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设计中的用户体验误区,你避开了吗?

UI 设计中的用户体验误区,你避开了吗?

操作流程繁琐复杂误区

在 UI 设计过程中,操作流程繁琐复杂是一个常见的用户体验误区。许多设计师往往过度追求功能的全面展示,而忽略了用户在实际操作时的便捷性需求。以一款在线旅游预订应用为例,在预订酒店的流程中,若要求用户依次填写大量信息,如酒店偏好(星级、价位、周边设施等)、入住日期、退房日期、住客人数、联系方式、支付方式等,且每个信息模块都需用户多次点击不同页面进行选择或输入,这无疑会极大地增加用户的操作负担。用户可能在填写过程中因繁琐的步骤而感到厌烦,甚至中途放弃预订。

从行为经济学角度来看,用户在面对复杂决策和操作流程时,会消耗大量的认知资源,导致决策疲劳。这种疲劳会降低用户对产品的好感度,甚至引发用户对产品的负面评价。优秀的 UI 设计应遵循 “奥卡姆剃刀” 原则,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在设计操作流程时,要尽可能简化步骤,仅保留核心且必要的信息收集环节。例如,对于酒店预订流程,可以通过智能算法,根据用户过往的预订记录和浏览行为,自动填充部分常用信息,如默认入住日期为当前日期的次日,默认退房日期为入住日期的后一日,默认住客人数为 1 人等。同时,将相关信息进行合理整合,如将酒店偏好设置在一个页面中,通过滑动筛选条、勾选选项等方式让用户快速完成设置,减少页面跳转次数,提升用户操作效率。

界面布局不合理误区

不合理的界面布局同样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误区。一种常见的不合理布局表现为信息层级混乱。在一些应用界面中,重要信息与次要信息在视觉呈现上没有明显区分,导致用户难以快速定位关键内容。比如在一款新闻资讯应用中,头条新闻的标题、配图与普通新闻的展示方式相似,文字大小、颜色对比度等视觉元素缺乏明显差异,用户在浏览时无法迅速判断哪些新闻是重点关注内容。

此外,界面元素的分组和排列缺乏逻辑性也是一个常见问题。例如在一款办公软件的功能界面中,将文件保存、打印功能与格式设置功能分散在不同区域,且没有明确的分类标识,用户在寻找特定功能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搜索和尝试。合理的界面布局应遵循用户的认知习惯和任务流程。根据用户在执行任务时的操作顺序,将相关功能元素放置在相邻位置。例如在图像编辑软件中,将裁剪、调色、滤镜等相关编辑功能集中在一个面板中,方便用户在进行图像编辑时快速切换使用。同时,通过运用不同的视觉层次,如大小、颜色、间距等方式,突出重要信息,弱化次要信息,引导用户的视线流向,提高信息获取效率。

反馈机制缺失或滞后误区

反馈机制在 UI 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许多设计师容易陷入反馈机制缺失或滞后的误区。当用户进行操作时,若没有及时得到系统的反馈,会对操作结果产生不确定性,从而引发焦虑情绪。例如在用户点击一个按钮后,按钮没有任何视觉变化或提示,用户无法确定自己的点击是否被系统接收,可能会再次点击,导致重复操作。

在数据加载过程中,缺乏反馈同样会给用户带来不良体验。以网页加载为例,如果页面长时间空白,没有任何加载提示,用户很可能会认为页面出现故障,从而离开该页面。即使后续页面加载完成,用户也可能因为之前的等待而对产品产生负面印象。此外,对于操作结果的反馈不清晰也是一个常见问题。比如在用户提交表单后,页面仅显示 “提交成功” 字样,但没有明确告知用户提交的数据将如何处理,以及下一步的操作指引,这会让用户感到困惑。完善的反馈机制应具备即时性和明确性。当用户操作时,系统应立即给予反馈,如按钮点击后出现短暂的变色或动画效果,数据加载时显示清晰的进度条。对于操作结果,要提供详细的说明和下一步操作建议,如在表单提交成功后,告知用户数据已提交审核,预计审核时间以及审核通过或不通过后的通知方式等,让用户对整个操作流程有清晰的了解,增强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度。

视觉元素不协调误区

视觉元素不协调是 UI 设计中影响用户体验的又一重要误区。在色彩运用方面,部分设计师可能会选择过于刺眼或对比度不足的色彩组合。例如,在一个阅读应用中,若背景色与文字颜色对比度较低,如浅灰色背景搭配淡黄色文字,会导致文字难以辨认,影响用户阅读体验。同时,色彩搭配缺乏一致性也是常见问题。在不同页面或功能模块中,使用了风格迥异的色彩,使整个产品缺乏统一的视觉形象。

字体选择和运用不当也会影响视觉协调性。例如,在一个简洁风格的应用中,使用了过于复杂、装饰性强的字体,与整体风格格格不入。此外,字体大小、粗细设置不合理,也会影响文字的可读性。比如在手机应用中,正文文字过小,用户需要费力阅读,或者标题与正文的字体粗细差异不明显,无法突出重点内容。图标设计同样需要注重协调性。图标应简洁明了且与整体界面风格一致。如果在一个扁平化风格的界面中,使用了立体、写实风格的图标,会破坏界面的整体美感。同时,图标所传达的功能含义应易于理解,避免使用过于抽象或容易引起歧义的图形,确保用户能够快速识别图标的功能,提升操作效率。

兼容性忽视误区

在多元化的数字环境下,忽视兼容性是一个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的误区。随着各种操作系统、设备和浏览器的不断更新换代,UI 设计需要确保在不同平台上都能正常运行并呈现良好的效果。许多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仅考虑了主流设备和操作系统,而忽略了小众或旧版本系统的兼容性。例如,一些应用在最新版本的 iOS 系统上运行流畅,但在旧版本 iOS 系统上可能出现界面错乱、功能无法使用等问题。

同样,对于不同设备的兼容性也不容忽视。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新兴的智能手表、电视盒子等设备,其屏幕尺寸、分辨率和交互方式各不相同。若 UI 设计没有针对这些差异进行优化,会导致在某些设备上用户体验不佳。例如,在智能手表上,由于屏幕空间有限,如果界面元素过于复杂,信息展示不清晰,用户很难进行操作。此外,网页设计还需要考虑不同浏览器的兼容性。一些网页在 Chrome 浏览器上显示正常,但在 Firefox 或 Safari 浏览器上可能出现样式错误、脚本无法运行等问题。全面的兼容性考量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测试,针对不同操作系统、设备和浏览器进行适配优化,确保产品能够为尽可能多的用户提供一致且良好的用户体验,扩大产品的受众范围,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对操作流程繁琐复杂、界面布局不合理、反馈机制缺失或滞后、视觉元素不协调以及兼容性忽视等常见用户体验误区的剖析,UI 设计师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只有精准识别并有效避开这些误区,才能不断提升 UI 设计质量,打造出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用户体验卓越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持续关注和优化用户体验将是 UI 设计领域永恒的主题。


本人是10年经验的前端开发和UI设计资深“双料”老司机,1500+项目交付经历,带您了解最新的观点、技术、干货,下方微信我可以和我进一步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