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DIY治疗(一)

(原贴吧帖子,实时更新,考虑趣味性,遂转CSDN)

(原贴【图片】个人脚气DIY治疗记录-实时更新_脚气吧_百度贴吧

背景介绍:本人脚气十年以上时间,由于几乎天天穿拖鞋,加之不疼不痒,懒得管他,所以没有重视治疗过。近来闲着没事抠脚,竟传染到了手上,使得我不得不去治它。
治疗理念:现代医学理念,同时抗拒一切替代医学,如传统医学和非主流医学等。
问题:为什么不去医院?
答:楼主手头只有一百多块了!兼在家考研,能省就省,去医院做一趟真菌化验和药敏检查少说也待三四百块,大大超出了我的经济承受能力。自己DIY治疗能大大降低治疗成本,我打算尽量将治疗成本压缩到100块以内。
同时自己研究治疗也是一件乐趣,算是给枯燥的学习的一种调味。

手部外观如图,脱皮的同时还有一些相机拍上去并不明显的汗孢疹(实在拍不清楚)。汗孢疹的图为网图。

脚部状况如图:
由于还存在灰指甲状况,打算将灰指甲也一并治了。

原本打算直接使用一些广谱抗真菌药,比如口服特比萘芬并涂抹联苯苄唑进行治疗,并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杀菌。
但仔细想,不能如此简单的就下出判断。
首先,我的“脚气”并不一定是真菌感染,也可能是其他的什么致病菌类,甚至可能不是细菌感染,而是其他类似过敏性皮炎或者遗传性皮肤病等等。毕竟我并非医学专业的学生,甚至和生物学都不搭边,对这类皮肤病的诊断毫无经验。
再者,即便确定是真菌感染,且特比萘芬和联苯苄唑都是广谱抗真菌药,但我脚上的真菌也不一定对这两种药敏感。
考虑到如今精准医疗是医学领域的大趋势,外加响应防止抗生素滥用加快耐药性(虽然抗真菌药物不一定是抗生素,但也存在耐药性问题)。
所以我的治疗思路是,先进行体外病菌培养,检测病菌类型,确定是哪种类型的病菌感染。然后进行药敏实验,测试我脚上的病菌对哪种药物最敏感。然后选择效果最好的药物进行治疗。

考虑到一些药物价格比较昂贵,购买也比较困难(没有处方),所以我就挑以下十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实验。

考虑到分别要进行多处采样(我认为至少需要五处),还要对皮上皮下分别采样,包括两处正常皮肤做对比组,以及对该菌类进行十种药物的三种浓度对比,至少需要50个培养皿。
还好培养皿不贵,淘宝塑料一次性培养皿,50个只需要十块钱。不过不知道培养基制作起来价格怎么样。
此外还有一些我也不知道如何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淘宝购买的这些药品都是药膏,而不是分析纯的实验药品,如果进行定性研究的话,倒是可以,但是如何定量对比哪种药剂效果更好呢?
是判断抑菌环的大小,还是通过网格法观察真菌的数量?但真菌这玩意也不是像细菌那样一个个的,而是成簇生长,这要如何判别。
此外还需要查一下,脚气上的真菌需要用什么染色剂染色,以方便显微镜观察。显然我的环境也不可能搞什么荧光蛋白标记之类的高科技。

所幸,培养皿和实验器材的快递需要两三天的时间,趁着这段时间赶紧在zlib上下载一些相关教材和诊断、化验的操作手册看看,临时抱下佛脚。不过好在教材只有234页。一天看100页,两天就看完了,毕竟不需要考试,系统过一遍就行。

可惜我没有学过组织学、生理学和病理学不知道能不能看得懂。

这篇帖子,我会尽量做到日更。以8月30号治疗开始为0-D(起始点),例如,往后更新,假如过了30天就是30-D。
另外,由于我的专业不是学医学相关的,如果存在什么问题的话,还请大佬们扶正。

------------(几天后)

