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每个人提供最有价值的技术赋能」,2025年我们和赋范空间的小伙伴们一起来!
发起的“Agentic 时代同行计划”会和我们的学员一起,分享自己的经历、经验,集结群体的智慧一起拥抱Agentic新时代!
受访者:流月同学,AI应用落地实践者
采访&整理:运营范范
写在前面:
本期非常幸运的采访到了流月同学,除了拥有丰富的大模型落地经验,还是资深的技术主管、后端架构师,并且不吝啬在学习和AI使用上的投入,个人累计投入近20W!
在刚开始时他也一度认为AI只能帮倒忙,宁愿把钱扔掉也不再使用AI辅助工具,到现在AI提效80%以上!
采访过程中,也感受到了流月同学不止有非常丰富的开发经验,对人文的思考、对哲学的思考也非常深刻,如:
“康德曾说过: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不要结果而享受过程,AI是无法替代你的”
“AI没有童年,它就没有独特的经历”
“不能为了用AI而用AI”
……
以下⬇️是采访内容:
❖ AI应当发挥人类独特的价值
范范:先来介绍一下自己吧
大家好,可以叫我流月。在做大模型之前有7年工作经验,涵盖Java开发、Vue全栈、架构设计,整体是偏后端的。
现在是一家创业公司的CTO,主要做的就是大模型应用落地方向,也在尝试和设计一个一体化的AI解决方案,方便用户使用。
范范: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大模型的?
最早的GPT刚火时就学习了LangChain,并且还用LangChain做了一些小工具,获得了少量金钱回报,可以说刚开始就拿到了一个正反馈。
但是刚开始接触大模型编程时,体验并不好。
以我自己举例,很早的时候我就用上coplit了,也充了会员,但自动生成的代码可以说就是捣乱,甚至由于他的提示会影响我本来的思路,一度放弃了。
但后来开始尝试用coplit进行一些陈旧系统的代码分析和注释,非常好用。
当时的我的感受是,这类AI总会有用的,只不过要根据实际情况想办法用上它。而现在出现了4o这样的模型,我就开始让他写代码。
目前主要是用cusor,copilot则是偶尔用,基本解决了我80%以上的问题。
范范:那你是如何与AI进行协作的
有两件事一定要注意:“AI工具一定是越用越会用的”“不能为了AI而AI”。这两句话基本能回答80%以上的,与AI协作的问题。
我也曾陷入到用AI解决宏大的问题(范范举例:类似如何3天赚200W)这个误区里,但后来发现这就是为了AI而AI。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a.捋清业务思路
b.找到让AI提效的环境
c.提示词足够完整
d.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在这个思路下,AI的能力是没有场景边界的,限制它的是你有没有合适的场景。
范范:听上去是需要每个人都成为Prompt工程师哈哈。
是的,但是我对prompt工程师的理解,和你口中说的或是大众理解的不一样,我觉得不是为此专门设置一个岗位,而是原有岗位有经验的人变成prompt工程师。
比如判断AI生成的文章是否达标,需要有文学素养和同理心,想要判断AI绘画是否可用需要有审美等等。
学习使用一些工具是绕不开的,但随着模型能力的提升,学习成本会越来越低的。因为大模型领域的厂商会碾压掉越来越多的传统小公司,比如最近很火的4o生图影响到了Adobe,这些都是让学习成本降低的。
而人的经历一些软技能是AI不具备的。
因为AI没有童年这些经历,而人类有独特的经历能发挥独特的价值,AI要做的就是帮助发挥这些独特的价值。
范范:那是否有什么AI工具推荐呢?
特定的AI工具推荐,在当下是不合适的呀。
分享一个思路给大家吧,就是尽量不要充年卡。因为大部分产品可能很快就被迭代掉了,如果你因为一个不常用的产品充年卡,很容易陷入沉没成本中,为了会员而忍受它的能力不足。
但是额外的,我会为别人的使用思路和方法论付费,和工具类的会员费加一起已经有接近六位数了。这一点就要有自己的课程筛选标准了。
❖ 当下AI落地方向是提效
范范:你在做的AI落地都是什么样?
