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辟谣是辟谣,但就跟性别有没有歧视一样,当事人才知道是不是有那么一回事,我小时候找工作也曾遇过对方很诚实的告诉我虽然招聘信息上没写,但她们这职缺是想找女性的。
下面稍微列举几项不同层面的理由,可以给大家参考,无论你年轻人还是即将/已过35的朋友,都可以拿来当作职涯规划的参考资料。
分析层面 | 现象 | 影响 |
---|---|---|
经济层面 | 成本控制 | 年轻员工薪酬较低,有助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
就业市场供需 | 年轻劳动力供给充足,企业容易找到合适候选人。 | |
高效性和灵活性 | 年轻人学历高,适应能力强,能快速满足市场需求。 | |
社会层面 | 人口结构变化 | 老龄化社会中,招募年轻人能保持企业活力。 |
代际文化 | 年轻员工熟悉现代化工作方式,符合企业需求。 | |
技术层面 | 数字化转型 | 年轻人对数字化技能掌握强,能更好适应技术需求。 |
学习能力 | 年轻员工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强,有助于技术进步。 | |
文化层面 | 工作态度 | 年轻员工更有活力、抗压性强,愿意接受挑战和加班。 |
晋升阶梯 | 年轻员工接受从基层做起的模式,适合长期培养。 | |
风险与挑战 | 年龄歧视问题 | 限制35岁以上员工就业机会,可能引发社会争议,加重中年人就业压力。 |
人才流失 | 年轻员工流动性大,忠诚度较低,可能导致高流失率。 | |
经验缺乏 | 过于依赖年轻员工可能导致经验不足,影响长期发展。 |
整体上可以看得出来,不用担心人力资源的背后需要面对的是供过于求的压力、低成本内卷的竞争、人口红利的转变...等因素。人口过剩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但整体上来说还是因为人口结构变化(人口红利减少、老龄化加剧)、社会文化因素(对年轻的偏好)和经济需求(降低成本、增加灵活性)等因素所共同驱动的。
虽说现在许多年轻人对于成家立业已经不再抱有幻想,也不当作是人生必经的里程碑,可现在处于35上下的朋友,大多数人要面对的是房子、车子、孩子的压力扛在肩上,薪资期望自然就高了,薪资期望高了,削价竞争的机会就来了。
个人想抵抗这样的趋势是比较难的,尤其是突然才感受到或被浪打到的人而言,有点难以挽回。
如果你还来得及,或想再挣扎挣扎,那就努力让自己的能力多值点钱,以我的角度来说,能替公司解决问题,是最主要的竞争力。
而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灵活应对变化则是核心关键,不要去担心,要让自己主动去适应趋势,打铁还需自身硬,与各位共勉。