前段时间考试,没时间搞,这几天把材料买了搞起。
不过没想到在买培养皿这一步就出现了问题。买培养皿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自带培养基的培养皿,另一种是分别买培养基和培养皿。
考虑到要做真菌培养,所以我选择的是沙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自带培养基的培养皿,10片35块。而单独买培养基的话250g 88块,培养皿10片10块。考虑到我要用20-30块培养皿。似乎买自带培养基的培养皿更划算一些?另外自己折腾培养基的话,不知道会不会存在问题。
还有个方法是自己买葡萄糖和琼脂来调配,但我感觉这个就更不太靠谱了。

我的想法是,手上和脚上分别取样四处,放培养皿中做真菌培养。但培养出来的菌类肯定非常杂。
我打算用培养皿中的真菌做一次平板画线,把杂菌都筛出来。从画线中取菌类培养。通过对比这四个培养皿中的真菌,从中找到癬菌。
找到之后,将癬菌和药膏放进培养皿,观察哪种药膏的抑菌环最大,抑菌环最大的药膏应该是最好的(不过也有点怀疑也不一定,考虑到皮肤环境和培养皿中不同?不知道有没有大佬能做解答)。
另外,做真菌筛选的话,是否要加入一些细菌抗生素之类的?

我想了想,似乎他们都加氯霉素,我干脆也直接买带氯霉素的好了。
但问题来了,我把真菌培养出来之后,如何鉴定培养出来的真菌属于哪一类呢?
百度上说:皮肤癣菌有3个属,即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 spp.)、毛癣菌属(Trichophyton spp.)及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 spp.),大约有40余个种。
据说不同的真菌,对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敏感性。
(不过我似乎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我会把这些药物都试一遍?

感觉它们都长得差不多一个样....这怎么判断。。。

此外染色,有用氢氧化钾的(好像直接切皮肤屑检测用这个),有用卡拉唑黑的,也有用革兰氏染色的,不知道哪个好。想了想还是革兰氏染色吧,同一家就只有这个,省个运费...

太难受了,光试剂就要100,算上药物加起来要150。

 

自己调,速省40块。

-------(几天后)

试剂都运到了,开搞

首先是配置培养基,我这里选择的是沙氏培养基。配方百度上就有。考虑到用量,我这里用量仅十分之一。

所幸我买的营养琼脂,自带蛋白胨之类的物质,不需要煮肉汤了。不知道为什么,闻起来一股虾皮的味道。

2g营养琼脂,4g葡萄糖。

倒入100ml的水,说真的这味道绝了。

微波炉里热两分钟消消毒。

我原本打算加点细菌抗生素把细菌筛掉,但是想了想还是放弃了,先试试看能不能培养成。

等干燥凝固之后,再在紫外线灯下,杀菌半小时,再进行真菌接种。

没想到在第一步就g了,属实难蚌,过了三个小时了,凝胶还是没有凝固,可能是我没有把培养基煮开吧。倒了重试一次。

找到问题了,煮的时候必须煮沸,倒之前需要用力摇匀,现在不过几分钟的时间,基本上已经开始凝固了。

准备进行紫外线灭菌,臭氧的味道太大了,我先出去避一避

时间应该够了,不敢照的时间长了,怕蛋白质氧化变性之类的奇葩事情。

由于没有蒸馏水,这篇地方也没卖哇哈哈的,所以我的想法是把水煮沸,并放在紫外灯下杀菌一段时间。

用火给镊子消毒后,我从手指上夹出一块死皮放进培养皿。由于没有超净工作台,所以所有的操作都要迅速且做到尽量无菌,索性开了一大会紫外线,臭氧给空气消过一遍毒。

然后我用棉签涂了涂手指表面,放入水中搅拌。用以将手指上的真菌搞到水里。然后从袋子中取出接种环。(注意取的时候,手指不要触碰接种环表面。)用接种环在水里沾了沾,然后打开培养皿,在培养皿上划线。
不过我发现培养皿中的培养基实在太软了都是水,应该是不够干(下次要注意),竟被我划破一块。属实难蚌,而且下次要买大一点的培养皿。
做完后,用记号笔涂上,将培养皿倒置放起来。