首先要说明,AI的幻觉或是说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它是不能完全替代你的工作的。再具体的说就是现在的AI不能成为代替人思考,而应该是提效。
AI或大模型帮助把时间节省下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度思考。有了更多时间思考后又找到更多AI和现有场景结合,这就有了一个正向的飞轮。
有了这个思路之后,我们落地的项目还是挺多的,比如AI指导论文写作、AI数字人、对Comfyui封装的AI绘画应用等等吧。
很多繁琐的工作、需要大量人力来处理的工作全都由AI来替代了。
这里大部分项目Coze或Dify是没办法完成开发的,所以更多的通过底层开发,如LangChain、AutoGen、Llama Index等等。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范范:为什么你不选择Coze、Dify进行开发?
第一点刚刚已经说过了,他们是没办法做到这么复杂的开发的,实际效果并不好。
其次,我也不建议真正想深入的人,过度依赖低代码平台。
我就问你一个问题好了,你或许能成为Dify或Coze的专家,但明天就出现了一个更好的低代码平台,我们叫他流月平台,你要再花额外的时间成为流月平台的专家吗?
欠的技术债总是要还的。
而且你现在去看一些低代码开发的平台产出的代码,看着就头疼,新版本还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投入商用还容易面临版权问题。
但是完全弃用也没必要,我很欣赏你们的木羽老师,在正确的场景用正确的技术,不同教学实战项目使用不同开发框架,这也是报名课程的原因之一。
有句话叫做,当你掌握一门技术时,就像手里有一把锤子,看什么问题都像钉子。而实际情况是你要用扳手、螺丝刀解决不同的问题。
所以我更建议做底层开发,这样才不会只被低代码给束缚住,可以完成的项目也会更多。你能做到的,利用AI完成提效的工作也就越多。
范范:那你会有被AI代替的恐慌感吗?
以我看到的书籍以及历史的理解,没有人可以去阻止进步的,而技术取代人类从来不会和相关人员打招呼。所以有没有恐慌都没用。
AI和其他工业革命还不太一样,蒸汽、互联网等技术创造了新的岗位,比如马夫变成司机,相声演员变成了主播。而AI创造的岗位将会是更加高级的,对职能工作的集成度或许也会更高,也会让更多的人没有工作。
可是换一个角度想呢,人为什么要工作?所谓工作更多的是社会需求,如果AI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人类的参与只能帮倒忙,那干嘛还要做这件事呢?AI解决问题,人类享受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正如康德所说,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也许到时候,人类工作只是因为想工作,不再追求结果,而是享受过程,享受钻研、打破难题的困难。
而当下来说的话,区别只是主动拥抱或是被动接受。
AI结合任何行业都会发生新的变化,而传统软件的开发有着天然优势,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接触到新的事物。
相比于那些非程序员方向的同学,你们学习成本足够低,现在只需要把一只脚迈进来,剩下的按部就班就一定会有收获,加油!
以上就是本次访谈的全部内容啦~
“Agentic时代同行计划”是希望集结大家的智慧。也许你的一句话会在未来5年、10年点亮另一个人的心,给予他继续前行的力量!
访谈不限主题、不限内容,会有专人进行访编辑并维护~
如果你也想分享自己的经验,欢迎联系助教老师~
为每个人提供最有价值的技术赋能!【公益】大模型技术社区已经上线!
九天&菜菜&菊安酱&木羽老师,30+套原创系统教程,涵盖国内外主流「开&闭源大模型」调用与部署,RAG、Agent、微调实战案例…
所有内容免费公开,还将定期追更最新大模型技术进展~
GitHub同步上线:https://github.com/fufankeji/LLMs-Technology-Community-Beyondata
【大模型社群免费提供】
✅新知速递:重大技术突破&最新技术信息通报;
✅干货分享:每月2-3场硬核干货&技术公开课;
✅20+主流开源&在线大模型部署与调用方法;
✅团队独家自研高品质技术教程;
✅社区交流:活跃技术氛围,技术交流&答疑;
快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