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Sim仿真系统—07 通信、传感器和干扰系统方程

本栏目将对《AFSim 2.9中文参考手册》进行持续更新,欢迎关注交流!

对本书全文和AFSIM其它资料感兴趣的伙伴,可联系作者领取~

全部内容索引请看 ⬇️⬇️⬇️

《AFSim 2.9中文参考手册》-CSDN博客​编辑https://blog.csdn.net/henggesim/article/details/145566384


目录

概述

通用射频方程

直接发射功率的计算

自由空间信号传播

反射自由空间信号

接收自由空间信号

带宽比

接收机噪声功率

天线增益模式

大气衰减

传播算法

杂波算法

雷达传感器(WSF_RADAR_SENSOR)

接收功率计算

信号处理与检测

被动RF传感器 (WSF_ESM_SENSOR)

SAR传感器 (WSF_SAR_SENSOR)

射频干扰 (WSF_RF_JAMMER)

通信 (WSF_RADIO_TRANSCEIVER)

红外传感器(WSF_IRST_SENSOR)


概述

本文档的目的是描述WSF中对象之间交互所使用的方程和算法。这包括:

  • 传感器交互
  • 通信交互
  • 干扰(干扰)交互

通用射频方程

WSF利用一组通用类来封装射频(RF)交互中涉及的组件(实际上,这些类的一些功能也用于非RF交互,但这在这里并不重要)。本文档的第一部分将处理信号传输和接收的基础知识。文档的后续部分将处理特定用途(雷达、SAR、ESM、干扰、通信)。

忽略接收信号处理的细节,RF交互分为两类:

  • 直接或单向:即发射信号直接到达接收器
  • 间接或双向:即发射信号从物体反射然后被接收

接收信号功率的计算可以分为几个独立的步骤:

  • 从发射天线发射
  • 向目标或接收器传播
  • 对于间接或双向交互:
    • 从目标反射
    • 从目标传播到接收器
  • 由接收天线接收

直接发射功率的计算

符号

来源

描述

transmitter antenna_pattern

发射天线在目标物体(接收器或平台)方向的增益。这包括任何电子波束控制损失(方程RF.6)。

transmitter internal_loss

发射机中从电源到天线之间的内部损耗。

transmitter power

发射机的峰值功率。这应该是单个脉冲的功率。

Computed

计算出的发射功率。

自由空间信号传播

从源(s)到目的地(d)的自由空间信号传播使用以下方程计算。在单向交互中,“s”和“d”分别是发射器和接收器(方程RF.2b)。在双向交互中,有两个传播路径。第一个是从发射器到目标(方程RF.2c),第二个是从目标到接收器(方程RF.2d)。

一般形式

General form

(RF.2a)

发射器到接收器

Transmitter - to - receiver

(RF.2b)

发射器到目标

Transmitter - to - target

(RF.2c)

目标到接收器

Target - to - receiver

(RF.2d)

符号

来源

描述

transmitter attenuation_model

计算信号从源(s)传播到目的地(d)时大气衰减影响后剩余的信号分数。

Computed

从源(s)发出的在目的地(d)计算出的自由空间功率密度。

Computed

从源(s)发射的功率。这将是发射功率(方程RF.1)或从目标反射的功率(方程RF.3)。

Computed

从源(s)到目的地(d)的斜距。

反射自由空间信号

反射自由空间信号的目标有效地创建了一个新的“发射源”。源的功率只是入射信号的信号密度与反射源的有效面积的乘积。反射器可以是一个平台(例如在执行双向雷达交互时)或地球表面(在执行杂波计算时)。然后可以通过应用方程RF.2将反射功率传播到接收器。

符号

来源

描述

Equation RF.2c

发射器(x)发出的信号在目标(t)处的功率密度。

Computed

由入射信号从目标反射产生的功率。

radar_signature      

目标的雷达截面。

接收自由空间信号

方程RF.4a用于直接、单向(通信、被动RF和干扰)。方程RF.4b用于双向(雷达、SAR)。

单向,发射器到接收器

One-way, Transmitter - to - receiver

(RF.4a)

双向,目标到接收器

Two-way, Target - to - receiver

(RF.2b)