另一处我用火烧消毒过后的针将手指上皮肤下的疱疹挑破,用取里面的组织液,用接种针沾取一部分放在水中。随后打开培养皿,用接种环粘取水后划线。

最后在脚上也取两处。手法同上面一样。做完后将培养皿倒置,放进28度柜子中保存。平常屋中温度27度左右,刚刚开了会空调降了不少。不过据说培养时间要在一周以上。
保温箱实在太贵了,还好我这里有一片没用的stm32f030,还有一只没用的ds18b20温度传感器,拆一块继电器下来连上灯泡,明天diy一个温度控制装置先凑合着用。

一切搞完,就等真菌生长了,不过我看有点悬。主要是培养基有点太湿了,我划线的时候就注意到里面有一些液体,我担心真菌会顺着液体乱漂。导致我的划线白费功夫。
另外收拾一下东西,顺便做个直接镜检,我在网上查查看该怎么做。

查了一下步骤,可惜我没有氢氧化钾溶液,我猜这个氢氧化钾的作用应该是用来溶解皮肤组织,使真菌更容易观察到。不过可以直接试试?

看其说明书写的十分详细。再配套上面的镜检教程,我大概弄懂怎么做了。

一番翻箱倒柜,我在杂物间总算找到一些保存还算完好的载玻片和盖玻片。
将放了十多年的显微镜翻出来提出来,希望还没有坏。

嗯,至少没有生锈。。。

正好上面有个载玻片,用手擦擦还能用,把手皮和脚皮都做一份试试。不过说明书上说的水洗有点怪。不清楚是怎么一种洗。
我的想法是,滴上去一滴纯净水,后用盖玻片盖上,然后用吸纸吸去纯净水,然后再在盖玻片边缘滴上1号颜料,用吸纸吸去颜料,然后再在盖玻片边缘滴上滴上蒸馏水,然后再吸去,把颜料吸干净后,再滴2号颜料,依次进行。
有点尴尬的是,我没有胶头滴管,不过反正我也没有超纯水,都用自来水了也就不在乎杂质了。
找的吸管都太大了,索性我翻出来一个注射器,就当移液枪使了。

做好之后我用卫生纸吸去一些水,并在另一边滴上染色剂,然后用纸再吸过来。(沿着四边吸,哪里没染上就往哪边吸。
不过我最开始不应该吸水的,因为吸完水之后就不够了,纸容易给它吸空,直接上色就行。
根据说明书,一分钟后就可以水洗。

一分钟差不多到了,我又在加颜色的那面加了点水,给颜色去干净。还有点蓝实在没办法就不管了。

比较难蚌,2号剂没有滴头诶,我也没有胶头滴管。。。

刚刚那个脱色剂不知道是什么成分,闻起来脑子嗡嗡的晕。有点酒精味,滴到纸上可以点燃,理论上革兰氏碘液是用酒精脱色的,但有点怀疑是其他什么化学物质。等下要把垃圾清一下。

加水不能加的太多了,不然要观察的物质会被吸跑。
总之总算搞完成了。

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好多了,总算知道为什么就算没有超净工作台也要配一个通风橱了,鬼知道那些试剂都是什么成分。

呃,更大可能是我低血糖,昨天中午和晚上都没吃饭,刚刚去喝了一杯糖水,瞬间感觉好多了。

开搞,低倍聚焦,高倍拍照。

手机拍照总感觉不清晰。

刚刚是5x10倍,这个16x10。虽然拍的很不清晰,但肉眼上看还是很不错的。

400倍和640倍,我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什么杆状菌之类的。。。。可能是因为我没有滴氢氧化钾吧?

照片可能看不到,肉眼确实可以观察到,好像有一些纤维状的物体。

我又把另外的那个也找了找,但同样没有看到明显的特征,只能默默糊糊看到纤维状的东西。可以说算是失败了。
总结一下问题。首先应该是冲洗的太干净,次数太多了,很多小颗粒状的都被吸走了。
其次要求是切屑小颗粒,我薅了几大块上去。小颗粒的话容易分辩颗粒与颗粒之间断开后会有真菌连着。
最后是没有准备氢氧化钾溶液。

最后,等培养皿里的真菌成熟后我们再来看看。

-------(几天后)

2天6个小时,想起来了,看看培养皿的状况。

原本以为水太多,划线做的手法也不太好,效果不好,没想到做出来的还可以。再放两天看看。

不过总感觉不是一种菌,里面有白的,有绿的有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