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李飞飞联合领导的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正式发布了《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这份全球最具影响力的 AI 趋势报告,用 456 页深度剖析了全球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趋势。Stanford HAI 在官方网站上写道,“ AI 对社会的影响从未如此明显 ......2025 年指数是我们迄今为止最全面、也是在这一重要时刻发布的报告。”
今年的报告新增了对 AI 硬件发展状况的深入分析、对推理成本的新估算,以及对 AI 出版和专利申请趋势的分析,并揭示了AI行业的 12 大趋势:
1. AI 在苛刻基准上的表现持续提升
2. AI 正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3. 企业全力投入 AI,推动投资和使用创历史新高
4. 在创造顶级 AI 模型方面,中国正在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5. 负责任的 AI 生态系统不断发展,但不均衡
6. 全球 AI 乐观情绪上升,但地区间深层次分歧依然存在
7. AI 变得更加高效、经济实惠和易于获取
8. 各国政府正在加强对 AI 的监管和投资
9. AI 和计算机科学教育正在扩大,但普及程度仍不够
10. 工业界依然一路领先
11. AI 因其对科学的影响而斩获最高荣誉
12. 复杂推理仍是一项挑战
中美顶级模型性能差距缩至0.3%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中多次提到 DeepSeek,而中美顶级 AI 模型的性能差距已从三年前的 20% 缩至 0.3%,这个数字背后,是 DeepSeek 等国产模型的史诗级追赶。在这场技术革命中,中国 AI 正用独特的创新路径,重新定义全球竞争规则。
报告指出,2024 年美国机构推出了 40 个引人注目的 AI 模型,显著超过中国的 15 个和欧洲的 3 个。虽然美国在数量上保持领先,但中国模型在质量上迅速缩小了差距:在 MMLU 和 HumanEval 等主要基准上的性能差异从 2023 年的两位数缩小到 2024 年的接近相等。同时,中国在 AI 出版物和专利方面遥遥领先。
AI普惠成未来趋势
报告指出,AI 将变得更加高效、经济实惠和易于获取。
随着端侧 AI 的高速发展以及 AI 应用场景的扩大,功能越来越强大的小模型正在成为驱动未来的主力军。
在小模型的推动下,在 2022 年 11 月至 2024 年 10 月期间,执行 GPT-3.5 级别的系统推理成本下降了 280 倍以上。在硬件层面,成本每年下降 30%,而能源效率每年提高 40%。
2024 年,由 DeepSeek 领衔的开源模型性能表现显著提升,以 1.7% 之差,逐渐抵挡住了传统闭源模型的压力,这场技术平权运动正在推动各国技术实力的平衡发展。这些趋势共同降低了高级 AI 的门槛。
另一方面,从医疗保健到交通运输,AI 正迅速从实验室走向日常生活。2023 年,FDA 批准了 223 种 AI 医疗设备,而 2015 年仅为 6 种。智能驾驶也不再是实验性产品:美国最大的运营商之一 Waymo 每周提供超过 15 万次自动驾驶出行,而百度的经济型“萝卜快跑” (Apollo Go)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现在已在中国多个城市提供服务。
站在 2025 年的技术拐点,中国 AI 的进化已进入深水区。当 Chatbot 竞技场上模型性能差距小于 1%,真正的较量转向了生态构建能力。正如斯坦福报告警示的:AI 的未来不仅是参数的军备竞赛,更是信任体系、伦理共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方位比拼。
而 AI 普惠的曙光,照亮的是每个普通人触摸未来的权利。
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