符号

来源

描述

See section 2.5       

接收信号的分数,考虑到发射和接收器的频率/带宽可能不匹配。注意:这不适用于雷达交互,因为假设发射器和接收器是匹配的。

transmitter_polarization receiver_polarization polarization_effects antenna_pattern    

接收信号的分数,考虑到发射器和接收器的极化可能不匹配。注意:这不适用于雷达交互,因为假设发射器和接收器是匹配的。

transmitter propagation_model        

模式传播因子。这考虑了直接和间接信号路径之间的建设性/破坏性干扰。注意:这目前仅对雷达交互实现。

Equation RF.2b       

发射器发出的信号在接收器处的功率密度。

Equation RF.2d       

从目标反射的信号在接收器处的功率密度。

receiver antenna_pattern

接收天线在目标物体(接收器或平台)方向的增益。这包括任何电子波束控制的影响(方程RF.6)。

receiver internal_loss     

接收器中从天线输出到接收器之间的内部损耗。

Computed

接收到的功率。

带宽比

因子用于考虑发射器的频谱可能与接收器的调谐带不匹配的事实。它是发射器频谱在接收器调谐带内的分数。

发射频谱的低频

发射频谱的高频

接收器的低调谐频率

接收器的高调谐频率

符号

来源

描述

receiver bandwidth

接收器的带宽。

transmitter bandwidth       

发射器的带宽。

receiver frequency 

接收器可以接收的频率范围的中心频率。

transmitter frequency       

发射器频谱的中心频率。

的结果值取决于发射器和接收器的高低频率的关系。

接收机噪声功率

以下定义适用于接收机噪声功率的计算:

符号

来源

描述

Internal constant

玻尔兹曼常数(1.3806505E-23 J/deg-K)

receiver bandwidth – or – transmitter pulse_width

接收机的带宽。如果未指定带宽且发射机是脉冲的,则带宽将计算为(1 / pulse_width)(即假设匹配滤波器)。

Computed

噪声功率

receiver noise_figure

接收机噪声系数(默认1.0)

Internal constant

标准温度(290 deg-K)

Computed

系统噪声温度。

噪声功率将使用以下过程计算。将使用第一个满足使用条件的步骤的值:

  1. 如果指定了noise_power,则使用定义的值。
  2. 如果无法确定带宽,则使用-160 dBW的值。
  3. 如果指定了noise_figure并且省略了antenna_ohmic_loss和receive_line_loss,则计算噪声功率为:
  4. 使用《雷达范围性能》,Lamont V. Blake,1986,Artech House, Inc.,第4章中定义的算法计算噪声功率。
  • 天线噪声温度(天线指向角度的天空温度):

    • 接收线损耗引起的噪声温度贡献:

      • 接收机引起的噪声温度贡献:

        • 总系统温度:

          • 噪声功率:

          天线增益模式

          每个发射机和接收机都有与之相关的天线增益模式。天线模式是使用全局antenna_pattern命令创建的。通过在发射机和接收机块中使用antenna_pattern命令将天线模式附加到发射机或接收机。如果未为发射机或接收机选择天线模式,则假设增益为1.0。

          增益模式是方位角和仰角相对于模式原点(通常是瞄准线或指向角)的函数。对于给定的交互,计算相对于模式原点的兴趣点的方位角和仰角。

          天线增益模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示:

          • 提供增益作为方位角和仰角函数的矩形表。
          • ALARM表。
          • 均匀(恒定)模式。
          • 圆形sin(x)/x模式。
          • 矩形sin(x)/x模式。
          • 余割模式。
          • GENAP模式(GENAP是政府TRAMS模型中提供的广义天线模式例程功能的子集)。

          可以使用表的集合来形成极化和频率的复合模式。

          电子控制波束的增益可以选择性地修改,以包括将波束指向阵列法线以外角度的影响。此功能通过在发射机或接收机中使用electronic_beam_steering命令启用。使用以下方程:

          符号

          来源

          描述

          antenna_pattern

          当观察兴趣点时天线的未修改增益。

          Computed

          包括电子波束控制影响的增益。

          Computed

          天线面法线与兴趣点向量之间的角度。

          electronic_beam_steering_loss_exponent

          一个可选的指数,用于反映波束远离天线面法线时增益的退化量。

          大气衰减

          通过在发射机块中存在atmospheric_attenuation命令启用大气衰减的计算。

          目前有两种可用的模型。这些模型是从SUPPRESSOR中提取的,目前仅适用于地面系统(表假设发射器在地面上)。

          • blake - 由L.V. Blake编写的一个大气吸收模型,海军研究实验室。基于42条衰减曲线族,适用于100 MHz到10 GHz之间的频率和0到10度之间的仰角。曲线在300海里之外是平的。这些表发布在《雷达系统分析》,第15.1节,David K. Barton,Artech Publishing。
          • earce - 来自ESAMS/ALARM/RADGUNS公共环境(EARCE)的一个大气吸收模型。这是一个预计算表的集合,适用于100 MHz到18 GHz和27 GHz到40 GHz之间的频率。频率低于100 MHz将假设为100 MHz。18 GHz到27 GHz之间和高于40 GHz的频率将使用一种非常计算密集的方法来确定衰减,应避免使用。

          另一个基于国际电信联盟(ITU)建议ITU-R P.676的模型正在开发中。该实现将适用于空中和地面平台,并支持更广泛的频率范围。

          传播算法

          通过在发射机块中存在propagation_model命令启用传播效果(除了大气衰减)的计算。

          目前支持一个模型:

          • fast_multipath - 在《雷达范围性能分析》,Lamont V. Blake,1986,Artech House, Inc.中定义的方法的实现。它计算由于信号从圆形、粗糙地球反射而导致的建设性或破坏性干扰的效果。可以提供两个因素来定义反射点处表面的属性。

          杂波算法

          WSF目前对表示杂波的能力非常有限。通过在接收机块中存在clutter_model命令启用杂波的使用。目前唯一的选项是使用杂波表,但尚未验证。

          雷达传感器(WSF_RADAR_SENSOR

          WSF_RADAR_SENSOR模型有效地计算单个脉冲(或连续波形)的功率,然后计算集成多个脉冲的效果。

          接收功率计算

          应用了方程 RF.1 到 RF.4 来计算单个脉冲(或连续波形)的接收功率。请注意,这不包括干扰处理,干扰是在单独的步骤中处理的。

            从RF.4b得来

                 从RF.2d得来

                 从RF.3b得来

                 从RF.2c得来

                 从RF.1(Radar.1)得来

          信号处理与检测

          在信号处理和检测中,处理后的信号计算公式为:

          符号

          来源

          描述

          adjustment_factor

          一个通用的调整因子,用于考虑模型未提供的其他恒定效应。

          integration_gain

          由于多个脉冲的积分而产生的增益。如果指定了 swerling_case,则此值在内部计算。

          transmitter pulse_compression_ratio

          脉冲压缩比。

          Equation Radar.1

          接收功率。

          Computed

          处理后的功率。

          信噪比的计算公式为:

          符号

          来源

          描述

          receiver clutter_model

          杂波功率。

          Equation Jam.1

          干扰机的入射功率。这是雷达接收器在检测交互时的入射功率之和。

          Equation RF.6

          接收器噪声功率。

          Equation Radar.2

          处理后的功率。

          Computed

          信噪比(或干扰比)。

          目标的检测由两种机制之一决定:

          1. 简单的二元检测器:通过指定 detection_threshold 使用。如果信噪比超过此阈值,则宣布检测成功。
          2. Marcum-Swerling 检测器:根据给定的信噪比产生检测概率。如果计算出的检测概率超过所需的检测概率,则宣布检测成功。选择此检测器需要使用 swerling_case、number_of_pulses_integrated、probability_of_false_alarm 和 detector_law 命令。

          被动RF传感器 (WSF_ESM_SENSOR)

          被动RF计算(如ESM和RWR)使用单向方程。这里的“r”下标表示被动RF接收器,而“x”下标表示传感器、干扰机或通信发射机。扩展的方程如下:

             从RF.4a得来

                  从RF.2b得来

                  从RF.1(ESM.1)得来

          信噪比的计算公式为:

           

          符号

          来源

          描述

          Equation RF.6

          接收器噪声功率。

          Equation ESM.1

          处理后的功率。

          Computed

          信噪比(或干扰比)。

          成功检测的声明条件是信噪比超过以下定义的阈值:

          • 如果传输信号是脉冲的,则使用 pulsed_detection_threshold。
          • 如果传输信号是非脉冲的,则使用 continuous_detection_threshold。
          • 如果未指定上述阈值,则使用 detection_threshold。

          SAR传感器 (WSF_SAR_SENSOR)

          SAR计算是雷达计算的扩展。

          所需采集时间

          用于计算所需采集时间以获得期望分辨率的方程为:

          符号

          来源

          描述

          Computed

          所需的方位分辨率。

          doppler_overcollect_ratio

          过采集比(默认值为1.0)。

          Computed

          从传感器到图像中心的斜距。

          Computed

          传感平台的地面速度。

          transmitter frequency -or- wavelength

          发射信号的频率或波长。

          Computed

          传感平台的地面轨迹与图像中心向量之间的方位角。

          Computed

          方位角。

          射频干扰 (WSF_RF_JAMMER)

          干扰计算使用单向方程,其中发射器是干扰机,接收器是雷达或通信接收器。干扰计算发生在雷达检测或通信尝试时。WSF将汇总每个可能影响输出的干扰机的功率(即:如果有带内功率会影响接收器)。

          “r”下标值用于传感器或通信接收器,“x”值用于干扰发射器。扩展方程如下:

             从RF.4a得来

                  从RF.2b得来

                  从RF.1(Jam.1)得来

          通信 (WSF_RADIO_TRANSCEIVER)

          通信计算使用单向方程。

          “r”下标值用于通信接收器,“x”值用于通信发射器。扩展方程如下:

           从RF.4a得来

                从RF.2b得来

                从RF.1(Com.1)得来

          信噪比计算为:

           

          符号

          来源

          描述

           

          Equation Jam.1

          表示入射干扰机功率。这是计算在交互时接收器上的入射功率之和。

           

          Equation RF.6

          表示接收器噪声功率。

           

          Equation Comm.1

          表示处理后的功率。

           

          Computed

          计算得出的信噪比(或干扰比)。

          如果信噪比 SN 超过接收器的检测阈值,则通信尝试将被宣布为成功。

          红外传感器(WSF_IRST_SENSOR)

          • 计算目标辐照度

          确定背景辐射亮度。这包括一个相对简单的能力来考虑向天空或地面看的效果。

          计算对比辐射强度:

           

          符号

          来源

          描述

           

          platform infrared_signature

          表示目标的源辐射强度(红外辐射强度)。

           

          背景辐射强度。

           

          platform optical_signature

          表示传感器看到的目标投影面积。

           

          Computed

          计算得出的目标对比辐射强度。

          计算大气透过率(信号沿路径传播后剩余的部分):

          计算有效目标辐照度(有时称为 CEI):

           

          • 调整安装效果

          传感器通常安装在窗户后面,这会遮挡视野中的区域,或以其他方式减少信号。这种遮挡或信号减少统称为“安装效果”,通过在接收器块中使用 antenna_pattern 命令来考虑(虽然红外传感器中没有“天线”,但为了方便起见,将其视为天线)。该命令应参考天线增益模式,其中增益(或更可能是损耗)表示有效目标辐照度应如何调整以考虑安装效果,即:

           

          其中 G 是感兴趣方向的“天线增益”。在窗户外的区域将增益设置为非常小的值,实际上使该区域的目标不可检测。

          • 计算检测概率

          检测概率使用以下方程计算:

           

           

           

          符号

          来源

          描述

          Equation IRST.1

          表示有效目标辐照度。

          noise_equivalent_irradiance

          表示传感器噪声的等效辐照度。

          Computed

          计算得出的检测概率。

          高斯概率函数(参见《数学函数手册》,Abramowitz 和 Stegun,方程 26.2.5)。

          Computed

          计算得出的信噪比。

          detection_threshold

          表示检测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