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前言
GOF设计模式分三大类:
- 创建型模式:关注对象的创建过程,包括单例模式、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原型模式和建造者模式。
- 结构型模式:关注类和对象之间的组合,包括适配器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装饰模式、外观模式、享元模式和代理模式。
- 行为型模式:关注对象之间的交互,包括职责链模式、命令模式、解释器模式、迭代器模式、中介者模式、备忘录模式、观察者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和访问者模式。
一、解释器模式
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 Pattern)
-
定义:定义一个语言的文法,并且建立一个解释器来解释该语言中的句子,这里的“语言”是指使用规定格式和语法的代码。
-
解决问题:如何自定义一个简单的语言?
-
使用场景:
- 可以将一个需要解释执行的语言中的句子表示为一个抽象语法树。
- 一些重复出现的问题可以用一种简单的语言来进行表达。
- 一个语言的文法较为简单。执行效率不是关键问题。
-
组成:
- AbstractExpression(抽象表达式):在抽象表达式中声明了抽象的解释操作,它是所有终结符表达式和非终结符表达式的公共父类。
- TerminalExpression(终结符表达式):是抽象表达式的子类,它实现了与文法中的终结符相关联的解释操作,在句子中的每一个终结符都是该类的一个实例。通常,在一个解释器模式中只有少数几个终结符表达式类,它们的实例可以通过非终结符表达式组成较为复杂的句子。
- NonterminalExpression(非终结符表达式):也是抽象表达式的子类,它实现了文法中非终结符的解释操作。由于在非终结符表达式中可以包含终结符表达式,也可以继续包含非终结符表达式,因此其解释操作一般通过递归的方式来完成。
- Context(环境类):环境类又称为上下文类,它用于存储解释器之外的一些全局信息,通常它临时存储了需要解释的语句。
-
补充说明:
- 解释器模式是一种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但学习难度较大的设计模式,它用于描述如何使用面向对象语言构成一个简单的语言解释器。
- 在解释器模式中每一条文法规则都将对应一个类
- 解释器模式描述了如何为简单的语言定义一个文法,如何在该语言中表示一个句子,以及如何解释这些句子。
- 表达式可分为终结符表达式和非终结符表达式
-
优点:
- 易于改变和扩展文法。每一条文法规则都可以表示为一个类,因此可以方便地实现一个简单的语言。实现文法较为容易。增加新的解释表达式较为方便。
-
缺点:
- 对于复杂文法难以维护。执行效率较低。
二、解释器示例
使用解释器模式实现对机器人控制指令的处理
- 假设机器人控制程序中包含一些简单的英文控制指令,每个指令对应一个表达式(expression),该表达式可以是简单表达式,也可以是复合表达式。
- 每个简单表达式由移动方向(direction)、移动方式(action)和移动距离(distance)三部分组成,其中移动方向包括上(up)、下(down)、左(left)、右(right);移动方式包括移动(move)和快速移动(run);移动距离为一个正整数。两个表达式之间可以通过与(and)连接,形成复合(composite)表达式。
- 5条文法规则
- 5条文法规则,分别提供5个类来实现。其中,终结符表达式direction、action和distance对应DirectionNode类、ActionNode类和DistanceNode类,非终结符表达式expression和composite对应SentenceNode类和AndNode类。
- AbstractNode充当抽象表达式角色,DirectionNode、ActionNode和DistanceNode充当终结符表达式角色,AndNode和SentenceNode充当非终结符表达式角色。
- 本示例只是将机器人控制指令的输出结果进行模拟(即将英文指令翻译为中文指令),实际情况是调用不同的控制程序进行机器人的控制
### 解释器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