,提高质量和竞争力,增加通过几率。
会评阶段(2025年7月-8月)
俗称上会:剩下20%的申请书进入会评阶段,部分领域的学科专家集中评审。主要对申请书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价,确定最终资助项目。
结果公布(2025年8月底)
结果公布时间:每年8月底,基金委都会公布评审结果,无论是中标者还是未中标者,都可以收到专家意见。
6、2025国自然评审注意事项
1、关注官方通知:及时关注国自然基金委员会的官方通知和公告,了解最新的申请政策和要求。
2、合理规划时间:根据时间表合理规划申请进度,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按时完成。
3、注重细节:在填写申请书和提交材料时,注重细节问题,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